作者:陈少华
在一年之尾回顾即将过去的2009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业积20年探索之基础,以出版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先导,在先后经历了多媒体出版、网络数据库出版两个大的阶段之后,目前正处在全媒体数字出版的新阶段,迈向数字出版的春天。
有资料表明,我国2009年数字出版的整体收入预计超过750亿元,与我国图书出版产值大体相当,与2008年的530亿元相比,预计增长41.5%。与2002年的20多亿元相比,8年间,我国内地的数字网络出版产值规模累计增加了35倍以上,这是传统媒体不可企及的发展速度。2009年,数字出版实现了业态多样化,电子书业务早已在大多数出版社不同程度地展开。有报道称,75%的报社涉足网络报,55%的报社拥有手机报,全国手机报数量将突破1500种,手机也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终端之一。用手机收看电视、上网、读报纸、读书已非常普遍。
关键词检索:产业政策
2009年,政府与企业加强了本部门、本企业对数字出版的总体部署、发展规划和战略投入,有利于我国数字出版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由于出版传媒产业的特点,政府部门始终是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主要推动力。我国先后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及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均将发展数字网络出版产业作为国家文化建设、出版传媒产业发展、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坚持管理和发展并重,以发展为目标,实施了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平台、中华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等重点工程,组织实施了中华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以部市合作方式建立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和湖北等省、市还设立网络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基金)支持数字出版,湖北、广东等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本省的数字网络出版发展规划。各大型出版传媒企业也非常重视发展规划和战略投入。据报道,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知音期刊集团等单位都成立了数字出版或数字媒体事业部(公司),并制订了相应的数字出版发展规划。
关键词检索:产业环境
数字出版业支撑环境和人才保障的日益改善。在网络阅读市场培育方面,我国网民总数超过3.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20%。目前,全国手机用户达到6.7亿,其中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76亿。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媒体及光存储媒体,新兴的数字媒体,比如新闻网站、电子图书、数字杂志、在线音乐、网络游戏,还有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报纸、手机小说、手机音乐等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正日新月异、风起云涌。在产业研究和交流方面,科研机构在数字出版理论支撑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数字出版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承担了重任,人才培养体系已初具规模,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100多所院校已开设了数字出版相关专业课程,部分高校设立了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相关专业和方向,建立了数字出版相关研究机构。
此外,我国出版业的集团化、企业化和市场化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提高了运营能力和效率、保障了产业所需的资金。出版集团实现了资源集中化、集约化经营,为数字出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部分出版企业的上市,一方面募集了大量的资金,为数字出版业务的规模化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减少因资金链断裂而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上市出版企业成为公众企业,催化了对数字出版等新业务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检索:产业规模
2009年,更为广泛的力量积极投身数字出版行业,产生整合和叠加效应,加速了数字出版的发展,绘就了“大出版”的蓝图。第一支力量是信息技术公司,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逐步发展为数字出版综合服务运营商,是我国目前数字出版的主要力量之一。第二支力量是书报刊和音像电子出版机构,以出版数字化为先导,从改造传统出版业务入手逐步推进数字网络出版,主要开拓电子书、多媒体出版、电子报、电子杂志等领域。第三支力量是众多的内部报刊资料出版物,也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整合起来可以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第四支力量是通信、动漫、网游和多媒体开发运营企业。第五支力量是各级各类学术、文化和科技部门已建和在建的内容数据库。第六支力量就是各类专业、门户和综合网站。正是这六支力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共同推动了我国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涵盖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音像、电子杂志、网站、手机报、网络游戏、动漫、多媒体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出版体系。[NextPage]
一批重要的数字出版产品和企业脱颖而出,为数字出版的持续发展担负着突击队和示范区的任务。经过多年的探索,一批数字出版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找到了合适的数字出版发展定位和模式。代表性的有起点中文网的网络原创文学;北大方正、中文在线、超星、书生、通力公司的电子书库;《解放日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文新集团、《南京日报》、荆楚网、浙江在线和中国移动的手机报、数字报;中国出版集团的商务在线工具书、中国数字出版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阅读门户网站;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的专业学术期刊数据库群(网)等。日前,方正集团与上海张江集团共同投资2.85亿元组建的中国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数字出版项目。
关键词检索:产业模式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日趋清晰和成熟、产业链的形成,有利于减少数字出版风险,有利于更多资金和资源的进入,有利于更多企业和人员的进入。比如,网络新闻与资讯出版服务的商业模式已基本成熟,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综合新闻网站等均取得了巨额营收;电子书、专业文献数据库、网络游戏、数字动漫出版、网络期刊杂志,其业务模式也日渐清晰,产业链也日渐成熟。
数字出版基地化和平台化建设的良好态势,表明基地化和平台化符合数字出版的产业特征和技术要求,有利于实现数字出版的集约化运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化建设态势良好、效果显著。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聚集了多家数字出版企业,仅文学网站就达20余家,不仅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也为上海的数字出版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协作水平,适应数字出版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的特点,还有利于产业赢得社会关注,为数字出版相关企业赢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源,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便于行业示范、自律和管理。数字出版的平台建设和基础工程同样取得很大进展,国家级数字出版基础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出版行业整体的数字化水平。当前实施的数字出版基础工程建设,涉及中华字库建设、数字复合出版平台研发和中国知识资源数据库等多个重大领域。中国出版集团的重点数字出版项目“中国数字出版网”工程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
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出版的春天已悄然来临,每个出版企业、每个出版人,应该积极和勇敢地面对,而不是犹豫和徘徊不前,应该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就像春耕时撒播足够的种子和辛勤耕耘一样,任何的徘徊不前和投入的不足都会贻误发展机会,甚至影响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在未来国内和国际出版发展和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