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放弃成为百万富翁,夫妻二人用50年,收藏了近5000件艺术品

2017-08-09 10:37:22来源:艺非凡 ID:efifan    作者:

   
他叫赫伯特·沃格尔,是一个邮局职员,她叫多萝西·沃格尔,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仅仅是工薪阶层的两人,却受到世人的尊重敬仰,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收藏家”。

1.jpg


  他叫赫伯特·沃格尔,是一个邮局职员,她叫多萝西·沃格尔,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仅仅是工薪阶层的两人,却受到世人的尊重敬仰,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收藏家”。


  赫伯特的税后年收入,从未超过23000美元,夫妇二人的年收入,加起来不超过50000美元,却在50年的时间里,收藏了近5000件,前卫的艺术作品!

2.jpg


  他们生活节俭,窘迫到只有一间卧室,他们没有车,经常去便宜的社区餐厅,和中餐馆吃饭,婚后蜜月结束后,便决定放弃欧洲旅行,以便将节省的钱,用来收藏艺术品。


  他们几十年来收藏的艺术品,几乎占据了他们纽约上东区,那个不足40平米的小公寓里,甚至包括天花板和卫生间……“我们可以轻易地,成为百万富翁,只要我们随便卖几件东西。”

3.jpg


  但沃格尔夫妇从不关心金钱,在近50年的光阴,他们从未变卖过,任何一件价值连城的藏品。


  迄今为止,这对夫妇已将所有的藏品,捐给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以及美国50个州的州立博物馆。

4.jpg


  赫伯特·沃格尔生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美国,这位高龄的超级藏家,不是地产零售业大亨,也不是富二代,只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贫民”,一个来自哈莱姆区的,俄罗斯犹太服装工人的儿子。


  高中没有毕业的他,二战期间在美国陆军服役后,便去到美国的邮政局工作 ,担任邮务员的工作,直到1979年退休。


  1960年赫伯特,与妻子多萝西相识,在这之前,赫伯特对艺术,已然兴趣浓厚,两人结婚之前,赫伯特在艺术领域,就已经有所涉猎。

5.jpg


  赫伯特常常会流连于,格林威治村的雪松酒馆,以及艺术家俱乐部,与许多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一起交流、狂欢。


  受到这些艺术家的感染,赫伯特曾想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他从来不插嘴。


  因为赫伯特知道,他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邮局小职员。


  但他尊重这些艺术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尊重赫伯特,他们会聊到凌晨三四点,但赫伯特从来没有问过一个问题。


  在19世纪50年代末期,赫伯特曾疯狂地作画,下班时间及周末,都被利用起来,直到1960年他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多萝西。

5.jpg


  多萝西·沃格尔生于纽约,家里经营着一家文具店 。


  在获得丹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后 ,便成为了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一直工作到1990年才退休。


  与丈夫一样,多萝西也出身于一个,没有艺术“土壤”的家庭,比起当代视觉艺术,她更加喜欢古典音乐以及戏剧,相反,赫伯特则深深地被绘画所吸引。


9.jpg
沃格尔夫妇藏品:查理斯·克拉夫作品


  多萝西曾回忆道:


  “艺术是赫伯特除了动物之外,唯一的兴趣。”


  两人结婚之后,赫伯特的兴趣爱好,很快也成了多萝西的爱好,于是两人一同进入了,纽约大学学习绘画,还在纽约联合广场,租了一间工作室,创作抽象风格的作品。


  相较于其他恋人,周末只会逛街旅游、看电影的放松方式,他们几乎每一个周末,都会出现在纽约城,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画廊,就连他们去华盛顿度蜜月,第一个去的景点,也是国家美术馆。




  后来他们发现长时间,欣赏艺术品给他们,所带来的喜悦更胜于,自己创作的喜悦时,1965年,这对夫妇放弃了,他们联合广场的工作室,开始着手转向艺术品收藏。


  妻子的工资,用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而赫伯特的工资,则用来收藏他们,所喜爱的艺术品。


  他们的第一件收藏品,是美国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的一批雕塑作品。


  由于夫妻二人,领着微薄的薪水,钱要花在刀刃上,所以他们一直,坚持着一套独特,又严格的收藏之道。




沃格尔夫妇藏品:索尔·勒维特作品

沃格尔夫妇藏品:威廉·德·库宁作品


  第一不要太贵,以他们的薪水,能够支付为标准;第二体积不要太大,这样他们可以轻松,带进出租车及地铁;第三尺寸不能太大,在他们的公寓里,能够有容身之地。


  而最后一项要求,则与他们的收藏目的,是息息相关的,他们要与自己的收藏,生活在一起,并且进行展出。


  这样的标准自然地,将这对夫妇的收藏集中到了,极简主义及观念艺术上,而且以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为主。


  仔细看看,不难发现,夫妇二人的收藏趣味,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前卫而大胆的。


  这对夫妇在那个时代,发现了许多青年艺术家,而且其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极简主义,及观念艺术家的代表人物。


格沃尔夫妇藏品:琳达·本格里斯《熠熠生辉的绳结》




格沃尔夫妇藏品: 艾达·雷努夫《星座系列7(德拉科的舞蹈)》,1998年


  在许多富有的收藏家,一直紧盯着,传统艺术不放的现状下,沃格尔夫妇则一直,勇于收藏前沿作品。


  这些概念艺术品,在当时并不热门,下面这一件碎金属雕塑,原材料就是,被撞碎的汽车零件。


  “我们首先要看到作品,而且要喜欢它,然后在与艺术家的交谈中,去了解作品的整个面貌。”


  随着收藏的艺术品越来越多,作品逐渐占据了整个公寓,包括天花板和卫生间,甚至到后来他们不得不把,越来越多的作品放在床下。


  连门上都挂满了艺术品。


  这对身材娇小的夫妇,每天都穿行在艺术品中,他们的爱猫在上面轻轻行走,水缸中的乌龟常常抬头观望,来来往往的艺术家客人。


  在他们的家中,8只宠物猫、19条鱼、20只乌龟、和无数的书籍,皆与艺术品瓜分着有限的空间,就连衣柜都奉献给了艺术。



格沃尔夫妇藏品:理查德·图特作品


格沃尔夫妇藏品:罗伯特·曼戈尔德《无题 》,1980年

格沃尔夫妇藏品:罗伯特·曼戈尔德《无题 》,1973年

  多萝西在1992年接受,《纽约时报》的访问时,还曾这样调侃道:


  “放心,我不会将作品放进烤箱。”


  当沃格尔夫妇的收藏之路,持续了20多年的时候,已经有许多的艺术家,慕名前来他们家中,只为一睹他们收藏的,艺术品的风采。


  很快,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都前来拜访沃格尔夫妇,甚至全球的博物馆专家们,也都纷纷赶来,只为挤进这间,不足40平米的小房子。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纽约艺术圈发展的人,都熟悉这对沃格尔夫妇,常常见到他们手拉手现身,纽约SOHO艺术区。


  1975年,沃格尔夫妇的首个收藏展,在曼哈顿的钟塔画廊举行,80年代后,夫妻二人的收藏展,也一直陆续在美国的,各大艺术机构举办。


格沃尔夫妇藏品:索尔·勒维特作品


格沃尔夫妇藏品:约翰·张伯伦《被粉碎的汽车零件》


  当藏品从各个地方展出之后,再回到沃格尔夫妇的公寓时,他们发现需要腾出,比之前更大的空间,来存放这些藏品,因为这些藏品,都被归类放到了箱子里,以至于这对夫妇,不得不让部分藏品,一直在外参加展览。


  即便如此,公寓里还是无法储存,更多的艺术品,于是夫妇俩开始思考,他们这批珍贵的藏品最终去处。


  于是在1990年10月,沃格尔夫妇将2400多件艺术品,捐赠给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据说当时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将这批藏品整理好,从沃格尔夫妇家运走。


  而在国家美术馆西侧,展馆建筑的入口处,他们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墙上。


  随后的日子,沃格尔夫妇将剩余的收藏,纷纷捐赠给了,美国50个州的州立博物馆。


  2008年,纪录片导演Megumi Sasaki,为沃格尔夫妇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赫伯特与多萝西》。

25.jpg


  2013年,Megumi Sasaki,又继续拍摄了一部,沃格尔夫妇的纪录片《50×50》。


  直到2009年,沃格尔夫妇才停止收藏。

2.jpg


  赫伯特的健康每况愈下,2015年,赫伯特,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


  沃格尔夫妇用一生完成了,工薪族的一个收藏神话:


  “我仅仅只是热爱艺术,就像我热爱自己一样。”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