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每一次中国总理记者会的必有议题,中国人习以为常。
不过,放在国际社会上,长达十几、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任何一个国家的议会休会之后,政府首脑在与媒体的见面会上言必谈“改革”的,极为罕见。
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亦可作为中国之所以持续高速增长的旁注。
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出任总理后的首场记者招待会,分别举行于1998年、2003年和2013年。
三位总理因应各类提问,都对改革多有诠释。他们的侧重点,恰恰可以反映我们国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举例来说,朱镕基、温家宝的首场记者招待会,改革内容是作为答问“施政纲领”的一部分提出来的。去年李克强的记者会,改革问题则是单独阐释。
1998年,朱镕基在答问时,把施政纲领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和“五项改革”。“一个确保”即确保经济增速,而“三个到位”和“五项改革”都提及具体的改革内容。
“三个到位”是指国企改革、金融系统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要到位。与朱氏同时提出的“五项改革”不同,朱氏强调,这“三个到位”涉及的改革内容,都要在“三年内”完成到位。由此可以推断,朱镕基是把这三项改革作为其他领域改革的基础的。
朱氏对“五项改革”,也给出了具体明确的内容,包括“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和“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
他还特别指出,投资融资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取向,减少政府行为。
2003年,温家宝也是用概括的方式在施政纲领中提出了“四项改革”:农村改革、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
在温氏强调推进的改革中,企业、金融和政府机构三项改革与他的前任朱镕基提到的“三个到位”的改革基本吻合。在前任改革打下的基础上,温氏已经有条件更为强调制度的建立,即改革要分别建立企业制度和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温家宝提出的四项改革中,农村改革是作为第一项提出的。温家宝说,“农村改革包括农村税费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对农民补贴方案式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医疗制度改革。”
显然,温氏提出的这项“农村改革”,与五年前朱镕基提出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具体内涵上已经大为不同。
当年,朱镕基认为,由于“粮食库存庞大,政府财政补贴也相应增加”,因而“必须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粮食销售体制的改革”。
这项改革的成功,为朱氏的继任者推动农村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因此,温家宝在提出的改革原则中,特别提到“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与两位前任不同,李克强没有在阐释“施政纲领”中提到改革,而是把深化改革作为单独的问题进行阐释。
李克强强调,他的施政纲领中,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是“三大任务”,而实现这三大任务的“三大保障”是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
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多次提到“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央视记者提问时,提到了改革进入深水区,可能会触及利益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通过改革释放“红利”,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李克强在答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句话经由曾经当过知青的李克强之口说出来,实在传神。
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取向是李克强答问时特别强调的观点。
具体的改革内容,在推动经济转型的任务下,李克强着重提到的是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并且推动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与改善民生相对应的改革,李克强着重提到的是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在谈到推动社会公正的改革时,李克强明确提出了“要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并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并且要“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
这种对于社会氛围的改革表述,是李克强所特有的,也为中国改革确确实实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深水区的阶段,提供了又一佐证。
有关国家机构职能转变及其改革、城镇化改革和劳教制度改革,也是李克强答问时所涉及的具体改革问题。
李克强的总理记者会“首秀”,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的另一句话:“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这句话是李克强对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状况的独特表述,他同时也不无豪情的表示“再深的水也得趟”,因为“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需要“勇气、智慧、韧性”,而这些“可以从人民当中汲取”。
去年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14年3月5日如期召开。
一年一度的总理记者会又将是今年全国“两会”的最大看点之一。
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李克强担任了此后不久成立的中央深改小组第一副组长。
他将如何在这一次记者会上谈论改革,更值得期待。
(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