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爽
李盟盟,这个河南女孩被网络称为2010年中国最倒霉考生。她是不幸的,临近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今年高考取得高分的她,却因为县招生办工作人员的失误,处于无学可上的境地。她又是幸运的,她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在各方面协调努力下,目前这个悲情女孩已顺利被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录取。(中国广播网8月22日)
李盟盟这件事情真是一波三折,从发帖求助到网友关注,再到领导批示,最后高校录取,李盟盟的这条路走的有些“不平凡”。结局还好,她终于可以上大学了。其实,该事件本与李盟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她已经完成了考生的义务:参加考试、递交志愿、等待录取。但由于县招办工作人员的人为失误,她只能把自己推向“事件前台”,自己发帖,以求舆论的关注能让自己的命运出现转机。
开封县县招办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确实有些被动。作为李盟盟的志愿报送单位,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了考生李盟盟“被落榜”,在投档和调档中县招办并没有尽到认真核实的义务。李萌萌“被落榜”后,开封县县招办只能向上级请示,一开始请示的结果是“不予受理”。
如果不是舆论关注,李萌萌可能真的无学可上了。现在李萌萌被河南财经大学录取,结果比较圆满。但回头看李萌萌的录取之路,我们不免还是要出一身冷汗。当李萌萌“被落榜”发生后,省招办曾表示不予受理。不予受理似乎也合乎规定,2006年陕西延安一中漏报十一名考生高考志愿,结局是11名漏报高考志愿的学生,已经有人选择了复读。高招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从填报志愿到调档、投档等都是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相同的时间录取。时间结束,高校录取名额结束,录取时间一过,也就意味着高招的结束,这扇门也会因此紧闭。因为这是为了所有考生的公平。
李盟盟这次走的是一条不平凡的路,这扇紧闭的门因李盟盟而打开了。而这次打开却走了一条非常曲折的再录取的过程。对这次李盟盟的录取质疑并不是希望李盟盟再次回到“被落榜”的路上,而是希望如果下一个李盟盟出现,是否还会有这样的待遇,如果没有是否有刚性的补救机制。比如,网报志愿是否该增加确认环节、事先建立预警制度等等。知名学者熊丙奇表示,当网上填报志愿过程中不是考生本人责任造成的侵权,应该有一个纠错机制。虽然网上填报志愿本身的设计没有问题,但很难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问题。应事先建立一种预警制度,而不是到了事情发生后才亡羊补牢。
一个成熟的补救机制,远远比借全社会舆论关注来改变结局要重要的多。所以,李盟盟“被落榜”事件并不该到此结束。如果没有成熟的高招补救机制,下一个李萌萌出现后,还会如此幸运吗?最大限度地保护考生利益,并不能靠舆论关注、怜悯乃至同情,成熟的补救机制才是真正的考生之福。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