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敏
个人尊严是个老话题,不过我还是愿意再谈一谈。
前几天,苏州一个火车票代售点设置了一道长长的铁笼,把旅客都赶到笼子里排队买票。铁笼的功能呢,当然是为了防止插队。结果铁笼当天就被排队的旅客挤倒了,后来被连夜拆除,仅保留1米多高的栏杆。也就是说,铁笼的形式不见了,但防插队的功能还在,转移到了栏杆。
铁笼这东西我经历过一次,大约一两年前在一个中部城市的火车站。不过不是买票,而是检票进站。我站在铁笼里,都不用多想,本能地感到挺没尊严。可也没有办法,要进站就得从这条道走,于是我眉头紧皱,不断摇头。我向检票人员投诉,她眼皮都没抬,我眉头皱得更紧了,头差点摇掉下来。我打小遇到这种事,就习惯皱眉,结果现在两条眉毛都快连成一线。
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的价值所在。说到价值,难免会有不同看法。比如苏州铁笼一事,有网友表达了与我不同的看法,说“这是国人素质问题引起的,如果都能自觉排队,就没必要安装这样的设施”,还有网友说,“尊严建立在资源充足的前提下,没办法,只能忍耐”。这些看法当然不对,不对在于,把尊严变成了一道选择题。
你素质高了,能自觉排队了,就能获得尊严;要是素质低呢,你就不配有尊严,该被赶进笼子里。按照这后一种逻辑,真要“素质”高了,是不是一定就有了尊严呢,其实很难说。这类语言的把戏,历史上早有人操练过,那些尊严扫地的时代,也未必都是不能有序排队的时代。
我们的运力资源不够充足,铁路还需要建设,或者按照苏州站的说法,“我们压力很大”,“担心有人被挤倒闹出人命”。说到了资源问题,说到了安全问题,说到了所有问题,就是不说买票的人这样站在铁笼里,像动物园,完全没了个人尊严。
素质、资源等等,与尊严放在一起,然后你选吧。有时候,国家尊严、集体尊严或者单位尊严,与个人尊严放一起,你选吧。尊严没有变成基础性的东西,反倒成了不断选择的结果。何止是特殊时间段呢,在日常,不能感受到尊严的事情也不少。过马路时我常见到,若有人没等人行灯变绿便过,往往被协调交通秩序的人士指指点点地呵斥着退回;在住宅小区电梯里的物业公司告示上我看到,“客梯运货,须请报批”,“报批”思维还真无处不在。
不论是大街上的呵斥、电梯里的报批,还是网络上对苏州铁笼的理解,都是将尊严抛得老远,而把其他东西压在尊严的头上。这究竟是怎么来的,那双操持着尊严观念失丧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呢?这确实是个问题。若说当猿进化成人,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人,与丛林里的那些动物兄弟不一样,尊严观念便产生了,我却不信。个人尊严乃是文明的产物,尊严状况不佳,当然是文明出了问题。
个人尊严不是选择题,当你流落荒岛,素质、资源、社会这些选项全不存在,依然可以活得体面而有尊严。这就是说,个人是尊严不可化约、不必比附的基本单位。知道了这一点,当你行走于大街,处于铁笼等类似之境,便不再浑然不觉,甚至试图理解。
(实习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