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画廊
当30年前的中国,艺术品交易还只是意味着在琉璃厂买卖书画、在潘家园淘换古董的时候,一些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买家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乌利·希克、戴汉志、尤伦斯夫妇等早期西方买家,不仅通过购买作品让当时中国的年轻艺术家认识到了艺术可以成为谋生的手段,使艺术家成为一种职业;同时也给中国的艺术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艺术产业,以至于2000年以后的几年中,画廊、拍卖行、民营艺术机构等等因为艺术市场的繁荣而在中国野蛮生长。从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代化”产业链开始逐渐形成。
也就是说,由西方人带入中国的,不仅是资本,同时也是市场运作模式和思维模式。这些模式,构成了包括现代意义上的画廊、拍卖行,以及艺术品基金在内的艺术品市场产业链。
“西方产业模式”进入中国
中国在1990年代初逐渐引入的西方画廊模式,不仅让中国当代艺术借由这个窗口进入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一些外资画廊的进入让中国的一级市场发展有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瑞士人劳伦斯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画廊香格纳的老板,在中国已经打拼近20年。在他看来,尽管现代画廊是西方引进的模式,但在中国有其特殊性。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将第一家画廊开在了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当时的中国,多数所谓的画廊也只是挂画、卖画的地方,并没有对艺术家进行推广运作的概念。而劳伦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上海创办了他的第一家画廊,也第一次把现代意义上的画廊带入了中国。“画廊是帮助一个艺术家,推动一个艺术家,虽然是个商业性的地方,但是实际工作比这个还要多很多。”他说。
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洗礼,他和他的画廊已经在京沪两地站稳脚跟,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的一个重要推手。此外,如意大利的常青画廊、韩国的阿拉里奥画廊、美国的佩斯画廊,也都在2004年以后悉数进入中国市场。
截至目前,经历了十几年的行业发展,中国的画廊数量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中国国内现代意义上的画廊已经超过3000家,仅北京市的专业画廊就超过600家。尽管,近些年,一些画廊从野蛮生长期经过几轮危机洗牌后,逐渐遭到市场淘汰,但作为艺术产业链上最重要一环的“一级市场”,已经在中国初具规模。
但在中国本土画廊业主的代表、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看来,中国的画廊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且经营状况并不理想。“画廊本身就是借用了西方的工作模式,中国画廊业这七、八年的发展时间还是很短,介入到画廊业中的人也比较杂,因此需要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现在对从事画廊行业的人的要求更高了。不再仅仅是跟艺术家有点关系,能找到几张画、找个空间就能开成画廊。画廊业的门槛已经越来越高。”
程昕东所说的这个“高门槛”,在今天已经不单单是指资金门槛,更重要的是一种跨产业链的门槛。“国外画廊不仅仅背后有基金或财团支撑,而且它的运作能调动整个金融体系的进入,而我们却是自主运行。”他说。
时至今日,画廊、拍卖行、艺术品基金等等组成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这让中国旧有的简单交易规则,变为从资金到平台,到交易,再回到资金的循环链条之中。这与从传统的“画店”模式而来的直接交易营销模式有所不同,当代的艺术品市场是一种有着详细分工的产业链模式。如今,这个产业链的作用愈发明显,成为中国艺术市场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如今,以艺术品基金为资本依托的产业链模式,也成为造就艺术品市场链条关系的重要推手。在国内力推全产业链模式的沈其斌告诉记者,国内实力雄厚的艺术品基金大多采取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即画廊、基金、拍卖行三者结合。“一方面,只做基金公司,用资本的方式做,风险很大。资本杠杆的手段太过单一,没有能量。仅仅做画廊,经济模型单一,没有竞争力。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很多原来影响很大的艺术机构,现在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实际上,这也成为国际趋势,大型画廊、艺术机构没有基金很难生存。”
北京德美艺嘉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艺也认为,未来的基金公司一定是多位一体的,既有基金又有画廊。画廊只能给予艺术品学术定位、宣传、推广。而对于一些基金公司来说,在拍卖行也不只是做退出。
“艺术品基金模式”受挫
中国艺术市场在建立当代市场体系时步履维艰,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画廊业的兴衰转变中。同样,由西方资本引入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模式在短短几年内由盛及衰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个市场的特殊性。
关于艺术品基金,在西方艺术市场的历史上有两个最经典的例子,一个是熊皮基金,一个是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这两个“经典基金”都曾通过几十年的资本运作,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上演出了一幕幕的神话。2005年至2007年间,国内外的新一波资本大举进入中国艺术市场,让中国艺术品市场迎来了第一波高潮。
从2010年开始的第二波疯狂增长的中国本土艺术品基金,在2011年发展成为国内30家公司发行超过70支艺术品基金、总计57.7亿元的规模,总共管理约150亿元的资产,但是在2012年,资产估价减少了70%。然而,在2013年以后的市场整体下调行情之下,一批到兑付期的基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据统计,这一年,只有10支左右的新基金正式发行,总额不超过15亿元。曾经让西方人大发其财的模式为何在中国走不通?难道仅仅是时运不济、水土不服?
艺术品市场的文化经济学家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认为,中国艺术品基金在过去的五、六年中增长迅速,其主要模式是信托基金,但由于中国对于放贷机构有非常严苛的规定,多数银行不愿意以艺术品为抵押借贷出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这样一来,使得艺术品基金完全成了艺术品贷款。在遭遇市场下滑时,就会出现大量“资不抵债”的情况。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私募及有限合伙模式的艺术品基金,为了避税,这样的基金不签订合同而是单纯依赖于个人之间的信任,与西方艺术品基金寻求交易记录不同,中国的艺术品基金更为不透明,使得要估算其管理的资产价值变得更难。
而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看来,国内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模式与国外不同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对“投资期限”的把握。“一般的国外艺术品投资基金,银行会建议客户投资的年限至少为10年。”另一方面,他认为,国人对于艺术品投资的理念与西方存在差别。“在西方财富组合中,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配置已深入人心。据统计,在西方,把艺术品当成资产配置选项的部分几乎达到了22%。”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艺术品基金参与运作的主体结构有所差异。“国外艺术投资基金是专家顾问团来运作,拍卖公司、市场行家与文博专家密切配合,参与更多的是银行、保险公司和大企业财团。目前,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既懂投资又熟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专业艺术品投资基金经理人,这为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带来较大风险。”
此外,中国艺术品基金缺乏有效的市场支撑条件,也是造成其产业脆弱性的主要原因。“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发行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和瑞士这几个艺术品市场相对成熟的国家,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作还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目前我们更多的可以借鉴由银行、信托公司、艺术投资顾问公司共同参与和监管的艺术品投资项目,银行以理财产品的名义发行,信托公司负责资金的托管,再由专业的艺术品投资机构进行具体运营。”
而今,画廊、拍卖行、艺术品基金,这些舶来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并经过不断试错,已形成强烈的本土特色。[NextPage]
多元化市场造局带来的困扰
然而,在资本大举进入市场的今天,“天价做局”、“基金操盘炒作”等等给这个年轻的行业蒙上了阴影。
各个业态之间的此消彼长,也加大了行业内部的分化。原本应该顺应的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的国际游戏规则,在中国遭到巨大的挑战。
据统计,目前,拍卖市场已占据中国艺术品市场70%至80%的份额,并且被视作市场流通领域的第一风向标。而同时,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画廊业却步履维艰,中小画廊在缺少资金和客户资源的情况下,难以为继,被迫关闭或“投诚”于二级市场。
经历了国内画廊业多年起伏的程昕东对这样的现状也感到十分无奈,“西方画廊看到了中国艺术家的价值 ,开始来中国签艺术家,本土画廊无法与之竞争。他们签约条件更好、平台更大,艺术家肯定更愿意去这些机构。除了国外资本与我们抢艺术家资源以外,在国内,还有二级市场的威胁。国内的一些拍卖行依托的资本很强大,在买作品的时候可以把一级市场的很多东西吃掉。而现在很多艺术家要的也是市场价格,只要有利可图便会跳过画廊,直接进入二级市场。”
近些年,一些尚未经过一级市场考验的年轻人的作品,迅速进入二级市场创造不断攀升的价格。一些艺术经纪人、画廊、拍卖公司成为这场“选秀造星”运动的勾连系统,不断地通过资本运作挑动市场神经。
本土化的自律市场已形成
尽管目前问题重重,但中国的画廊业经过几年的重新洗牌,在多重夹击之下,形成相对稳定的业态环境;拍卖行也在近些年市场调整期间分化成不同的层次和格局;艺术品基金、信托,在市场下调的冲击下也纷纷退出或调整策略——所有这些都表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艺术市场已进入多元化、自律化的发展局面。
中国艺术品市场有自己相对封闭的体系和逻辑。尽管国际市场已经从2009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并在近些年逐年回暖。但近些年,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却处于持续下调的行情之中。
2014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约为380亿元人民币,与2013年的438.07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相比有13.26%的下降。如果将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区市场的成交额计入在内,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年度成交额是623.77亿元人民币,同比2013年的625.52亿元人民币相比基本持平,调整行情仍然明显。
而今年刚刚发布的《TEFAF 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超过510亿欧元,相比2007年市场衰退前的480亿欧元,增长了7%。
如果说20年前,所谓的“国际化”是与西方接轨,那么今天,在中国本土实现的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则是多元共存下的自律性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引进来、走出去”的几十年,形成了自身市场体系和模式。特别是在以书画和国内艺术品为主要标的的市场,尽管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但也具有很强的“惰性”,并不完全遵循国际市场规律。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