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艺术市场大而不强:危机正悄然形成

2015-03-23 09:04:40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安迪·沃霍尔作品

  近日,艺术机构Artprice和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联合发布了《2014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中国艺术品市场2014年度的拍卖总销售收入为88.39亿美元,毫无疑问地连创世界第一。其中,纯艺术部分(不包括工艺品)的成交额为56.64亿美元,比处于亚军位置的美国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高出8亿美元。然而,在看似乐观的数字背后,我们却看到“危机”正在悄然形成。

  《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创始于2012年。翻开当年的报告,我们可以看到,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纯艺术部分的总成交额为50.69亿美元,而美国为33.45亿美元。两年过去之后,两个地区的增长幅度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而在这个增幅变化之后,则是两地艺术家成交的差异。

  在2012年的时候,排名全球成交额第一的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当年的成交额为3.295亿美元,而排名中国艺术家成交额第一和第二的张大千和齐白石,总成交额分别为2.872亿美元和2.702亿美元。到了2014年,安迪·沃霍尔依然是全年成交第一的艺术家,总成交额为5.69亿美元,而中国艺术家中,齐白石和张大千则分列前两位,成交额分别为2.06亿美元和1.93亿美元。

  在市场整体还处于扩张发展的时候,市场的“龙头”却出现了萎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这个细微的变化,无疑值得我们深思。其实,《2014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也关注到了这点,因而特别增加了对于青年艺术家的观察,还特别提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些艺术家已经成为藏家的新宠。而我们结合上面的分析即可发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青年艺术家的市场份额增长是非常可观的。

  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几乎各大内地以及香港的拍卖行都推出了相关的活动和专场,2014年上半年,中国嘉德推出的“转向内在:2000年以来的中国新绘画专场;下半年,香港苏富比夜场首推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随后,北京保利更是加大了新青年板块的推广,而许多藏家也开始积极介入这个领域。“赚一线艺术家的钱,养青年艺术家”,已经成为了一些经纪人的“口头禅”。

  究竟如何看待市场份额的变化,齐白石和张大千真的过时了吗?这无疑是困扰市场的一个问题。抛开艺术史的角度,我们应该将视野更多地扩展到市场的供求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欧美藏家购藏齐白石、张大千作品的“黄金时代”。然而,在今天,购买齐白石、张大千作品的藏家基本上都来自于中国内地和香港。随着欧美老一代藏家的离世,许多近现代名画纷纷回流,而由于藏家群体的萎缩,市场的供求天平已经开始倾斜。在欧美拍卖市场上也出现了许多华人藏家的身影,在一些重量级的拍卖会上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而在年轻艺术家的收藏群体中,很多都是新进入这个领域的藏家。由于他们觉得近现代名家的市场价位已经非常高了,因而寻找价值“洼地”。结合全球青年艺术家市场的高潮,无疑让他们嗅到了市场的机会,并将投资重点放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家身上。

  这两年欧美艺术市场的增长,无论是整体,还是重要艺术家,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市场在复苏时的表现。反观我们的市场,在整体市场依然扩大的时候,个体的分化却十分严重,特别是一些重要艺术家的市场表现反而出现了萎缩。“不差钱”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差的是市场化的眼光。

  今天,全世界的藏家已经越来越少关注整体市场的行情,而是更多地关注艺术家本身。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拍卖总额连创第一,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只不过说明了市场的容量而已。如果我们不注意培养市场,特别是潜在藏家的鉴赏能力的话,那我们可能只能成为一个艺术市场大国,而成不了一个艺术市场强国。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