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杨飞云《妙龄女》首现诚轩春拍

2014-04-24 10:44:52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杨飞云《妙龄女》 1996年作 布面 油画 194×162cm


刘溢《四季之冬》 2001年作 布面 油画  122×91cm

  北京诚轩2014年春季拍卖会油画雕塑专场将于5月中旬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共推出拍品百件,包括近代大师、现代写实主义和当代绘画等区块精品画作,其中以杨飞云的《妙龄女》最受瞩目。
 
  杨飞云《妙龄女》
 
  杨飞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油画,一向受到学院与市场的高度推崇,目前其作品拍场成交价的前三名,都是他此一时期的画作。此次首度参拍且可能是迄今拍场出现最重要的杨飞云作品《妙龄女》,创作于1995年,是其艺术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既是对转型期的总结,也是画家创作迈入成熟期的标志。从尺幅上看,《妙龄女》高近两米,不仅是杨飞云第一幅与真人等大的作品,也是他在2000年之前创作之双人像题材中少见的大尺幅力作。《妙龄女》曾收录在多本画集并参加历次重要个展,特别入选“精深与单纯:杨飞云古典绘画艺术巡回展”,2003年至2004年先后于北京、上海、香港、成都、南京等地展出,展期长达一年半。杨飞云纯熟精湛的写实技巧与“着力去表现生命力的纯净、健康和美好”的艺术理想,在《妙龄女》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刘溢《四季之冬》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即名动一时的刘溢,旅居加拿大之后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近年又回到国人视野,以荒诞而写实的魔幻现实主义画风,在艺术市场引发热潮。《四季之冬》画于2001年,为 “四季组图”之一,在刘溢绝大多数令人不安、带有强烈感官刺激和挑衅戏谑的作品中,本幅的静谧神秘、隐晦意涵更显难能可贵。事实上,《四季之冬》也是刘溢自己极为偏爱的作品,为继承2000年《冬》的创作意涵,进一步升华的再创作,此点也从侧面反映出《四季之冬》的特殊性。[NextPage]


席德进《老妇坐像》 1969年作 布面 油画 76.5×61cm


林风眠《金秋》纸本 彩墨 66.6×66.6cm

  席德进《老妇坐像》 
 
  近两年席德进画作的市场升温,价格大幅上扬,尤其是仅占作品总数量不到四成的油画,因绝大部分都已被美术馆典藏,难得现身拍场,获得藏家更高的关注。不过,这少数在私人收藏领域的油画,几乎都是席德进当年为维持生计,受各界名流及乡绅委托而绘制的肖像。而描绘台湾乡土生活的民居和乡民题材的油画作品,才是席德进严格意义上的创作,体现了他艺术追求的赤诚。这类题材包括本幅1969年的《老妇坐像》在内,收录在《席德进纪念全集》的仅有六幅,多数已收藏在台湾各公立美术馆,藏家不应错过此次良机。
 
  林风眠《金秋》
 
  林风眠的彩墨风景是他最具个人特色的创作题材,也最能体现其调和中西的艺术成就,此次有三幅作品参拍,且均来源清晰、传承有绪:《金秋》原为欧洲私人收藏,现藏者得自香港苏富比2000年春拍;《松》为现藏者购自台北佳士得2000年秋拍;另幅1977年赠予友人留念的《芦苇》,为林风眠少数署创作年款的画作。其中以《金秋》格外受到瞩目,与林风眠多数描绘“红叶舞秋山”的深秋风景不同,本幅近处的水面倒映着中景以柠黄提亮的树林,明丽澄澈,与一排遒劲挺拔的松树和远处的层峦迭嶂相映成趣,远山用淡墨勾画出植被走势,笔触细腻丰富,风格极为少见。[NextPage]
 


林风眠《梳妆仕女》 纸本 彩墨 34×33.5cm


庞薰琹《展姿》 绢本 彩墨 37.8×40.5cm

  林风眠《梳妆仕女》 
 
  林风眠的古装仕女题材,体现了画家对东方女性韵致的追求,本场有三幅不同时期作品:1960年代的《理鬓仕女》、1980年代晚期的《持莲仕女》和《梳妆仕女》,风格全面。《梳妆仕女》曾在1990年日本西武百货画廊的“现代中国绘画之巨匠——林风眠作品展”展出,尤显珍贵。
 
  庞薰琹《展姿》
 
  庞薰琹画作绝大多数收藏在美术馆,市场稀见,本场有两幅1940年代初期的精品,其一为绢本设色画《展姿》,以游丝描体现仕女的衣纹圆润流畅,舞姿翩若惊鸿,赋色淡雅清丽,极富表现力和律动感,为庞氏的盛年创作,留存至今日者少见,极为难得;另一幅《溪山无尽图》题赠知名媒体人卜少夫,画风清润,疏林坡岸,幽秀旷逸。1940年代卜少夫曾任重庆《中央日报》副总编辑,1943年庞薰琹为成都个展所撰写的《自剖》一文即发表于该报,本幅创作大约亦在此一时段。[NextPage]


苏天赐《秋诗初雨》 1996年作 布面 油画  67×67cm


丁衍庸《霸王别姬》 1973年作 木板 油画 60.7×45.6cm

  苏天赐《秋诗初雨》 
 
  苏天赐的风景画以表现春秋两季题材者最为杰出,1993年的《春风》及1996年的《秋诗初雨》是画家晚期风景的典型作品。前者充满律动感的树枝线条,后者虚化处理的山峦水影,色彩的块面相互交融,物象游走于具象与抽象边缘,无不体现苏天赐晚年的成熟风格。
 
  丁衍庸《霸王别姬》
 
  丁衍庸的《甲骨文字/兰》和《霸王别姬》分别创作于1964年和1973年,代表了其融合中国书画传统以汇通中西艺术的成就: 双面油画借甲骨、金文等古文字体入画,一面写“兰”字,另一面为“牛”、“鸿”、“虎”的组合;丁衍庸戏剧题材的油画仅有七幅,《霸王别姬》是其中描绘人物最多、风格最丰富深入的作品,堪称翘楚,而且与丁氏大多数以英文签名的习惯不同,本幅以中文书法和印章署款,极为少见。
 
  孙宗慰的《梳妆》创作于1944年,由于正值日军轰炸重庆,画材紧缺,画家便就地取材,将作品绘制在火药桶的桶盖上。此类作品仅出现于1943年至1944年间,数量极少,现存约八幅左右,可谓是对这段历史的珍贵见证。另外,著名电影导演许幸之1950年代再次回归画坛后创作的《林荫深处》,秦宣夫在1940年代末与1950年代初为爱女创作的两幅肖像《小渝幼年》和《小姑娘》,都是动人的时代留影。[NextPage]


周春芽《今天冬至,TT是不怕冷的》 2008年作 布面 油画 120×140cm

  周春芽《今天冬至,TT是不怕冷的》
 
  周春芽专题的五幅作品,几乎完整呈现了他从1976年到2008年不同阶段的艺术面貌:1976年的《青城山》和《名山县》,是其早年在成都市美术社工作之余的色彩写生;进入四川美院后,1979年创作的《叶永青肖像》,显现出极强的造型能力,准确把握人物精神特点;留学德国后重新消化中国传统精蕴,1996年的《山石》大胆阐释古典文人山水,1998年的《白百合》对中西画法不拘一格的混合运用,皆为周春芽成功蜕变的最佳例证;“绿狗”系列标志着周春芽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人文符号,2008年的《今天冬至,TT是不怕冷的》创作于汶川地震之后,特殊的时间节点,使“绿狗”的符号意味进一步强化。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