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画廊主在最初选址入驻时,可能考虑最多的便是位置、空间大小与使用成本,但并非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严格按照最初的计划来执行。若遇到超出了预想的优异空间,即使成本超出预算也会接手,拥有好地段和合理构造的空间定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先抢得者得先机,对于未来的发展也会有一个美好的经营规划。而对于一些务实的小画廊来说,经营画廊这件事并没有被他们赋予太多理想化的色彩,每个选择和决定都需要自己来承担后果。经营艺术品和推广艺术家可能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行为,但其中的门道并不是表面上呈现出的光鲜亮丽,做空间做画廊归根到底还是一门生意,找准定位和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才能让这个外界看似梦幻的行业变得越来越实际。
拿798来说,参考世界上大多的案例,目前的现状似乎是每个艺术区发展的必然:从发现废弃厂房,变为艺术家工作室,伴随着艺术家入驻的增多,画廊进场,从而引发了时尚界和亚文化领域的追随。而每一次形态的升级,都伴随着房租成本的增长和最初“原住民”的撤出。慢慢的,798已经几乎没有了艺术家工作室,各种创意小店、时尚餐饮、创意产业公司和早期驻留和新入场的画廊使798成为了一个地标性的文化艺术景点。
而对于目前798艺术区的主体,画廊的日子似乎也不怎么好过,早些年的大厂房曾是各种画廊和艺术机构的遍布之地,而现在则寥寥无几,最初入驻时的优惠价格可能令许多画廊主没有想到几年后的房租巨变,而面对这种增倍的成本压力,越大的画廊面积越难以接受,在经历了几轮涨价后,真正能扛下来的机构并不多,关张、迁址、转为小空间往往是多数大空间机构面临的选择。
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最初便以小空间亮相并坚持多年的画廊似乎更能体现画廊的一条经营道路,没有太多的国内融资和外资的背景,小画廊多是一种纯粹本土身份的代表。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面对小压力的房租画廊往往更能从容应对,也会更加灵活机动。本期采访了798艺术区内千年时间画廊、魔金石空间和全艺社三家艺术机构,以它们为代表来了解中小型面积画廊的生存之道。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