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布上的创造》
艺术似乎总是很神秘,深不可测,引人入胜。在艺术这个日益庞大的家族里,绘画这一古老的成员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地域环境、文化传统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身姿: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远古岩画与现代主义绘画,古典主义与印象派,写实与抽象……哪一个是绘画的本真?哪一个更接近艺术的本质?题材与素材、内容与形式、描述与表现、笔触与形象、色彩与构图,哪一个是绘画最为重要的语言?哪一个更能体现出艺术的特质?
这些谜题,不仅困扰着千百年的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也困扰着无数从事创作的画家。因为,有所了解和探讨,才会有所建树和超越。
尤其是在现当代,形形色色的各种艺术流派和作品喧嚣着呈现在展览厅、画廊里,抑或涌入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里,比如地铁、商场、家里的客厅,等等,格外繁荣,也格外庞杂,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也挑战着我们的观赏经验。面对一幅作品,如何才能欣赏到它独特的美,领略到其内在的意涵,读解出其存在的意义?这是我们普罗大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而这些,几乎都可以从戴士和教授撰写的《画布上的创造》一书中找到答案。这本最早写于上世纪80年代那个美术界既迷茫又躁动且充满创新活力的时期,在最近以修订版的崭新面貌出现的小书,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有趣的是,在喧闹异常、泥沙俱下,也许借双慧眼也难以看清当代艺术火热景象的今天,书中的那些思索显得越发珍贵,也越发具有思想的启迪。
在这本小书里,戴士和这位知名的油画和壁画家,同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授业解惑的教授,以睿智的洞察力和生动晓畅的文字,通过对抽象绘画的回顾和对写实绘画的再认识,提出绘画语言自身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写实性绘画语言与抽象绘画语言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也因此,写实并不比抽象更高贵,而抽象也并不比写实更离经叛道,它们不过是两种不同各有侧重而又暗曲互通的艺术语言:在抽象绘画里,形与色无需描述某个自然物象,就可以传达一定的精神内容,具有自足的艺术价值。这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写实绘画截然不同,但实际上,“写实性绘画在‘描述性’的层次下面,展开了一个更丰富、更深、更微妙也更直接地宣泄了作者情怀,更直接地触动着观众心灵的天地。在这个深层的天地里,正是靠图形在歌唱,用色彩在讲话,靠它们之间的组织表现出一些复杂的,并不等同于情节描述性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表现,像抽象绘画一样,是越过物象的表现,或者说,是假借物象的表现。……在写实性绘画"描述性"的表皮下面,同样有"表现性"在起着作用,而且是起着更重要,更根本的作用。”
也因此,每一幅作品首先是作者的精神自画像, 是解读作者心灵秘密的符码,承载的不仅是外在的客观物象世界,更是作者内在的心理世界,是作者以艺术的方式对其所处的外在世界的反应。对于这一点,戴士和教授表达得十分清晰:“作为一个画家,社会的文化动向和时代的精神潮流,都是具体的,都是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就是说,自己也是这一切背景生活的参加者,一个与一切人平等的参加者。他对于身边一切的责任,与其说是‘反映’,不如说是‘反应’,是作出自己的反应,作出自己的回答,用以推进生活的步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绘画语言不是对大自然的摹仿,也不是对社会生活的消极反映,它首先是艺术家内心生活的自画像,艺术家的内心生活有多么广阔,它就有多么广阔的内容,艺术家内心生活有多么宏伟的波涛,它就有多么强大的冲击力量。”
而这,也正如著名的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所言:“创作一幅作品就如同创造一个世界。”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