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哲
林明哲与罗中立夫妇-1990年摄于重庆-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提供
艺术的发展和世上的所有事物一样是同样需要温故而知新的。有人说这30年一直处于奔跑状态的中国当代艺术,到了此时此刻真的应该慢下来,并回头端详下自己身后的道路历程。按照现在的主流意见,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应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而狭义的看法是星星美展即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肇始,也有人认为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是真正的拐点。事实是不管是哪种哪样的划分,都不应该忽视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四川美院的艺术家在其中的历史贡献。
2011年是四川美术学院成立70周年的日子。虽然与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相比,川美的历史传统相对较短,但是这显然也无法掩盖新时期以来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拓展的坚实步伐和光彩夺目的“川美现象”。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的“川美现象”,是由很多载入历史的闪亮名字组成,罗中立、程丛林、何多苓、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等是其中闪光至今的代表,而朱毅勇、王大同、王亥等或许已是现在日渐陌生的名字了。但是我们应当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和他们的贡献,而记住他们的办法就是回顾历史和还原历史。
对于艺术史而言,回顾和还原的最重要的支点,不是人云亦云的史料赘述,也不是没有立场的口水话题,而是需要大量客观存在的视觉证据作为支撑。我们应该感谢收藏家预先、持久的耐心和妥善的收存,而对他们的最好回报同样不是物质性的标准,社会的赞许和认同或许就是最高奖赏。的确,对“川美现象”的回顾和梳理是一项必须做的功课,它关涉到过去岁月的荣光,关涉到历史追溯的急迫,也关涉到面向未来的选择。
“川派”推手 与时代共舞
中国油画艺术的真正改革,可以说是从四川开始的,也是从少数几个艺术家开始的。当我们提到“川美现象”,有一个人占着举足重轻的位置,不是因为他创作了这段美术史,也不是因为他改变了这段美术史,而是因为他对这段时期的美术现象的欣赏,直接推动了它的发展。这个人是林明哲——台湾财团法人山艺术文教基金董事长。他几乎买断了中国1980年代四川美院所有艺术家的作品,并且至今还在持续收藏,当然后来关注的青年艺术家并不都是川美的。[NextPage]
程丛林-1968年X月X日-雪200X300cm布面油画 1968
林明哲
1949年出生于台湾,1971年毕业于东方设计学院美术工艺科系,1992年成立财团法人山艺术文教基金会,1996年创办山美术馆(前炎黄美术馆)及山艺术杂志月刊(前炎黄艺术月刊)。前尼加拉瓜共和国驻高雄市名誉领事,前中美亚洲文化协会常务理事。历年来举办中国知名艺术家个展超过百次,并不遗余力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中国“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主义”最具代表性收藏家。收藏标准:有创造性,有个人特色,有时代性,有民族性。
虽说是个做地产的生意人,但林明哲也是学美术出身,应该说收藏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地产商这个身份以及所带来的经济保障为他收藏艺术品以及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力后盾。这是大多数人投身艺术事业的起家模式,没有钱能干嘛呢?至于林明哲为什么要收藏川美艺术家的作品,为什么收藏得如此疯狂,要从1970年代的台湾说起。
趣味与市场的角逐
1976年左右的台湾,经济已经算蓬勃发展,1980年代已与新加坡、香港、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并荣登榜首。经济有了保障,艺术发展也初露端倪,国画、油画是最早发展的艺术门类。油画原则上并没有受到欧美国家的熏陶,主要还是受到“日式印象派”影响。印象派从法国传到日本,被称作“外光派”,用来与背景昏暗的古典油画相区分。因为1960-1970年代的台湾,与欧美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第一代油画家想学画画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所以有条件的要么去日本留学,要么在当地接受日本老师的第二手教育。书画基本上还是属于中国大陆的一些风格,因为台湾的水墨艺术家,几乎都是蒋介石败退时从大陆带过去的,要么是一些政府官员,要么是有钱的,或者家庭教育不错的。其中最著名的张大千、黄金碧和溥心畲。
(编辑:符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