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笔下写虾 心中有道

2011-10-26 09:40:32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胡建军

   

  中国颜色画虾第一人,中国著名花鸟画家邓传林。

  日里采访艺术家,但像邓传林老师那样有才华却又谦虚的艺术家不是很多,这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更为他的坚强、勤奋而叹止,即使他被誉为 “中国书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勋人物”、“中国颜色画虾第一人” 、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就奖、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也是一笑置之。他说,那是过路云烟是往事,不值一提,作为艺术家思考的是明天要做什么?我对这些所谓的封号没太在意,艺术家要拿好画笔,画好自己的画,把心映万物的美妙胜景留在纸上,才是天职。

  看他做画是一种极美的享受,其笔如游龙,寥寥数笔便景象四溢,青山、秀水、芳草、龙虾,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我不能不叹服于他的才华。他说艺术家就应该如此,这些景物都融在心里。心是印记万物的窗口,心里怎么想就怎能么画,艺术家可以打破时空,构造“心景”。

  徐渭、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齐白石,这一个个在艺术史上响亮的名字,而在邓传林的心里,他们是一座座的高峰,单就画虾而言,他们都是此中丹青妙手,也是他心中的偶像和他学习借鉴的榜样。所谓艺无止境,这些先贤们的技法自不多言,单是他们的闪光的人品就令他心向往之。他认为,一个艺术家不但要有好作品留给后人,更重要的是人品,艺品人品相映成辉,才是一位艺术家从艺之道。

  说到从艺之路,笔者问他为什么选择了彩色龙虾这一题材,他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的童年是艰辛难忘的, 一次在砍柴的时候,他有些口渴,便在山中的小溪去喝泉水。小溪里突然有几点红艳艳的色彩闪动了几下,他发现原来是几只红红的虾在小溪中游动着,虾红彤彤的身体在清澈的溪水里被耀眼的阳光折射出五颜六色的色彩。美丽的情景深深地触动了邓传林,“如果把这些好看的虾画出来该多好啊!”于是本来就喜爱艺术的邓传林,开始了彩色龙虾的描绘,这一画就是二十多年。心静空无,习画不闲。年复一年长时间毛笔的旋转、挤压而使手指变了形。

  笔者慨叹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也对他的这次所谓的奇遇叹为观止。人的一生有很多的偶遇,也才成其为精采人生。庄周梦蝶,邓老师遇虾、梦虾、画虾,不同的时代,却是相同的美好。

  二十多年的艺术追求中,不知饿了多少饭,他一直走着辛勤耕耘、苦苦探索的道路。如何在画虾中崭露新意,放出异彩,形成个人风格,他付出了很大心血。他不把自己的生活视野囿于为画虾而画虾的狭小天地里,而是把眼界扩大到广阔的生活世界。其作品格局既有花鸟之干练,又有山水之韵味。他作画从不受风格之既成,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清醇质朴的审美趣向,在色彩上求对比,在造型上求稚拙,在墨色上求凝重与鲜艳的统一,形成了他大俗大雅、豪放洒脱的个性十足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他的彩墨龙虾,更为精道,开创了中国彩墨画虾史的先河,让世人赞美。他的变形龙虾,大胆用彩,书法入笔,重在“写”上。写其形,还原于龙虾的精灵,由于有了“彩”,使得龙虾更为鲜活,与其说是龙虾的色彩,确切的说是龙虾之“魂”、是时代的写真,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又增添了一个赋有个性的标点,前无古人彩墨画虾的技法创新,独树一帜心灵表达的个性之美,必将载入史册。[NextPage]


作品名称:好运图

  他用笔豪放潇洒,用墨大胆粗犷,挥洒自如,初看似不经意,细读则经意之极,其气势外向激射,其韵味质朴醇厚。使人透过画面即可看到他的通脱旷达,聪颖机敏。在他的画中,没有逃避、逍遥的闲逸,没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常有梦中作画与虾斗乐,笑声惊动家人。生命和精神都寄予画中所想、所思、所爱,给观者的感觉是画家总是在思考、在探索,在倾注着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一直以来,笔者认为,艺术家所从事艺术之旅实则是艺术家自我修行的一个过程,他们的学识,他们所用的技法,他们胸中的丘壑构成了艺术家心中的“道”,邓传林笔下有虾,心中有“道”,这“道”便是他的修为,是他的人格魅力!

  在谈到传承与创新,邓传林肯定地说:创新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没有创新的艺术就不会有艺术的个性,个性是心灵的表达,是艺术价值的体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灿烂历史文化,就是有了历代成千上万对艺术的追求者,默默的、艰难地用笔刷写着艺术,显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个性,正因有了这些许许多多的个性,就像文章里的标点符号,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国画艺术乐章,立于世界之林,让世人赞之。随着时代而变、随着时代而新的例子很多,像影视界、音乐界、演艺界,还有科学界、自然界以及民俗民风,这些都在变,无不在创新中求活,行为中求新,技法和手段变了,但“神”却没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才赢得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了这些个性的标点,何以成“文”,何以成“章”。传承要通过一定的表现手段、方法,中国画只是一种传承的方法和方式,通过这种手段把事物、事情表述下来,留下的是时代,留下的是精神,笔墨只是一种形式,是功夫,而这种“形式”才是成千上万的文学家、画家……在各自的领域写刷着自己的观点方法和思想而不断地追求着、实践着,总结着、前进着……纵观周围都在变,作为艺术家也在变,不变还不行,传承的源泉来自“变”的动力,“传承”不是“固守”,两者互进。艺术家应该沉下去,听、看、再创作,吸取新的东西,那我们的美术界才能真正达到传承与创新格局是互相推进的。艺术家还要树立“我”的意识,“我”不是唯我是“范”,更不是唯“我”独“尊”;我就是我,走自己的路,至于实践中的笔、墨、水之间的问题和技法,都有一个过程,任何大师都一样,只要不停的多练、多学、多悟,中国画的传承侠义上的基点就是笔墨功夫,广义上传承的是精神。他还说:艺术家心里要充满阳光,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其作品才能紧跟时代,歌颂这个美好的社会。作为艺术家,传承的是前辈们的笔墨精神,传承的是社会文明,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魂”。至于创新是一道艰辛漫长的旅途,只要精神不倒,自己认准的艺术之路就要坚持的走下去。

  他还风趣的说,华夏艺术如果没有了创新,就失去了个性,像小品里说的一样,在澡堂里洗澡,放眼视景,一个模样,没意思。

  愿邓传林老师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不断的精进、勤习,在师古人、师造化、师己心的同时,与艺术的真谛永在。[NextPage]


作品名称:月夜胜昼[NextPage]


作品名称:竹春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