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青年艺术家 别拿“当代”伪装媚俗

2011-10-16 15:31:42来源:文汇报    作者:朱其

   


朱其

  大部分当代艺术作品具有当代艺术的形式,却没有真正意义的当代精神,在艺术内容上具有媚俗倾向,或者人文精神的缺失。社会正在碎片化。有拨年轻人生活于安逸的莫名其妙的艺术和金钱的游戏,人们朝向不同的地点重新聚集。年轻艺术家因此分道扬镳,奔向不同的现场。当代艺术因此分裂成不同的阵营,有些当代艺术是前卫的,但仅占极少数。有些当代艺术变得极其美术和商业趣味,它们不过使用观念艺术、装置、行为艺术和多媒体作为外衣媚俗。

  当代艺术不再是前卫的同义词,原先只是小圈子使用的前卫形式,比如观念艺术、波普和新媒体,现在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时髦形式。但这种前卫形式的时髦化之后,当代艺术的内涵却被庸俗化。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的前卫精神正被掏空和曲解,真正的当代艺术应该是有批判性、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大部分当代作品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当代,但内容正在时尚杂志化,还有一部分是搞怪的当代艺术。我不能说这不是当代艺术,但这肯定不能代表当代艺术的未来。

  上海青年美展折射了新世纪十年的艺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艺术形式上,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在将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列入教育课程,这一部分教育改革的成果也立竿见影地体现在青年艺术家使用的艺术手段上。但观念艺术、波普艺术和新媒体的使用,却在内容上消弱了人文精神和实验性,这让许多作品成为一种媚俗的、空洞的装模作样的时尚游戏。

  许多县市的美院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某些教材体系却20年没有变化,除了引进西方20年前的时髦形式作为补充,缺乏真正的学术建设,这造成部分美院学生处于既不懂中国传统、又不真正了解西方的“两不靠”状况。在艺术教育表面繁荣之际,知识状况却没有同步提高。由于对中西艺术的知识体系的把握不深,有的年轻一代仍然处在模仿改造西方艺术的阶段,而不能真正的语言创造。在艺术精神上,消费社会的价值观、媒体的娱乐化、人文和历史意识的断裂状况,不仅真实地影响着某些年轻人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也传递到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内容中。

  更遗憾的是,一方面,一些“伪当代”甚至登上主流舞台。很多人只是根据当代艺术的表面形式和自己的精神背景作为标准,来选择所谓的当代艺术。另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部分代表艺术家急功近利的商业化,以及拍卖业不负责任的市场炒作,也误导了部分新兴阶层和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价值判断。这些情形互为影响,导致出现了对当代艺术判断的简单化和曲解化的倾向,比如,有人觉得只要使用了拼贴、装置和投影仪就一定是前卫艺术,实际上是否使用多媒体不是很重要了,应该知道当代艺术重要的是一种前卫的精神性和非主流态度,而不是多媒体形式。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被等同一种时尚精神,这也是近些年中产阶层的一个普遍误解,杰出的当代艺术恰恰是要跟主流时尚保持距离。

  (编辑:符素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