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从艺术史到当代艺术的中国抽象艺术

2011-04-15 14:52:2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范迪安

   

  尽管从1980年代开始,在中国新艺术的进程中就有一部分艺术家从事抽象艺术的实验,但是,“中国抽象艺术”这个概念却晚至近年才开始得以展开和讨论,这是因为在抽象艺术这个领域,中国艺术家所面临的现实处境和中国艺术发展的自身逻辑都与西方有着根本的不同。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社会的开放与转型为中国艺术铺垫了极为丰富的现实土壤,在对应中国社会现实这个总主题下,艺术的型态更多地偏向了由现实感受而生发的表达,因而,属于纯粹形式探索的抽象艺术似乎缺乏了直接的现实条件的支持。其次,西方抽象艺术作为一种成熟而拥有自身形式语言逻辑的型态,早已成为横亘在中国艺术家面前的历史高峰。在很长时间里,中国艺术家认为抽象艺术已经是一种艺术史现象。作为一种运动,西方抽象艺术在1950年代后期整体走向逻辑的终点,为艺术史留下了足够充分的风格与样式,中国艺术家深知稍不留意,便会跌落在艺术史的深渊之中。再次,在中国艺术的传统中,拥有与西方古典艺术写实体系完全不同的“写意”体系,中国书法和水墨画造型语言在写实和抽象之间的形式特征在中国艺术家那里积淀起来的视觉经验,与抽象艺术表达的“纯粹精神”有很大的相近性,这种来自本土艺术传统的惯性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因此,讨论中国抽象艺术,既要以西方抽象艺术为参照,又要看到中国抽象艺术不同于西方抽象艺术发生条件与发展逻辑的特征,既要看到中国抽象艺术与自身艺术传统的关系,又要看到中国抽象艺术建立在当代社会文化条件下的当代属性。可以说,21世纪以来,中国抽象艺术业已展开的面貌,在整体上是一种从艺术史走向当代艺术的样式和型态。

  在中国抽象艺术中,从观念层面产生的动机是一个鲜明的特点。许多艺术家并非为抽象而抽象,也即不是从形式出发而是从社会学的观念出发从事抽象艺术。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潜藏着从现实感受中获得的形象,这些形象的意涵来自艺术家个人的现实体验,但成为展开和漫延的基因,在结构上对应了艺术家感受到的外部世界。在某种程度上,许多中国抽象艺术作品蕴含着具体的叙事性,在抽象的形式后面隐藏着社会的故事。这是中国抽象艺术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也是中国抽象艺术作为一种当代表述的特征。

  西方的抽象艺术拥有许多经典样式,其总的特征是从抽象出发,归结于表现,因此,抽象表现主义成为最主要的遗产。但在中国社会剧变的条件下,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更多发自于表现的愿望,首先是意欲表现,其次才是抽象语言的使用。因而,中国抽象艺术的另一种主要特征是从表现出发,归结于抽象,是一种表现性抽象主义。在这类作品中,保留了西方抽象艺术信奉的“纯粹精神”,但更多浸染了外部世界对艺术家心理的影响。借助抽象艺术语言提供的自由度,中国艺术家找到了表现的途径。

  本土传统仍然作用于当代艺术,在中国抽象艺术领域也是如此。当艺术家的视野从西方和国际艺术更多地向本土传统回归之时,本土艺术传统中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方法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抽象艺术于是成为转换传统的体现。在许多艺术家那里,方法论的价值超过了形式论的价值,方法的运用成为艺术的动力,方法的个性成为艺术的个性,由此形成了中国抽象艺术作为当代表达的多种可能性。

  正是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特征,中国抽象艺术不仅在现象上足够引发讨论,而且也为当代中国与国际艺术的比照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此,这个展览(由奥利瓦策划的“伟大的天上的抽象——21世纪的中国艺术”展,编者注)既是部分中国抽象艺术作品的一次集合,更有助于艺术家和理论家对中国抽象艺术作艺术史的比较和文化的分析。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