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艺术市场“资本为王”的亿元时代。
那些在前几年自拍自卖制造“天价”的拍卖市场操盘者或许没有想到,当年做出的“泡沫”现在看来已然成为“价格洼地”。拍卖市场里最典型的个案之一,是徐悲鸿的巨幅水墨《巴人汲水图》:10年里被拍卖3次,经历艺术市场的3次起落——1999年翰海拍卖132万元成交;2004年此图再现,1650万元是当年的近现代书画的记录;2010年12月12日秋拍1.7亿元的价格,再次印证了资本干预市场的时代全面到来。
太多理由可以解释这样的价格井喷奇迹。但需要被记住的可能非常简单:艺术市场完全进入资本时代,很多价格记录都将被改写。在数字层面上,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2009—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年度成交额为212.5亿元,取代法国成为世界第三。2010年的年度总成交额突破500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50%。按照经济学界的通行假设和国际惯例,如果一个行业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长,那些位于高端的商品价格就会呈现爆炸性释放。那些过去将赌注压在艺术品市场升级的投资者都赌对了。
这无疑是艺术市场里大多数人乐于看到的景象。行情回暖、V形复苏、价格指数……这些原本属于经济学界的名词现在成为了艺术市场关键词。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类似1969年的日本和1988年的韩国的拐点上。在此之后,消费将接过投资和出口的接力棒,在未来10年迎来超常增长的黄金时期。在这一基础上,大规模的资金进入艺术市场,造就了今天的亿元神话。
问题在于,烈火烹油的胜景很容易让人忘却资本市场的基本信条:表面上,它看起来是价值规律在左右着资本流向,但究其本质,则意味着以资本的干预来决定一个行业的价格结构和艺术家命运。在中国,现在掌握着这一权利的,是为数不多的财富阶层的代表。据胡润百富2010年4月发布的《2010胡润财富报告》,中国有87.5万位千万富豪和5.5万位亿万富豪,这90多万人被称为“中国顶尖消费群体”,而处于塔尖的,是140位资产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财富阶层。而这其中,大约有5位的资金流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市场的行情动向。
“有人统计了,现在进入艺术品市场的‘财富阶层’,在数量上连这个群体的千分之五都不到,艺术品市场本来就不大,又没有同量级的竞争对手,他们用点小力气就能在拍卖场上掌握话语权。”《三联生活周刊》曾炎的文章以“大鳄凶猛”为题解析艺术品市场的“货币战争”。
“资本集权”对于本来就小众的艺术市场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和大多数行业相比,艺术市场的财富阶层更容易控制和更改游戏规则:制造板块价值就是资本的一种玩法。例如是否著录于《石渠宝笈》的“皇家收藏”,简单的评估标准就能确认价值,迅速拉升古代书画市场。
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很容易让拍卖行产生这样的“直觉”:老牌公司认为自己在行业中树立了强大的品牌,拥有“博货”的优势和聚拢买家的经验;新入场的公司则相信市场足够大,总能开发一片属于自己的黄金麦田。
但这些“直觉”得以维系的一个前提是:艺术市场是持续暴利并且长久不衰的行业。事实上,迅速成长的艺术市场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拍后交割难是中国拍卖公司面临的大问题。据艺术市场资深专家伍劲透露,2010年,一家成交额10亿元的拍卖公司至今收到的款项不到1亿元。另有内地的大买家欠付佳士得数亿元,直接造成了其亚洲区的一位高管离职。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