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经过发育与积淀,终于在2010年春、秋拍市场上发力,资本的力量不断使人惊呼:“中国艺术品资本时代到来了!”而2010年,就被称之为中国艺术品资本元年。据我们统计与估算,2010年全年的艺术品市场拍卖成交额会达到520亿左右。面对资本时代的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我们应该有哪些心理准备与策略对策呢?概言说,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我们知道,资本投资与藏家收藏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是藏家的资金规模有限,其更主要的是因赏而藏,因藏而取得收益;而资本的投资一般都是“海量级”的规模,目标是利益最大化。二是收藏投资对投资收益的时间没有特别明晰的界定,很多是根据喜好与行情状况而定;而资本投资则是从产生与规划的那一天起,就会制定严格的期限与收益目标,并由专业机构及其团队来具体地操作。三是收藏投资在收藏的过程中往往是家有利器不可示人式的以静制动;而资本投资在专业团队的运作管理下,重视投资的价值管理,信奉“动”才是资本增值的不二法门。通过这些比较显著的关系分析,我们似乎已经感觉到迎面而来的艺术品市场资本时代的一些特质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资本条件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些取向:
首先,要习惯并把握资本运作的一些策略与手段。关键是认真分析哪些是资本的基本面,哪些是资本的运作面。在运作面中哪些是常规运作,哪些是策略性的运作。总之,不参与运作的资本是不存在的,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其增值。现在的问题是藏家投资如何在市场竞争中适应并跑赢这种运作,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由于不适应而去讨伐。因为在资本运动的规律面前,这种牢骚式的讨伐不仅显得苍白,而且毫无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分析与研究并不断地适应,要远比这种讨伐来得更现实与更重要的多。新的市场结构的形成必须要有新的市场理念才能更好的理解与认知。
其次,资本投资都会有明确的退出时限。所以对资本投资来讲,策略及计划一旦确定,不仅进入是高调的,而不惜创出天价;同时,一旦要退出,也是毫不含糊的,不惜引起市场的波动,这就是资本的性格。当然资本也是一种市场的产物,低价拿货高价出货是其朴素的一种获利观念与手段,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不过我们应注意的是,在这一前提下,资本的智慧可能会创造出不少你我并不一定知晓的一些策略与手段。在不少的时候,由于资本的竞争而出现一些局部或大局上的市场波动,也就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握好资本的基本特性,时刻关注市场风险。这时市场波动就成为风险积累与释放的一个风向标,是风险也更是机遇。所以我们讲,市场的波动是永恒的,市场的稳定是暂时的,特别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本时代,更应是如此。
第三,资本投资最为核心的是控制风险及其控制风险累积的产生。资本的主要风险有三个:一是购入风险,主要是指真假与价格;二是特有风险价值管理及其环境的突破;三是退出风险,在规定期限内无法以设定的预期出货变现。资本避险的办法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短期的,即所谓的现实避险法,如当下的关注标示性的典范艺术家及其流传有序的经典之作就是一种典型的手法。二是长期的,即建设性避险,这主要是指在艺术资本的强力参与及推动下,资本的一些理性精神、理念及规范性运作体系与经验,会不断地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及其规范运作机制的发育与建立,使艺术品市场与资本不断整合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有序发展的市场形态,从根本上减少由于不规范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最为值得关注的就是,进入资本时代的中国艺术品市场需要的就是一个根本性的市场转型,在这一个转型过程之中,可能发生最大的变化不是别的,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基本结构的变迁,这种结构性变化将导致我们现有的一些认识、理念、体制甚或是一些老的投资性经验与知识,都有可能需要重新梳理与审视。在这些状况下,我们应有的心态是看重大势,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万不可由于不理解、不适应而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新的市场状态的对峙与批评上。艺术品资本带给我们的可能不仅仅是市场形态的重大变化,更多地可能是我们对艺术品投资的一种新的视野与认识。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