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犁、马新君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是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不可代替的一元。在现在的艺术格局中,现实主义绘画因为主题观念和表现因素的变化而产生新的面貌,这也使当代现实主义绘画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绘画有了明显的不同,但又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称为“新现实主义绘画”。
较之于现实主义绘画,新现实主义绘画主要表现在对主题观念的变化和绘画语言的扩展上,是对人生存的现实意义的客观态度的思考,是客观社会环境及人的存在价值与特征。徐唯辛以巨幅肖像的形式表现煤矿民工。近年煤矿安全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徐唯辛的煤矿民工油画形象,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工的深切关怀表现煤矿工人的现实形象,他们强壮的身体、满身的煤灰、坚韧的意志及劳动的艰辛,通过这些形象诉说出来,给观众以强烈而巨大的心灵震撼。在这里突显的是一种对人性的表现,是在客观的传达一种情感的真实,是一种为了区分原有的政治模式下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它也是绘画对人在当下现实环境中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现实的深刻思考的个性表达。在中国的当代艺术中,新现实主义已转化为一种绘画精神。
新现实主义绘画紧贴现实的创作观念,主题观念、语言结构的发展和变化、表现因素的融入,使之与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有明显的不同,也是它的发展和要求。要清楚新现实主义绘画的精神,就要简单了解现实主义绘画的来龙去脉。
2、现实主义之路
(1)欧洲的现实主义绘画
在绘画中,库尔贝首先使用“现实主义”这一名词,他同大多数艺术家们看到的一样,关注现实,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事实。库尔贝在1985年举办的个人画展上明确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的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风俗和思想面貌。这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一个纲领式的宣言。
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库尔贝、卢梭、柯罗、米勒、杜米埃等,他们的艺术实践使现实主义绘画有了空前的发展。他们描绘的是辛劳疲惫的劳动者,从农民的真实生活中发现美,描写人民大众的苦难,赞美劳动者的纯洁,抨击资产阶级的庸俗。同时也陶醉于大自然的生气,让观赏者与他们一起享受大自然的生命。他们立足写实,爱憎分明,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也是艺术家对社会矛盾的关注和对新的创作原则的执着追求。
(2)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传统
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现实主义绘画就以在精神思想上的政治意义和人文关怀的特征很好地表现出来。20世纪上半叶,中国是一个革命和斗争的年代,民族的兴亡,人民的灾难和国家的前途始终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中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需要现实主义性质的艺术,来表达下层劳动者的灾难和革命斗争的艰难辛苦,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表现民族复兴的期望。如王式廓的《血衣》,罗公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而文革时期强调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极端思想,使艺术成为政治的附庸,艺术家成了无个性的工具。
文革后,思想开始解放,艺术界也开始开放和富有生机。以高小华,程丛琳为代表的“伤痕美术”象征着现实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这批作品带着强烈的批判意识和伤感情绪。如高小华的《为什么》、程丛琳的《一九七八年夏夜》、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然而,最彻底批评“文革”美术、挑战革命艺术创作教案的是“星星”美展,他们把批评的锋芒毫不含糊的指向“文革”中极端的专制和愚昧。
在反思历史灾难之后,人们开始自然地关注现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很多画家投向社会最底层人民和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最大的是罗中立的《父亲》和陈丹青的《西藏组图》。这些作品通过描述农民和少数民族生活,表达了文明对愚昧的呼唤,先进对落后的同情,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自觉。
3、新现实主义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油画形成新的格局,各种风格都得到发展,绘画语言也更加丰富起来。受大众传媒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环境,现实主义绘画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并以各种形式反映它的存在。新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家投入了个人主观情感,新的表现主义因素揉进现实主义绘画语言,其中加入了带个人情感的元素和对现实的主观看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也出现了不少,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等。一批画家开始关注这些敏感话题,并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徐晓燕和赵晓东这两位画家。女油画家徐晓燕则以大幅作品形式来表现土地开发、城市建设带来的圈地、环境垃圾等问题。近年房地产开发的暴利,城市建设的加速运转,使土地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徐晓燕的《大地的皮肤》、《开发》、《桥》、《望京街》等表现这一过程中的典型场景引人深思。大片的土地被开发,城市建设带来的大堆的垃圾围绕在人们的周围,她把这种生活的现实完全地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农民工是被这个社会中最容易忽视的群体,他们过的是最累最苦的生活,带给城市是一片繁荣景象,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和人们的尊重。赵晓东描绘的是城里打工经商的边缘人,这些人时时刻刻在他的身边出现。农民工劳动,吃饭,休息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状态是赵晓东创作的主题内容,让他有一种冲动把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描绘出来,让人们去关注,去尊重。赵晓东在塑造农民工形象的时候,厚重的笔触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及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90年代,艺术评论家栗宪庭用“玩世现实主义”来描述一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代表人物是方力钧、刘小东、岳敏君等。它的特点是直接呈现周遭的人和环境,在精神上强化独立意识。方力钧的一系列“光头泼皮”形象,成为他经典的绘画语言,表达了80年代末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感觉。刘小东这个对现实始终抱有敬意的画家,当然也是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份子。刘小东作为“新生代”的代表,在一个商业化、消费疯狂的时代,他抛开浮华,直面现实。将描绘的焦点聚集在日常生活和身边熟悉的人物上,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存、现状,将每个人的真实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来。
当代艺术家在关注现实时,不能避开那些关于每个个人生存命运和精神的东西,个体意识不是个人主义,切近现实更需要艺术家的道义感和责任心,艺术不能丧失精神发展的前卫性,它的价值取决于精神深度和广度的开拓。
4、结论
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经济、文化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艺术也和所有的人文文化一样,承担着人类共同的问题,艺术家更关心的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人的生存问题,这样也会使艺术家关心个人的命运,关心他周围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环境。
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和艺术形态的多种方式并存,是与人们的精神的多样性是相通的。现实主义精神要求艺术家和欣赏者把自己的思想性指向现实生活本身,现实主义绘画对社会中存在的真实有巨大的作用,记录人们的情感,展示对真实的理解,并且每个现实艺术者对艺术有着和别人不同的选择和表达方式。因此,新现实主义绘画不只是一种形式的存在,作为一种绘画精神,它的表现形式也融进画面里。
现实主义仍然是艺术家们关注社会、揭露问题、实现人文关怀的最有效的创作方法和手段,它并不因为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方法而过时,现实主义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面向社会,是因为我们爱每一个人,我们转向自我,是因为我们要与人作心灵的交流,对于我们,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对生命的真正的热忱。”我想评论家王林的这句话是对现实主义绘画精神的最好阐释。
(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