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太行山里走出的国际画家——杨佴旻

2009-12-13 00:05:22来源:北京文艺网专稿    作者:

   

作者:苑竹


杨佴旻  《太行秋色》

    第一次见杨佴旻是在2006年一个秋天的傍晚,天下着小雨。时任市书协主席的鹤菁抓我的官差,让我到中银接贵宾,只说是一位艺术家。酒店廊檐下,一年轻人清清爽爽立于门侧,上车来,似听到些许乡音,才知他是咱曲阳人。

    搞文字的爱较真儿,问“佴旻”哪两个字。他解释说∶“佴”有留置、其次之意,“旻”是秋季的天空,连起来可解为“留住秋色”。果然富有想象和诗意,艺术是需要形象思维的。在后来的交往中,深深体会到了他的才情。

    他学画多少与家庭影响有关系,曲阳是雕刻之乡,很多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兴趣。杨佴旻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工匠,12岁那年,父亲感觉儿子是块画画的料,就让他跟着工艺美术家张义增学绘画,他因此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中国画功底。

    画着喜欢的画,杨佴旻参军、上学、在大学当老师,留洋,他的画也一天比一天成熟。他起手学的是水墨画,中国水墨画千年来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和技法,1985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西方艺术介绍到国内,国外新颖的艺术形式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视觉冲击,对照自己的水墨画,他感觉中国画的形式太陈旧了。历经千年的岁月雕刻,水墨画流传下来许多的经典作品,但是现在的画法都是照般前人,没有多少突破,杨佴旻厌倦了,但一时又冲不出禁锢。他搁笔了,宁可不画。

    他在思索。中国水墨画该走向哪里?祖先留下的好东西,为什么艺术形式离发展中的中国社会越来越远。在与西方文学、艺术的接触中,他发现现代西方美术随着社会的转变开始转向了现代,无论是表现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经过艰苦的思想与探索,1992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他突然有了一种画水墨画的冲动,灵感促使他重新拿起了毛笔,他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他,宣泄、释放,他现在几乎回忆不出当时是怎样完成了那幅《白菊花》,那幅奠定他画风的肇始之作。宣纸上,一丛白菊花跃然而出,色彩淡雅,仿佛跳动的旋律,清新,鲜活。

    1999年他在国内的第一次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给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比较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著名美术理论家陶咏白、郎绍君、邵大箴、刘骁纯,水天中等撰文推介他的艺术,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他的专访和专题,展览获得巨大成功。后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他的作品《有白菊花的静物》拍出了14.3万元的高价。接着,《玫瑰色的记忆》﹑《太行人家》分别在保利拍卖会上拍出了好成绩。杨佴旻借鉴中西绘画技法,变革创新中国水墨画成功了,他的艺术实践在美术界和艺术品市场上赢得了多方的赞誉。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消息牵动着杨佴旻的心,在中华慈善总会举行的赈灾义卖活动中,他捐献出了自己多幅精品画作,并在义拍上全部成交,因此,他的大名登上了2008年中国艺术慈善榜。在今年的秋季拍卖中他的单幅作品业已突破7万元每平尺。在纽约艺术品市场上他的《蓝色的记忆》更是拍出了32万美金的好成绩。

    在当今画坛,杨佴旻的艺术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先后在美国、日本、台湾、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和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大奖,作品被很多国家博物馆收藏。那个从太行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成就为了一名国际级画家。

    版权声明:本文系北京文艺网独家稿件。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北京文艺网)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