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兴强
当下,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审美习惯,在艺术领域,尤其近期以来,资本因素的掺入使当代艺术的发展变得越发不稳定,以资本为艺术价值衡量标准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艺术的转换方式与呈现方式。直到今天,当我们走入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展场,会思考:是否那些张牙舞爪的作品是当代人心灵的直接印照,是否那些血淋淋的艺术画面是对我们当代人性的映射?在这种艺术语境下,断裂与碎片成为时下流行的话语,消费主义与工具主义,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艺术并行于世,在多元维度的共同碰撞下,图像与符号成为识别这个时代的独特视觉标示,中国当代艺术的符号化生产,是否会成为当代艺术发展的桎梏与呼喊不醒的噩梦,还应当放到中国三十年当代艺术发展的特殊语境中去阐释它。从艺术家方面来说,担当独立知识分子角色的当代艺术家,本质上不是通过艺术作品实现物质的欲望,而是通过艺术发现环境与社会中的特异之处,实现精神价值的创造,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不是重复自己,而是创造性地展示当代美,当代美不是自我玩赏,也不是张狂暴力地进行简单批判,而是通过形象的呈现能够慰藉当代人的心灵,使人对美有所享受。
回望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对美的形态认识也多有变化,从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发展到艺术多元并存的状态,对美的认识从一种规则的宏大叙事程式中解脱出来,越来越走向一种新的呈现方式,一方面通过娴熟的技法,完美的形象去表达的作品被时代所放逐,而适应这个快速时代支离破碎的片断成为这个它最有张力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通过颠狂的手法,夸张的形象表现的作品,自然流露当今现实世界对心灵结构的异化,成为了物质时代带给人们的精神副产品。因而在社会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审美现代性也深刻地影响着艺术的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美的渊源其中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审美系统和以古代希腊为源头的西方审美体系,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当两种地域美的形态相互交汇的时候,审美正在历时变革。古典的作品穿过历史的长河与我们心灵共同震荡,生活于当代的我们会再次徜徉在另一个时代人们的心灵之中。艺术不会在意如何生产,却注重怎么流传,因而深刻的文化总要经受不断的漂洗。
从政治背景走入当今以经济资本为背景的时候,表现在艺术作品上即是微观叙事替代宏大叙事,社会语境的变化拉大了人们精神维度的鸿沟,在资本与信息的双重夹击下,新的精神性建构极具困难。艺术价值的取向与呈现变成了艺术的诉求,一方面重新观照美,对美进行新的选择,在紧张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不去企图渲染血腥与暴力,而是重温唯美,让所有懂艺术的与不懂艺术的人都能用心去体会艺术之“美”。另一方面,审美的建构是一个过程,要达到不受西方话语权力的束缚,需要寻求国人本身力量,培养当代都市人的审美精神,蕴育城市藏家,构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的支持与促进。
在“取向·呈现2009当代艺术提名展”中,策展人选取了艺术家有唯美倾向的作品,企图让艺术更加贴近这个城市,让都市人更加关注当代的文化,让重庆的艺术不再是一支孤芳自赏的玫瑰。
(实习编辑:崔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