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牟群:高名潞方法论的伪问题和悖架构

2009-04-13 15:23:5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牟群

    高名潞教授这几年致力于中国现代美术研究的方法论建设,这种努力应该肯定。高老师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在抽象绘画这个领域,但他的方法论建设有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甚至可以说高老师提出了一些伪问题,为中国现代艺术臆造了一种悖架构,认识到这些问题和缺陷,不仅是针对高老师个人学术评价,而是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更深刻更全面的观察。

    王南溟教授对高老师方法论的批评你们都看了。王南溟这篇文章很长,须耐着性子看,但不无道理。我现在对高老师的方法论建设,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如有时间我再写文章具体分析。

    一、没有什么中国的现代艺术,只有人类的现代艺术

    我给你们上本科《中国现当代美术史》时,开宗名义,第一句话就讲什么是现代?就是中国遇到问题了,什么问题?就是打开封闭的国门,与世界文明打交道。解决现代人问题的艺术就是现代艺术,不解决问题就不是现代艺术。比如今天90%的中国画它不解决现代人的问题,当然不能算现代艺术。

    人们往往忘掉这一点,学者也不例外,总要把现代往回拉。把真实的问题回避。

    如果把问题封闭在中国,你永远不会懂什么是现代艺术,中国自有现代艺术的概念,就再也不能回到封闭的本位,思想和精神更不能回去,中国现代艺术是世界现代艺术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什么中国的现代艺术,只有人类的现代艺术,判定中国现代艺术,只能放到全球和人类的框架上。所谓“中国特色”其实就是想标树中国与人类面临的问题的差异性,强调这种差异性者都是既得利益者。要想保持既定的秩序而保障自己的利益。中国人与人类有什么差异性?WTO以后的中国,跟世界有什么差异性?所面临的问题都一样,表现不同而已,人类的现代艺术是什么?就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中国,尤其表现为个体价值与社会权力共性惯例之间的矛盾,人的价值和尊严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法发挥、作用于社会。这就是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也可以说是核心价值所在,一切方法都应建于此之上,才靠近真实,才不虚妄。人类学问、方法论背后都取决于价值论。

    过分的强调中国特色,尤其是中国的现代特色,这正是中国社会发展、学术、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只要一强调“特色”,就没标准了,就江湖化了,就一锅粥了。越搅和越混沌。你们看中国时下的荒诞景观,尤其是培养思想的摇篮大学教育,离人类现代化理性尺度越来越远。这就是自己制定的“标准”、“特色”所致。但凡脱离或遮蔽上述的核心价值,一切问题都是伪问题,一切方法都是伪方法。一切所谓“现代”都是伪现代。学术问题,跟中国当下所有的问题一样。“特色”到处张贴。

    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就是学者们总想自己树标准,集大成,立言江湖,张贴史册的心态,这种目的性恰好使他们看不懂人类现代艺术和中国的真实问题。

    统一性、整一性与现代性是相悖的

    二、统一性、整一性与现代性是相悖的

    中国思维方式以阴阳程式为展开,以和合为目的。这没什么对或不对,世界上的事物性质、过程与结果、分离和合,永远都存在。东西方各有择重而已。

    针对现代艺术而言,你首先要解决现代人的问题。中国传统思维阴阳和合,对人的遮蔽太多,今日中国需要的是去蔽,如果不去蔽,则会以现代的名义,行使新权威主义等专制勾当。从黑格尔以后,大一统的思维已经没有市场,当代美术、艺术理论亦在上世纪蒙特利尔会议达成非中心、非统一、非思辨性的共识。

    高名潞的一统化、整一化的方法论,且不说其零乱无章,王南溟说老高带着80年代的思维特征,我说老高的基本元就错了。老高企图架构的方法论体系是与现代艺术分离、异质、多元的特性相悖的。老高的大一统、整一化的潜意识造成了他方法的寥悖。

    我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一心赴在中国传统视觉经验、视觉思维研究上,想解决中国画的突破口,我先后写了四篇论文《中国画章法布局美学初探》、《意象概念的定位》、《意象艺术的定位》、《中国艺术的统一性与趋同性》。第一篇文章是对中国绘画美学的认真学习和梳理。第二篇文章是以逻辑叙事对漫无边际的意象概念作定位分析。第三篇文章找寻中西、古今、意象、抽象的分殊与契机。第四篇文章从社会学、文化学角度认识中国艺术的本质特征。这四篇论文近十万字,凝聚了我那些年的思考,不敢说有什么独创,但也属穷经竭虑,深得个中三昧。你们可以找来看看,补补这方面的课,也避开我走的弯路。我是从传统视觉思维中走出来,深感其中的遮蔽,老高现在是要走进去,在此,我只想原则性的说一点:

    中国艺术思维方式,只能作为现当代艺术方法的一部分或一种养分,切不能作为一种元论。或用着标树“中国特色”的主体思想。一旦如此,就搅和、混沌,永远说不清楚了。与现代性相悖。

    你们是处于后现代生态中的年青学者,后现代思想的特质是异质同构,而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更非一元统摄,莫非王土。学者的天职是追求真理,你靠不近真理,你就标树“中国特色”的真理,或“理性的多元”,这是机会主义,是江湖心态对学术的影响。
[NextPage]

    抽象艺术的深层成因,并非禅宗的方法论

    三、所谓“极多主义”,抽象艺术的深层成因,并非禅宗的方法论,而是生存的无聊和心理的抗逆

    关于这个问题我写有专文《无聊与抗逆》,与老高和老栗商榷,你们可以细读。我认为老高用禅宗方法来解释这脉艺术很牵强。与他的“极多主义”标签一样,缺乏深层学理。

    简单说来,你们看高老师归纳的这些画家,从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看,有几个是自觉于禅宗的?尤其是这种苦行僧的渐修,苦修方式。我认为这太牵强了。这种理论几乎就是一厢情愿,我对这一脉的画家和艺术是从心理学角度去认识,我认为他们的艺术出自他们真实生存的无聊,继而就用无聊的手段排遣胸中的压抑。是对社会外在控制力量的抗逆,这种无聊不是闲着没事,我研究的无聊是明知有精神取向而不得为之的麻木痛苦。这才是中国现代抽象艺术的真实意义和核心价值,我曾经与这一脉画家们聊过,一说一个准。这脉艺术家根本不是什么出自禅宗修炼方法,更不是“极多主义”的形式指谓。老高的“极多主义”只是扬起一面旗帜,占了一个山头,并未对这一脉艺术做出准确的判断和令人折服的深层学理。

    四、“意象”思维与所谓“意派”方法只会把现代艺术搞混沌

    高老师方法论中最富于幻想、近于臆造的是所谓“意派”理论。据他的描述,可以看出,这是他根据策展经验和批评习惯而生出的思绪,并未涉足中国传统“意派”理论。甚而对“意象”的概念、性质、哲学根据都不甚明了。

    抽象不同于意象,这些中西艺术思想异同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初基本上于哲学界、美学界已经清清楚楚,属于常识问题,我后来之所以放弃“意象”思维研究,就是因为“意象”思维方法与现代艺术、视觉思维是不同的思想系统。国人的“意象”思维之所以不能解决现当代艺术问题,是因为意象思维受吾国哲学心物不二,互生互摄观之先天判定。断不能放弃事物原象原型,也就是说不肯将原来的世界解构,你不能解构,怎么适应现代人千奇百怪的差异思想和多维多元的心性结构?

    现代艺术产生于对人类传统社会、传统文化艺术的置疑、否定和解构,是一个分离和异质的系统。任何欲予以整一性秩序、决定性判断和叙事都是徒劳的,即使完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个解构过程,整一性、决定性亦是通过契约和认同来解决的,从而保证共性规律和个性发展。而非通过意识形态、思维方法、找寻方法论,来解决问题。这就是现代性和传统性的哲学分殊。老高的方法论建设目的是想解决现代的问题,可思想方式和知识结构还保留在传统模式。

    高名潞被中国古画论关于“意象”的审美修辞所打动,对六书形声指意功能赞叹不已。我在25年前同样兴奋赞叹过,中国的画论、文论这些优美的辞藻不过是审美经验的独特描述,其实质并不外在于人类艺术共同经验,老高号称要建立中国独特的审美体系、艺术方法,以解决中国甚而西方的现代艺术问题,是不甚清楚80年代后美学界、艺术理论界的共识常识。老高在兴奋于“意派”方法论之际,他自己也陷入了“意象”、“意派”的混沌之中,思路极其混乱、模糊不清,不能自圆其说。

    刚才我已说了,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完全是两种几乎全异的体系。中国的“意象”美学和方法正是古典系统的产物,也是大一统意识在艺术思想上的表现。大一统意识依附于封建社会政治文化体制而存在,在传统断裂之后,作为遗产,应用于审美艺术或可为东方集体主义、伦理秩序、情调的表现因素,但作为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则只会有利于专制,如新权威主义的滋生。

    在审美意识,从孔子到石涛的“吾道一以贯之”的整一性、精神框架与叙事方法正是中国文化、视觉思维、中国绘画涵盖天地心物,不解决人心问题的所在,现代实验水墨中的“伪现代”现象就在于这种视觉思维的局限,关于这方面问题,你们可以参见我的文章《实验水墨的哲学追问》。

    照理说,以高老师哈佛大学美术史博士出身,理应对现代艺术的精神根源比较熟悉,不至于对他从事的现代艺术研究搭建如此悖反的架构。有两个原因导致老高的思路:一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系统不熟悉、没吃透。再是有一种落叶归根,急于搞定的目的性。老高想要用“意派”的整一性来串联现代艺术精神与形态的碎片,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你们在读西方哲学和艺术理论的时候,你们注意观察,西方哲学家、理论家、那些饱学之士,福柯、罗素、维特根斯坦、康德甚至包括黑格尔都是以其价值的恒定和认识的无解而告终,学问和真理追求都是一种过程,尤其是现代思想总是在分离和歧义中呈显真理。而中国的学者最后都要追求大一统,企图完善自身,给自己打个结,做出天下学问唯我正确,唯我大全的派头。这有什么用呢?这是违背现代艺术精神的,为什么中国的艺术家面目相似、追风跟潮,为什么中国的理论家、批评家总是说着正确的废话?毛病就在这里。准确的说,中国今日社会是前现代社会,中国今日艺术是前现代艺术,因为中国的思想还处于前现代状态。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