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兴强
随着2008年末冬季的来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也倍感寒冷,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当代艺术也遭遇到严酷的生存挑战,被资本炒得火热的当代艺术市场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让专注于其中的艺术家与批评家有时间思考艺术本身的问题,在新的环境里,艺术的自律是否会让艺术在新环境中发生转向?
艺术的发展受种族,环境,制度的影响比较大,在某一时代及特殊背景的影响下会产生艺术风格与潮流的变化,而社会背景的特殊因素就会是这些变化的导火线,新的文化不断积累,由此而发生的转折是自然而然的。1929年在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时,罗斯福政府接受艺术家乔治·比德尔的建议对当时的艺术家进行了“联邦援助计划”,让这些艺术家在极端困境中仍然能从事艺术,十几年以后,曾经受过这个计划资助的艺术家有许多人脱颖而出,成为有世界影响的著名当代艺术家,如创作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波洛克即是其中之一,这使得长期以来想摆脱欧洲文化束缚的美国最终在艺术领域取得了成功,使他们新的审美风尚与价值观念带到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英国在20世纪后期传统经济相对萎缩的情况下,政府支持发展文化产业,为这个老牌的工业国家注入了新的力量,现在文化产业在英国的经济总量中占据重要的比重。国家的政策策略和由此产生的时代背景无疑在艺术进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目前面临的状况远没有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时那么严重,但资本的冷却给艺术方向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时机与外部条件,中国学院派对当代艺术由反对到包融而接受,艺术思潮也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中国当代艺术由于金融危机而带来了类似的社会背景,冷寂的艺术市场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当代艺术自身的批判思考。
中国的当代艺术始于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激烈对撞,八五时期卓有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们的开拓精神已渐行渐远,或早已结束,只是在巨大的资本推动下对原有价值进行了延续性复制,对人文精神与文化意义的思考却一直没有被提到当代艺术创作的议程中来。西方艺术从架上绘画,雕塑,到行为,影像,装置,中国艺术家整个对它复习了一遍,在图像形式的开创上,资源已经有了局限,人们对这些单纯的视觉刺激似乎已经失去了兴趣,无论是文化批判还是大众的视觉消费都没有得到满足。人们的注意力几年以来都放到关注市场的娱乐及时尚消费上面,而对艺术应该承载的文化属性视而不见。而对于大众而言,更多的可能是对当代艺术的疑惑。
当代艺术生态怪状
三十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形式上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模仿虽然已经完毕,但对当代艺术思想深度的发掘上却显得有些低能,一方面是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语境的时候,西方观众对这些作品的误读,以西方的价值谱系与对中国知识背景的浅显理解进行盖棺定论和选择艺术家,并以此满足其对异国审美情趣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前卫艺术对文化的深度思考在资本到来以后,很快就让位于西方艺术口味对中国艺术品的价值选择,并迎合这种对艺术的价值认同,对艺术品价位的关注远胜过对艺术作品理性价值的追求,艺术品包含的精神价值含量大打折扣,中国元素与符号化的艺术作品诸多也是在掩盖在文化背后对物质的过分贪婪。在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前卫性消失以后,中国的“前卫艺术”还是按惯性生存在它的光环之下,继续为资本而生产复制。
[NextPage]
我们可以简单列举一下当代艺术中引人思考的几点现象:
1.艺术的产业化、市场化导致当代艺术创造力的丧失。
2.艺术家过分追求表象结果:形成物质的强者与精神的低能
3.在工具理性压制下,当代人的价值观与人格被异化,功利主义过度膨胀
4.媒体向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过分地献媚,知识消费的肤浅进一步导致文化的缩水。
5.当代艺术过分哗众取宠与注重技巧包装,缺乏实质的人文内涵。
6.艺术江湖体制的流行与合理性文化规则的缺失。
7.当代艺术与伪当代艺术并行于世;江湖骗子猖獗,当代艺术的前卫与先锋色彩被江湖骗子的骗术所消解。
8.普世价值下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流向逆差和民族主义的双重标准
以上简单列举了一部分当代艺术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当代艺术作为先锋派一直在为中国艺术的新路径寻找方法,而当代艺术从与体制内艺术决裂到利用资本崛起进而形成新的江湖体制,艺术发展始终没有摆脱一个人为制造的障碍,最终还是没有回归艺术本身,艺术仅变成了诱惑人进入华丽殿堂的躯壳。
当代艺术的文化深度在哪里?
现在人们谈起文化的时候,言语里面总是充满了失望的情绪,有位艺术机构负责人直截了当地说:中国人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思想。中国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时候,强烈呼唤一个伟大精神时代的到来,而长期以来都受着文化被不断边缘的困扰,在对抗这种困境的过程中后殖民文化理论等一系列西方现代研究成果成为显学,西方学术蜂拥而入,虽然文化的激烈对撞始终存在,但根本性的转折却没有出现,因而一直持续在文化的探索之中。
中国处在世界经济的链条之中,金融危机让中国的艺术市场饱受振荡,几年来追捧起来的当代艺术接受了一次洗礼,虽然部分人由此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但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对当代艺术来说是一件好事,过分喧嚣的资本对艺术的不利影响会有所消解。对于当代艺术的状况,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齐美尔通过对精神—物质、主体—对象、个体—群体对立关系的思考变迁,分析认为现代主义会走上一条自律的乌托邦之路,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艺术必须远离物质才能获得独立的精神与自由。
反观前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由于资本的介入与运行规则的不合理等因素,艺术自律的主体地位暂时让位于以他律为主导的客体,以商业性为表征的当代艺术他律性占据了主导,形成了客体对主体的支配。以反映论为特征的批评状态结束,策略时代开始,艺术表现最主要的内容不再是艺术作品的直接呈现,而是艺术问题的提出,正如一位著名的艺术家所说:重要的不是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艺术的品牌性与艺术家的名声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艺术偏离艺术本体而崇尚其背后形成的影响力幻象,为证明这种艺术价值的存在,艺术的人文价值也要通过量化的资本来显现,艺术家以艺术符号为自己的作品申请专利,名声与品牌成为策略追逐的目标。毕加索说过:凡是他手捍过的都是黄金,这里没有什么诀窍,也不存在什么天才的技巧,就因为他是毕加索。因而主客体的对象颠倒恰是一个当代艺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方面文化的消解把固有的理论体系分离成碎片,让人们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文化的体系,今天我们从大众传媒的杂志与网络中获取信息碎片,而不会对这个系统进行知识体系的架构,在工具理性压制下丧失了价值判断力,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独立的审美能力受制于当代的机械、信息工具文明。正如人们对“名牌”的认识,为了从形象上包装自己只会屈从于大众口味所形成的价值认同,以名牌产生的效应来伪装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丧失了作为个体的独立审美。
另一方面艺术人文主义缺失。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引导下,表达的是人的价值,体现对人怀的终极关怀。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知识被不断解构和膨胀,人们的任何动机都试图在理论上寻求一个合理的解释系统,对人类价值观的认识失衡,给人性本能的堕落寻找了一个借口,启图制造人类文化的彻底崩溃和人存在价值根本否定---怎么玩都可以,做什么都有阐释的意义。
由此艺术呈现方式的变化必然导致审美风格的变迁与审美思想的转向。阿多诺说“不是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当由科技衍生的虚拟空间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占据重要位置的时候,当代人不得不去面对这些新的问题;科学文明让我们的生存世界发生巨大的变迁的时候,它同时又把人的精神进行排挤与压制,抢占人文领域的空间。
新时代条件下需要新的人文精神,而当代艺术应该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当代艺术解构了社会与人的思维,消解人的崇高感与征服的优越感,却让人面临更多的精神困惑。正如勒努维耶所说:世界因为缺乏对超验真理的信仰而备受折磨,随着时代的变迁找寻不断缩小的文化空间成为东西方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从消解文化,形成后现代的文化碎片,到走向文化建构,应是我们当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