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海
达芬奇自画像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画家,他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杰作,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登峰造极之经典。达·芬奇不仅是一位画家与雕塑家,还是一位出色的里拉琴演奏家。同时,他又是一位语言学家,谙熟拉丁文和希腊文,并对哲学有所研究。像达·芬奇这样的全才、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者,当然不是什么造物主塑造的结果,达·芬奇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达·芬奇少年时代师从佛罗伦萨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博物学家和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堪涅里学习,从而奠定了他成为一名科学家的专业基础。不久,达·芬奇又成为著名的雕塑家、画家、音乐家和学者委罗基奥的入室弟子,向他学习绘画、雕刻及机械制作;委罗基奥进一步激发了达·芬奇对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探索,并指导他应用几何学、解剖学和透视学等科学理论来处理造型艺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达·芬奇成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
众所周知,达·芬奇是整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这是由一系列的原因决定的。在大众普遍的观念中,艺术、建筑和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发展最为兴旺、成果也最为丰硕的领域。事实上,这种普遍的观念对于文艺复兴时期其他研究领域是有些偏颇的,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也相当重视其他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一些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巨匠,他们对科技的完善陆续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价值的想法,并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达·芬奇能够成为该时期最具代表性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正如大家所熟悉的,达·芬奇并不仅仅是一个画家,他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发明家、近代科学和技术应用的奠基人。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他是第一个把“技巧”发展为真正的“技术”的人。
不仅如此,达·芬奇之所以如此具有代表性,还因为他是一个将艺术家和科学家集于一身的人物。在人类历史上,这两个门类通常是相互并立的,即被看成两个不同的领域。而达·芬奇正是由于能够站在相当的高度把这两个不同的学科结合起来而得到了后人的推崇。事实上,即使在今天看来,科学与艺术之间仍然是有严格的界限的。因此,以今天这种将科学和艺术相分离的眼光去欣赏达·芬奇的作品是不合适的。对于达·芬奇来说,艺术、知识和技术构成了他的知识结构整体。在他的头脑中,一幅艺术作品和一件自然科学设计之间是没有距离的。因此,可以说他的艺术作品就是一件科技杰作。换言之,他的那些机械设计草图本身也显露出他的美学才华。同时也正是那些和谐的比例感以及各个形象之间的平衡感成就了他所创造的那些肖像画和风景画。
因此,达·芬奇之所以被称为是“全能天才”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从事很多领域的研究,相反,在于他总是抱以同一种态度、运用同一种原则,对我们今天看来各不相干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在这个意义上,达·芬奇也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种将各门类知识融会贯通的态度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文化风气的特点。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认为达·芬奇是一个标志性人物。在我们的眼中,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完人”,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触类旁通”的文化风气,尤其是他对科学、艺术和技术进行了统一。同时,他通过对于机械理论的研究提前体现出了科技革命的精神,并最早确立了那些现代科学大家如伽利略、牛顿等的研究方式。正是由于提出了这个新的研究方式,达·芬奇也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确立一系列最根本的物理原理,后人也正是依靠这些物理原理改造自然,让其为人类服务。
首先,艺术家应当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独立的人。达·芬奇生活在一个富有朝气的时代,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在艺术上,他的许多思想和我们现在的认识具有完美的一致。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他的艺术不但超越中世纪,也超越了历史的局限。在他身上融合了欧洲古典文化的传统,创造并引领新世纪的文明。他的作品就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其次,艺术创造应当表现人的尊严和人的思想感情这一主题。艺术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题材和体裁,但必须从属于主题。达·芬奇有一些作品是表现宗教题材的,但他是把宗教人物作为现实中的人来表现的。而他创作的现实题材作品,如《蒙娜丽莎》,则是深入地表现一个活生生的人,画中人那种神秘的微笑以及眉宇、嘴角、眼神、手姿等细节中,都流露着一种人物自在的精神与情感。当人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已经不再以为这是一件绘画作品,而是面对着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圣洁的人,一个在精神上可以与我们互动的人。
另一个启示是,艺术应当具有个性,个性来源于艺术家成熟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由于达·芬奇和与他同时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使意大利艺术走出了中世纪的“千篇一律”。
我国的绘画曾经有过“单一化”时期,例如上个世纪50年代曾全面接受苏俄的绘画风格,抑制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60年代中期又出现了“文化大革命”,8个样板戏和1幅油画填充了将近10年,“大一统”现象达到了极致。在那种状态下,画家们虽然投入了几近狂热的努力,但是没有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就是因为泯灭了艺术的个性风格。现在,重提达·芬奇在这方面所给予我们的启示,并没有失去现实意义。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生于意大利的小镇芬奇。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全才,对解剖学、艺术、航天、建筑、植物学、工程、地质学、机械、哲学和雕塑都有着极大的兴趣。他简直太神奇了,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莱昂纳多·达芬奇的所有工作中,有许多与数学和几何学的实际应用有关。在任何涉及数学、科学和艺术的严肃讨论中,他的名字都是不可忽略的。
[NextPage]据说,他可以用一只手描绘草图,同时用另一只手进行记录。他作为一名科学家和实用数学家的名声,在很多年里都被他的艺术家头衔所掩盖了。他的名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和其他一些画作,多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但是,他的旷世才华,直到他去世好几百年后才得到世人的完全承认。这个人比他所在时代超前了500年,当其他人还在以航船的理念进行思考时,他已经想到飞机了。
不仅如此,当人们正忙着镇压巫术的时候,达芬奇已经在研究人体的器官了。在那个无知与迷信盛行的时代,他居然成功地对30多具尸体进行了解剖。
达芬奇的许多想法永远都只能停留在笔记本上。但是他的许多其他设想已经被付诸实际。他设计了利用发条驱动的自动汽车,每小时可以行进15英里(24公里)。他还为这部汽车设计了一系列轨道,并在车轮上放置了凸缘,使得它可以沿曲线行进。此外,达芬奇的硬币压模器是第一台可以一次性为硬币的两面都打上图样的机器。
达芬奇设计出了一种自动轮船,并且绘制了一种双层船体轮船的草图,这种轮船即使有一层船壳破裂,仍然可以正常行驶。
达芬奇制造了一种通风设备——世界上第一台空调设备。他还发明了各种齿轮、速度传动器和滚动轴承。他也为纺织业、研磨业、采油业、印刷业、起重机、滑轮和自动锯等行业制造了很多机器。
在50岁时,达芬奇设计了佛罗伦萨运河网,这一设计一直沿用至今。他同时也是水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奠基人。达芬奇对机械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这种钟和落地大摆钟一样都是由重力驱动的。他发明了测定风速和湿度的仪器。他的“天线螺旋桨”可以说就是一种直升机——其动力来源于发条,就像钟表中的一样。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前,他已经进行了飞机模型的试飞。此人的天才,真可谓无穷无尽。
达芬奇逝世于1519年5月2日——他无疑是迄今为止这个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人。
达芬奇的切分
莱昂纳多·达芬奇对切分和计算弯曲图形面积的问题十分入迷。他给出了几个简单切分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把弯曲的不规则图形,通过裁剪变为易于计算的方形。他还画出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弯曲图形,经过裁剪后这个图形可以拼成一个矩形。
数学教授赫伯特·威尔斯把这个弯曲图形称为“花边”(motif),并且找到了一种将它转变为一个2×1的矩形的方法。计算机科学家格雷格·弗雷德里克森在他的《铰接切分》一书中,在威尔斯切分的基础上,提出了6块切分的新方法。
达芬奇的魔镜
也许是为了掩盖自己一些革命性的工作,达芬奇的著名笔记中有很多是以镜像形式记录的。也就是说,他把所有的字都反着写。你要利用一面镜子来读他所写的一句话。
达芬奇的发明
1.对鸟类飞行的科学研究
2.降落伞
3.直升机
4.测定空气动力的实验装置
5.水泵
伟大的心灵雌雄同体
2005年1月4日,深藏巴黎卢浮宫的名画《蒙娜丽莎》再次震惊世界,因为悬挂画像的墙壁长期低温潮湿的缘故,这幅画在杨木板上的伟大作品已经开始出现了变形。
《达·芬奇密码》一书被索尼电影公司改编成大片,因为其中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秘密。
一个人、一幅作品在各个时代,面对百多年来不断变化的人心仍能保持魅力的秘密何在呢?英国作家维吉尼亚·伍尔夫告诉我们一个惊人的答案:“伟大的心灵都是雌雄同体的。”
《蒙娜丽莎》名称本身融合作者理想人性
尽管《达·芬奇密码》是本创下全球销量1700万册奇迹的惊险小说,但书中作者对达·芬奇和其作品从一个出人意料的角度进行了解读。[NextPage]
作者考证出了《蒙娜丽莎》名称的起源:“埃及传说中的代表男性生殖的神叫阿蒙(Amon),代表女性生殖的神叫伊丝(Isis),古代文字曾将其读做L’ISA。两者合起来就是AMONL’ISA,即蒙娜丽莎(MonaLisa)。”
有人考证出蒙娜丽莎和达·芬奇的自画像几乎是一模一样。事实上,历史上的达·芬奇是个如中国的潘安一样得到公认的美男子。这样说来,蒙娜丽莎不仅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同时也是作者心目中完美的男性形象。或许这是达·芬奇最理想的男女关系,不同的性别平等而协调地融合在一起?
正如书中所指出的,达·芬奇并不仅仅只欣赏女性的美丽,男性的美同样也被他所欣赏和品尝。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达·芬奇品尝同性之爱的故事。无疑达·芬奇和古今所有的艺术家一样,在通过他们对世界的审视来表达他们的精神,以唤起人们的某种情感和认知。这首先是建立在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上的,如果女性的心灵善于捕捉流萤、飞絮与溪径,如果男性的胸怀适合书写冰雹、岩石与海洋,那么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则应该是“雌雄同体”的融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去感知并表现这个兼而有之的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达·芬奇的爱和感动,不仅仅来源于异性,而是来源于对人的关切本身;也许正是这种仿佛混沌的融合,造就了他的独特的审视和理解,才会有蒙娜丽莎那千古绝伦的微笑。
事实上,同时代的另一个伟大的天才米开朗基罗,以及历史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柴可夫斯基、王尔德、舒伯特等等这些杰出人物,相信他们非凡的理解力和创造力,都是因为有着这个和达·芬奇一样的理由。
“无”的精神使东方人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见如故
傅雷先生曾引用了法国悲剧家高乃依的一句名诗“一种莫名的爱娇,把我摄向着你”,他把这句诗用在了形容蒙娜丽莎那似乎具有超自然魔力的微笑上。是啊,你看那单纯地向两边泯去的双唇,你悲伤吗?这微笑似乎就变成伤感的,和你一起哀伤了;你高兴吗?她口角的线条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慢慢扩大……
很多专家都没有考证出达·芬奇究竟是否受过东方精神的感召。然而无论是自发的灵感,还是自觉的思考,蒙娜丽莎那飘渺不定的微笑显示了达·芬奇对于西方艺术与东方精神的融合。在以老庄为代表的东方艺术里,强调和突显“无”,这是一种不定和无穷,强调对宇宙阴阳平衡双面的理解,是人和自然,小宇宙和大宇宙的无限契合。
无疑达·芬奇是用典型的西方绘画技巧和气质去描绘了蒙娜丽莎,而他之所以是天才,就在于他把这种“无”的精神糅进了西方的技巧里。这也是为什么东方人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见如故。
在从崇拜神转而无限重视人的文艺复兴时期里,对人的重视是所有艺术表现的主题。当大家还仅仅把风景当作无关的装饰的时候,达·芬奇已感受到自然对人的无限魔力。《蒙娜丽莎》的背景,不就是一幅可以独立出来的风景画吗?在他人本主义的思想下,关注人本身的个体特质,而不再是为神学服务。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一幅作品这样深刻地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去描绘出大自然的神韵。而只有达·芬奇做到了,正是他虔敬地融合了东西方的精神,融合了自然与人的精神,蒙娜丽莎的微笑才会旷古烁今。
达·芬奇称自己为“知道很多秘密的人”
在遥远的1483年,当达·芬奇决意离开故土佛罗伦萨投奔一位贵族弥兰大公时,曾给这位大公写过一封奇特的“求职信”。在这封信里,达·芬奇就像一个热情的推销商一样说他可以教大公知道只有他个人知晓的一切秘密。
“……我有办法造出最轻便的桥可以追逐敌军,也有办法造最坚固的桥不怕敌人轰炸;我会在围攻城市时使河水干涸……如果是海战,我可以造出抵御最猛烈炮火的攻防机械……如果在和平年代,我可以成为一个举世无双的建筑家,把一省的水通过运河引到另一省去……”提到达·芬奇,我们所熟知的他在美术与雕塑方面的才能在这封信里只是被他本人顺带地轻描淡写提及。
我们可以认为达·芬奇在同时思考科学与艺术———他流传至今的手写本,那些关于科学的论作上,永远涂满了各色各种的素描。实际上,达·芬奇并没有刻意地分开科学与艺术,他只是在思考,这些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的线条都是一无区别地占据他思念的事物。
通常说来,艺术较阴柔,它强调的是感性,体验,情感;而科学,特别是在达·芬奇的研究中,实质上是技术,而且是技术中最强悍的军事技术,则是非常阳刚的东西,代表冷酷的理性,不过,在达·芬奇身上,这两者能够如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许是雌雄同体的最明显的证据吧。
达·芬奇所有的艺术理想都建立在他渊博的科学知识之上,他同时拥有了科学家的分析力与艺术家的易感性。这种奇妙的融合,使得他的观察更为深刻,更为透彻;因而他能从最精微处去观察和感知艺术。他对科学与艺术的炉火纯青的融合,成就了他的登峰造极。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