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图,里森画廊展位,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2017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采访者:彭菲
受访者: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Greg Hilty&奥西安·沃德
1967年,曾在斯莱德美术学院学习艺术的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在贝尔街开设了第一家里森画廊。画廊举办的第一年,德里克·贾曼、小野洋子等先锋艺术家就受邀参展,画廊见证了卡尔·安德烈、唐纳德·贾德、罗伯特·雷曼等人的艺术生涯,也为其开辟了全球市场。如今,里森旗下的艺术家名单可谓“豪华”:既有安尼施·卡普尔、朱利安·奥培等英国当代艺术家,也有来自亚洲的宫岛达男、李禹焕艾未未和刘小东等。由名单可见,画廊在全球铺了一张艺术的“网”。
如今,里森画廊在伦敦和纽约有四个空间。过去几年,里森不断探索亚洲市场:2009年起,画廊开始参与艺术香港(香港巴塞尔前身);今年,画廊联手国内艺术机构,在中国推动了朱利安·奥培、瑞安·甘德的展览。近日,画廊支持艺术家丹·格雷厄姆在北京红砖美术馆举办首个中国大型个展,此外,画廊还参加了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
展会期间,里森画廊创始人之子、全球总监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里森画廊策展总监Greg Hilty、内容总监奥西安·沃德和雅昌艺术网分享了各自的工作体验。短短的20分钟里,他们试图说明里森的独特之处。而这些,肯定不是全部。
里森画廊全球总监Alex Logsdail. 摄影:JaSON Schmidt。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里森画廊策展总监Greg Hilty。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对话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Greg Hilty
记者:里森画廊是如何和上海西岸建立联系的?
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去年,我们带来艺术家哈龙·米尔扎的沉浸式声光装置艺术作品,参与了“ArtReview Asia Xiàn Chǎng”项目。在此期间,我们了解了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成立背景,并知道它严选参展画廊,因此和周铁海先生沟通,今年决定正式参加展会。我们希望以群展的形式,让中国的藏家和观众看到那些不怎么在国内看到的艺术家和作品。
现场图,里森画廊展位,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2017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记者:在选择参展作品时,是否了解中国藏家的喜好?
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我们的确试着了解中国藏家们最近喜欢哪些艺术家的作品。不过,选哪些艺术家参展,是综合考虑后的结果。首先,我们想带一些从未在中国展示过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可能不那么有名,但我们认为这是中国藏家和观众了解他们的好机会。其次,我们在现场展示了丹·格雷厄姆的作品,格雷厄姆的个展正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展出。另外,我们希望展示艺术家不同的一面,比如刘小东的绘画非常有名,但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摄影人。总体而言,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让观众看到里森50年的艺术沉淀。
记者:里森今年在国内推动了瑞安·甘德、朱利安·奥培的个展,此次推出丹·格雷厄姆的个展原因是什么?
Greg Hilty:我们四年前就认识了闫士杰先生,当时就和他总体介绍了里森画廊,并也了解了红砖美术馆的定位。去年,红砖美术馆举办了文献类大展 “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〇九〇年代”,在此期间,我们进一步介绍了一些正在代理的艺术家,其中就有丹·格雷厄姆。选择格雷厄姆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作品始终围绕建筑展开,二是他的艺术实践非常丰富。前几天,我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还有人说格雷厄姆是个雕塑家(因为作品形态涉及建筑),但他的作品同样涉及影像和行为。因此,我们希望把他多元化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现场图,里森画廊展位,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2017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记者:对于那些第一次见到格雷厄姆作品的观众,了解艺术家的入口在哪里?
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首先,格雷厄姆在1960年代做了一系列行为——事实上,那时,有相当一部分艺术家从行为开始各自的艺术生涯,因为,释放身体让他们和社会建立了联系,就如同现在很多人使用社交平台做作品一样。1970年代起,格雷厄姆开始创作“馆”系列,这也是他最知名的系列。他并不是要做一个雕塑、一个建筑,而是一件件综合的作品。他的创作语言是幽默的,常常有孩子和他的作品互动,那些透明的材质让人感到快乐。同时,格雷厄姆是一位音乐评论家,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他独特的审美和趣味。因此,“入口”有很多,需要观众慢慢品味
记者:里森在第一个十年,挖掘了卡尔·安德烈、丹尼尔·布伦、唐纳德·贾德、约翰·莱瑟姆等;第二个十年,挖掘了安尼施·卡普尔、施拉泽·赫什阿里及朱利安·奥培。近十年,也有科里·阿肯吉尔、娜塔莉·杜尔伯格和汉斯·伯格、瑞安·甘德等。请问,里森是如何判断并选择艺术家的?
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我们始终关注杰出的艺术家,但若要我们给“杰出”下定义,恐怕很难。杰出是千人千面的。
Greg Hilty: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会有一些共性。比如1960年代,一些艺术家们以行为开始,不管目的和表现方式有何不同,他们都有相似的时代烙印。不过,其中一些人会渐渐地发现新的方向,他们可能做出一些和他们同辈不一样的作品,并将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保持至今。可能这就是里森想要找到艺术家。总体而言,画廊是和艺术家一起成长的。
现场图,里森画廊展位,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2017 图片由里森画廊提供
记者:里森的运营方式有哪些?里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亚历克斯·罗格斯戴尔:里森全方位地为我们的艺术家提供机会。我们在全球传播艺术,让我们的艺术家和世界连接起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一家画廊如果只是纯粹地出售作品,那它无法建立一张连接全球的网络,因此美育非常重要。
对话奥西安·沃德
记者:作为里森画廊内容总监,您主要的工作是?
奥西安·沃德:我要对画廊所有的出版物、重要作品文档等内容负责。举个例子,我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统筹五十周年纪念出版物《ARTIST | WORK | LISSON》。这本书以“A到Z”的顺序整理了所有在里森举办过个展的艺术家信息,每一位都有简短的文字说明,重点作品的配图以及一些评论文章的摘录。此外,书中还梳理了画廊创始人尼古拉斯·劳格斯戴尔的明信片、散文,以及其他画廊成员的文章。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需要“重读”艺术家的创作历史,确保把他们不同阶段的重点作品客观、清晰地介绍给读者。我知道,里森的艺术家很多,我不可能把所有作品都描述完整,但画廊的确需要有人做这件事。画廊和艺术家需要故事,我就是那个说故事的人。
Julian Opie, Bobby, 2016 里森画廊
记者: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奥西安·沃德:总的来说,有这几点:我们要让公众知道,里森是怎样的画廊?为什么要举办这些艺术家的展览?他们的作品有哪些看点?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艺术)?
记者: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内容上,您需要做哪些工作?
奥西安·沃德: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为艺术家做美术馆级别的展览,那在合作期间,我需要撰写艺术家的相关文章——在英国,一些美术馆只有几位员工,有的甚至没有媒体部——作为一个为艺术家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画廊,我们可以为合作机构提供各种相关的宣传资料,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提供内容的同时,并不强制性地要求对方按照我们的意愿去推广,这只是一种参考。
Liu Xiaodong, Time, 2014 里森画廊
记者:在加入里森前,您是媒体人,也是艺术评论家,您当时为何选择加入里森?从客观报道到有偏重地宣传艺术家,您怎么看待媒体人的身份转型?
奥西安·沃德:我一直认为,即便世界上只有一部分人买得起昂贵的作品,但当代艺术不该只属于精英阶层,它属于每个观众。抱着这个想法,我加入了里森画廊。
做记者时,我们不写学术论文,而是直接告诉读者“这个展览里有什么,它为什么好或者糟糕?”在画廊工作也是这样,我希望每一位观众进入画廊后,能不拒绝当代艺术,能了解艺术家正在做什么。因此,我不会把艺术品描述得复杂难懂,我只会写,这件作品是什么意思?它好在哪里?它可能和你有哪些联系?一旦观众愿意接受这些信息,我再引入长篇的理论依据,从学术角度分析作品的价值。这样,他们能够了解更多。画廊不应只是销售作品的场所,作品需要被了解、被讨论,而一个好内容可以让多方进行互动。
记者:从客观报道到有责任地宣传艺术家,您怎么看待媒体人的身份转型?
奥西安·沃德:加入里森并不会改变我个人对作品的观点。我还是一个说故事的人。我并不仅是为商业目的而宣传艺术家,我也愿意真诚地分享作品有趣的一面。
Dan Graham
Model for Triangular Pavilion with Shoji Screen, 1990
Aluminium, glass and maple wood
87x87.5x76cm
34 2/8x34 4/8x29 7/8 in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艺术市场里森画廊在中国市场中有哪些空间?
奥西安·沃德:几乎所有的中国藏家都是从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开始成长的。现在,他们已经非常熟悉刘小东和艾未未,并且期待看到一些新的面孔。因此,我们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在西方艺术家的中国首展上。今年,我们在中国推动了瑞安·甘德、朱利安·奥培以及正在展出的丹·格雷厄姆个展,我们这么做的原因不是想让中国藏家迅速地购买西方当代艺术,而是给所有观众一个与西方前沿艺术对话的机会。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