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强
采访者:刘倩
受访者:王绍强
导语:2016年初,王绍强成为广东美术馆的新一任掌门人。在新任馆长的掌舵之下,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之一的广东美术馆继续坚持地域性美术、关注本土艺术的特色,并以“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获得了2016年度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获奖项目。广东美术馆也是五年来以其特色展览连续进入全国展出季的美术馆之一,以下则是广东美术馆所一直坚持的办馆思路和王绍强这位新馆长的新思考:
记者:王馆长您好,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此次获得2016年藏品展出季项目的“艺圃开荒——从赤社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策划初衷、展出和观众反馈情况?
王绍强:今年我们做“艺圃开荒”这个展览的初衷主要有两个,一是回顾和肯定广东籍艺术家在中国早期美术教育转型中的贡献。上世纪初,大批艺术家肩负着振兴和发展中国美术事业的重任,漂洋过海远赴欧、美、日等国学习研究西方绘画。学成归国后,他们不仅成为西方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主要提倡者, 也是中国现代美术院校的主要创办人和主要师资,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转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广东籍艺术家在这一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比如,国立北平艺专的首任校长郑锦与国立艺术院首任校长林风眠都是广东人,换言之,中国最重要的两所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其前身都是由广东人创办的。此外包括胡根天、冯钢百、谭华牧、余本、 李金发、关良、李桦、黎雄才、陈之佛等人也在现代美术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这批艺术家都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是探讨广东本土早期公立美术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就广东本地的早期美术教育而言,赤社美术研究会(广东第一个研究西画的艺术团体)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第一所地方公立美术学校)的成立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展览通过梳理从赤社到广州市美的历史,初步勾勒出这所新式美术学校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教学体系以及艺术实践的面貌,一方面充实我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的研究,另一方面也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角度为今天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借镜。
民国时期美术是我馆的一大收藏重点,本次展览可以说是对这部分作品的最大规模展示,也是对公众和社会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藏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在展览形式上,本次展览相较以往也有很大不同,最大的亮点在于以丰富的文献资料对藏品展进行了具有学术参照意义的有益补充。展览共计展出文献资料212件,历史照片84张。另外,我们对于展览的氛围营造也费了很大心思,作品展、文献展、影像以及校歌播放在静态与动态两个层面上相互结合,使得整个展览更为生动、全面。我们希望展览一方面使学者能够得到第一手研究资料,同时也让公众在展厅看到特定时期最鲜活的艺术作品,并从呈现的藏品中读到当时的时代精神、面貌、政治、经济的气息。
冯钢百 《手持毛选的女青年》 布本油画 1964年
李铁夫 《石桥》 纸本水彩 年代不详
记者:除了今年的“艺圃开荒”项目之外,广东美术馆从2012年的“大行其道”馆藏美术作品展,2013年的新兴木刻版画展,2014年“甲午·甲午”,2015年的“世纪对话——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学术论争”等几个展览都入选了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能否就这几个项目梳理一下广东美术馆在藏品展出和研究方面的情况?广东美术馆的收藏重点在哪里?研究和学术定位?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作为以“现当代美术”为立馆宗旨的美术馆,我们的收藏工作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以来出现的重要艺术运动和现象的搜寻、整理、收藏及研究,为建立和完善“20世纪中国美术陈列”和“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积累珍贵和详尽的艺术作品和研究资料。另外,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美术馆,对本土艺术现象的关注与收藏是一个无可回避责任。
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广东美术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及当代背景中进行梳理和总结,逐渐构成了我馆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广东美术馆参加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的项目基本上也是围绕这一既定的思路在进行。“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强调的是在上世纪风起云涌的新兴木刻运动中,广东籍版画家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世纪对话——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学术论争”展示的是在西风东渐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中,处于中国最开放前沿的广东画坛关于中国画革新问题的争论,“甲午·甲午”则是对馆藏主流美术的一个专题回顾,展览的重点仍然是梳理广东美术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地发展与演进。
当代美术也是我馆的一大收藏重点,作为国内最早介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收藏的国家级美术馆,广东美术馆自建馆起,就开始构建自己的当代艺术研究及收藏模式,从本土语境出发,以收藏、展示和研究的方式,努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以构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史学框架。这一部分的藏品展,我们也正在策划中,可能在明年的精品展出季推出。
广东美术馆展厅
记者:从展出季项目展览的参观人数、公共教育活动等方面来看,五年来的展出季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和变化?
王绍强:2014年的“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参观人数是近两万人,去年的“世纪对话——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学术论争”是两万六千余人参观,而今年“艺圃开荒”有两万三千余人进行了参观。近三年的展出季馆藏展览,参观人数都是三万左右,每年都略有增长。每一年的展出季的馆藏展,我们都会相应策划一系列的公共教育活动。
以今年的“艺圃开荒”为例,首先是举办学术讲座“二人谈:广州与中国现代美术的渊源”,邀请了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涛、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史系副教授罗清奇主讲,围绕展览所呈现的作品和文献资料展开对话,畅谈广州与中国现代美术的渊源。这个讲座有近90名观众参加了。来参观展览的陈侗老师也兴趣满满地参与谈论。第二是在国庆期间,由我们分管典藏的副馆长江郁之为观众举办了一场“与馆长一起看展览”的活动,约100名观众到场聆听。江郁之馆长面对这些馆藏的精品如数家珍非常动情,观众们都被吸引住了,其中有一名观众还是艺术家徐坚白的外孙,他也特别感动说希望今后能多跟我们馆进行合作。
第三,举办“美术馆课堂”。首先由公共教育部教育专员带领约150名少儿观众,身临展厅了解馆藏作品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无论是胡根天早期的点彩印象、李铁夫的油画探索、冯钢百的古典用光,还是谭华牧的诗意油画,都显视出他们对艺术的追求与开拓,这份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学习。其次是广州美术学院的蔡涛老师,数次把美术史课堂开到美术馆展厅来,结合现场鲜活的画作和丰富的文献娓娓道来,给学生们讲授艺圃开荒的那段历史。
但是,我们对馆藏作品的推广和介绍并非只局限于展出季期间,可以说,“推广藏品”是公共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常规而持久的工作。我们会不定期举办“馆藏作品拼图识画”,采用拼图的游戏方式可以让观众仔细品读藏品,再自己对作品进行“创作”,真正地参与到与作品的互动中去。我们也会邀请了馆藏作品艺术家前来举办“分享会”,与观众静心坐下娓娓而谈,分享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背后的生活点滴,希望能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出发带领观众深入了解藏品。
同时我们也在官网、微信、豆瓣等平台开辟了藏品介绍的栏目,推送我馆藏品的相关故事。我们为乡村儿童开发的“艺术课程包”就是结合本馆藏品设计的,可以说,我馆公共教育的课程设计都是以藏品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谭华牧的《风景》等作品已经深入人心了。
总的来说,我馆通过五年来的展出季特别的展览项目以及持续的公共教育活动,使得观众们对我馆的藏品的关注、了解、热爱等等的程度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记者:您认为广东美术馆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其重点品牌项目是如何建立的,全国重点美术馆该如何引领其他地方美术馆的发展?
王绍强:广东美术馆是一个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从开馆之初就有明确学术定位,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中国近现代沿海美术和当代美术这三大板块,通过多年的研究、展览,积累和形成了几个重点品牌。
首先,关注学术高度,确立长期的学术路线。在学术定位上,广东美术、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美术一直以来都是广东美术馆收藏和研究重点。基于此定位,近年来,广东美术馆通过对藏品进行历史性梳理、挖掘和研究,策划了多种形式的馆藏精品展和美术大家展,多角度激活藏品资源,从2013年的“风·雅·颂——广东美术馆开馆十五周年馆藏精品展”到2014年的“甲午·甲午——百年强国梦”再到去年的“大道之道——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和“世纪对话——岭南画派与广东国画研究会的学术论争”,都反映出了广东美术馆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和广东美术的关注。
除此以外,从“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这个展览开始,广东美术馆便开展了系列性的本土艺术家个案研究展,如策划了谭华牧、赵兽、黄少强、梁锡鸿等艺术家的研究展,并形成一定的体例;其次,要掌握好艺术发展的规律,并有清晰和前瞻性的认识,提高策展团队与机制的专业程度。广东美术馆作为全国重点美术馆,承担了区域艺术发展以及国际艺术交流的重任,广东美术馆在弘扬本土美术和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创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州三年展”和“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这样的大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和丰富其展览模式和学术主张,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以更大的开放性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学术研究是美术馆的灵魂,确定了美术馆的学术高度,为顺应不断变化的艺术发展趋势,对高级研究员和专业策展人的引进及培养尤为重要。最后,广东美术馆还注重品牌宣传推广,通过新闻与公共教育,培养观众艺术兴趣,陶冶艺术情操,不断完善美术馆的教育和休闲功能,综合发挥美术馆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尝试走出美术馆围墙,使广东美术馆从殿堂型向服务型转变,让艺术回归到公众的参与中,使艺术品与城市公共空间完美结合,让公众在美术馆有回到家的感觉,从而实现艺术展示由单一空间向多元开放空间的转化。
在引领美术馆其他的发展的问题上,可以从展览和机制这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展览要突出分享和共享的理念,通过统筹展览资源的方式,联合各地方馆共同策划展览,以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广东省美术馆协会的机制,做好对地方美术馆的扶持工作,广东美术馆作为会长单位,要成为行业内的标杆,引领整个广东省美术馆体系的完善和建立,在资源整合上充当有力的纽带,创造更多对话与合作的机会。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