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洋
采访者:刘洋
被访者:吕澎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大型艺术展将于明年举办,为何选择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这样一个时间跨度?
吕澎:此前,我每10年写一本艺术史,《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和《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今年已经进入新世纪10年的尾声,理论上明年我要出一本《2000-2009年的艺术史》,因此我想在本次展览中对新世纪的10年进行回顾,将中国新艺术的现象展示出来,让公众进行评判。
但是,参展作品不仅仅是新世纪10年间的作品,将有很多新作品参展。同时,我们会邀请很多年轻艺术家,无论是新的艺术现象,还是旧的艺术现象,都可以通过探讨得出结论。
刘洋 :请您解读一下“改造历史”。
吕澎:其实,我们最开始选定的是“制造历史”,但是今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制造世界”,我们不想给人一种跟着别人走的感觉,因此决定用“改造历史”。
刘洋 :本次展览的策展思路是什么?
吕澎:我们想把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艺术进行归纳,将邀请30年中重要的艺术家参展,他们会带来新的作品。对于他们以前的作品,我们会出版名为《30年的历险:1979年以来的艺术和艺术家》的书,让公众了解这些重要的艺术家过去和现在都在做什么。
刘洋 :本次展览选择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美术馆进行,而四川作为中国的艺术重镇之一,为什么没有列为展览地?
吕澎:我们原来的计划包括在成都进行展览,成都有一个很大的空间,但是该项目至今没有成型,我们只好放弃了。由于本次展览的规模太大了,需要很多艺术空间、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们选择了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美术馆和画廊进行合作。
刘洋 :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美术馆的作品配比是怎样的?
吕澎:由于按照艺术史进行梳理,现在还没有具体的配比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广东美术馆将全部展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刘洋 :本次展览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是什么?
吕澎:本次我们非常关注年轻艺术家,邀请了很多年轻批评家,让他们来推荐参展艺术家。
刘洋 :对于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您认为是一种怎样的面貌?
吕澎:上世纪80年代是“思想解放”的10年,例如向西方学习、更新观念等等,是中国艺术开放和学习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艺术与全球化、市场化发生关系的10年,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上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经过模仿和学习后,进入90年代,开始更多思考自身的问题。新世纪的10年,我认为以上的两个因素是并存的。第一,继续解放思想;第二,思考如何形成新的艺术制度。艺术包括拍卖行、博览会、画廊、空间、工作室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是由市场因素所导致的,这意味着新世纪的10年,中国艺术已经在解决建立市场制度的问题了。今后,中国的新艺术将逐渐形成自己的市场制度,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刘洋 :您认为2000-2009年中,有哪些标志性新艺术现象?
吕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10年来中国新艺术的极大丰富,很多艺术家表现出很强的创造力,大批新艺术家崭露头角,每位艺术家都有自身的特点,整体的素质提高了。
刘洋 :很多人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的各种商业因素,目前处在“混战”阶段,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吕澎:任何事情在开始阶段都会出现问题,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因为问题出现,就否定一切,出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进行解决。此前,某些批评家对于艺术市场现状进行过度渲染,将问题扩大化、捕风捉影,这样会造成误导,让公众以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一场骗局。
吕澎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为“广州双年展”艺术主持,著有《中国现代艺术史:1979-1989》、《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20世纪中国艺术史》等著作,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大型艺术展策展人之一。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