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晓洁
装修几近一年的佩斯北京,终于将在2009年9月26日重新开幕。而这次开幕后的首次展览《史记》,即是被誉为中国当代艺术标杆人物之一——张晓刚的最新作品展。张晓刚自《大家庭》系列获得巨大声誉以来,去年在纽约又通过《修正》展的新作再次引起国际关注。金融危机爆发后,高调开张的佩斯北京突然沉寂起来,由是引发了外界的各种谣传和猜测。那么在《修正》展之后,在金融危机咋暖还寒的时刻,佩斯将张晓刚的最新作品在中国首次重磅推出,这是否是出于某种策略的特意安排?佩斯和张晓刚的这次“强强联手”,再次引发了外界的各种揣度。
记者:张晓刚的这次个展《史记》,跟他去年在纽约举办的个展《修正》有什么联系?
冷林:《史记》是《修正》的一个延续,也有一些材料方面的变化。张晓刚整个的艺术生涯都是在发展当中。
记者: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吗?
冷林:他的每一次展览都不一样,原来像澳大利亚的展览也是一个不同的角度,所以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张晓刚的艺术成就。
记者:佩斯北京都一年没有营业,这次为什么会首选张晓刚的作品作为开幕展?
冷林:这个时间表其实是很早定的,当然我们装修到这个时候结束,正好是他在这个时间段里完成一批新作品,所以就做了张晓刚的这个展览。
记者:佩斯和您的北京公社,所代理的一些艺术家比如宋冬、尹秀珍,包括张晓刚,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频繁地在国外做大型展览呢?
冷林:这个不是我让他们做的,是因为好多时间的安排,而且有人资助,像MOMA也是三年前的事;或者是正好有人,正好到了这个阶段,在这个时间点上就做了。现在感觉都赶在一块了,其实我们以前一直都有,从来没有间断过,可能你没有注意到。我们还有一个小组,是在2005年办的,到2006年就在澳大利亚的美术馆做展览了。
记者:去年张晓刚《修正》的个展被评为2008年十佳画廊展览之一,这是什么样的一个评比?
冷林:是《亚太艺术年鉴2009》(Art Asia Pacific’s Almanac 2009)的一个评比。
记者:它有什么评选标准?
[NextPage]
冷林:这个不能问我,因为我不是评委。
记者:那么您的观点是什么?
冷林: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展览包括各个方面,还有各种类型的展览。
记者:您认为艺术家拥有一个国际身份,对他的艺术创作能带来什么好处?
冷林:这不是一个身份的问题。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国际环境里面,想或者不想拥有国际身份,都不是个人的意愿。要开车你就去看高速公路标识,或者你是坐飞机出国,或者你看展览,因为你有这样的冲动。外国大片引进来了,你也愿意去看去,就算国家之间、领袖之间也在互相交流,有时候也请你到家里面来。这不是想和不想的问题,它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你无处可逃。
记者:最近国家对文化产业推广特别重视,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冷林: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步骤和现实的发展能不能符合。当然国家有这个愿望,我肯定会注
意到,但是要具体落实下来,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记者:作为策展人您有没有考虑将这两者结合一下?
冷 林:我倒没有,因为我做事情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这不是有意安排的。很多东西来了就有,事情不来就没有。工作就是了,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做什么尽量把它做好就可以了,有的事情不是个人能办到的。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