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凭栏凌空
也许是厌倦了城市的嘈杂,也许是疲惫于生活的忙碌,我喜欢独处已经很久。
常常独处一室,把喧闹隔开。泡上一杯绿茶,打开一卷诗词,或轻声地诵读,或默默地沉思。读着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将千年神韵在心中吟唱,那一幕幕烟雨斜阳、晓风残月便在眼前再现。我似乎也正凭栏凝眸,望大江东去,暮霭苍茫;立柳岸清秋,念庭院深深,细雨蒙蒙。在亦真亦幻的情境之中,生出了许多的感慨,如与古人对酌,伤其神、忧其思、念其情。于是乎,他即我、我即他,我也伤春怀远、感离愁别怨、叹人间如梦了。似怡然心会,常常也跟着写下几句平仄险韵。然而在短暂的欣喜之后,总是会陷入莫名的忧伤,整日郁郁寡欢,难以释怀。
我知道这一缕忧伤,它已跟随了我多年。就像我的影子,无论是在日光下,还是在月光或灯光下,它始终存在着,跟随着我。只要我一回头就会看见,甚至不回头也能感知。慢慢地,我习惯了它的存在,认可了它的存在,甚至于依恋着它的存在。
我很喜欢独自在细雨中漫步,甚至是徘徊。任由细细的雨丝飞沾在我的手上、脸上、眉间,感觉丝丝清凉、滴滴稣润。不由得就想闭上眼,伫立着,静静地聆听、默默地感受。想起在乡下老家时,细雨下在田野里、池塘里的声音,是那么轻柔、平和,细致、绵密,似乎有谁在轻轻低诉。世界好像都停止了运转,只有这天籁之音包围着。听雨,心会静得十分地纯粹!
雨的世界也是灵动的,轻柔的雨能慰籍疲惫的身躯,安抚寂寥的心绪。循着雨声,我也能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很多很多。而我寂寞湿润的心顿时又会被那忧伤环绕,像无边的雨雾,静静地蔓延……
我喜欢自然的很多东西,不论是晴空的明媚,还是阴雨的韵味,不论是月夜的朦胧,还是雨夜的呢哝,哪怕是一茎草一片叶、一朵白云一缕霞光,我都非常喜欢甚至迷恋。特别地,当一轮满月静静地悬挂夜空,无论夜多么深,我都会倚栏而沉默。无尽的夜空、千年的皓月,我似乎与古人相望、与历史相对,似乎与青春叙旧、与人生畅谈,又似乎什么也没想,只是陶醉于月夜的清柔、静美。不知觉中,露凉灯灭,似冰肌玉骨,羽化而登仙。这,好像是一个久远的约定。这样的约会,尽管会让我心潮起伏、无法入睡,但只有这时,我才能见到原本的它们、原本的美。
这些自然的存在,无比静默、优美!它们不因世界的喧闹而改变,它们好像游离在尘世之外,似乎与现实无关。但是它们总能深深地打动我,扣开我的心扉,拨动我最敏感的心弦。忧伤,如风拂弦鸣。
所以,我的忧伤之于我,忽远忽近、若即若离,又如影随形、从来也不曾远离。它总在时空的一隅,在某些细微之处,像冰一样凝结着,等待我靠近时感知它的凉意。而有时,它又像潮水一般浩荡、奔涌,待我进入时把我淹没。
细想,我的忧伤是与生俱来的,是这世间本来就存在的。其实,它并不只是我的,而是我们的,是民族的,是生命的忧伤。只不过,人们在幸福的时候遗忘了,在平淡的时候忽略了,在伤感的时候麻木了。而我却因为怀有细致而敏感的心思,时常会遇到,时常会想起。
自古以来,忧伤经久不绝,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白衣卿相柳永,以一曲“雨霖铃”淋漓尽致地渲染了人间离别的凄婉和悲伤。我今读之,除了赞叹其绝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忧伤也早已蚀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大文豪苏东坡用一首空前绝后的“水调歌头”,阐释了人间悲欢离合,如月之圆缺一般无奈,望月伤怀之余,他也唯有寄语,祝愿天涯共此时了。而那首“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江山如画、人间如梦”,不也正是一位智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并由此而生的忧伤吗!
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乃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极尽宣泄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可是,怒发冲冠之后,“凭栏处、潇潇雨歇。”我却读出了他被迫退兵的无限悲愤和忧伤!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被誉为“一代词宗”的李清照,用这种大胆突兀的连续叠字方式,极写其遭遇国难、家破后,晚年生活流离的凄凉。词意的愁苦、忧伤,令人哀叹!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展现了一代名臣忧国忧民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浩然正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令人伤心恸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忧伤太多太多,一时举不胜举、数不胜数。或因触景而伤其情;或因多情而伤其别;或因唯美而伤其缺,总之,忧伤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们,在无数的细微之处,蚀我心怀。
生命是渺小而脆弱的。难忘2008年那一场如噩梦般的大地震。山崩地裂,摧毁了宁静的家园、欢乐的校园,无情地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面对灾难,面对生命无奈地凋零,我虽在千里之外却也悲痛欲绝。而更让我伤心痛哭的,是那些敬爱的老师。在生与死的瞬间,他们没有犹豫,他们心里只想着学生,根本就没有自己。那些可爱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全部!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啊!完全颠覆了现实中的一切利欲、虚荣和所谓的成功!他们把师德和崇高注释得如此简单,又如此悲痛。那一刻,他们的生命绽放出最后的也是最耀眼的光芒。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被永远定格在那个伟大的瞬间!掀开废墟后,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向倩,女,时年21岁,什邡市湔氐镇龙居小学英语教师。“好女儿”“最美的姿态”:那一刻,她将孩子们紧紧搂在怀里。
袁文婷,女,时年26岁,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教师。“天堂里也护着她的学生”:在一块厚重的水泥板下,袁老师柔弱的身躯下还藏着她的学生。
张米亚,男,时年29岁,汶川县映秀镇中心校数学教师。“欣欣小帅哥”、“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他跪扑在废墟中,双臂展开紧紧将两个孩子搂在腋下,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在他的“羽翼”保护下,两个孩子获救了,“雄鹰”却已气绝。
谭千秋,男,时年51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兼政治教师。“最后的姿势”: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着!
……
尽管身处和平、安宁和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却也时常会想起,在脚下的大地上,曾经的压迫、苦难和硝烟。那些历史已经逐渐远去了,可在我心里,总是无法抹平的伤痛。永远也不会忘记,在近现代民主革命斗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他们也有同我们一样美好的青春、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为救人民于水火,为了全民族的自由和幸福,他们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他们的青春已经在烈火中永生!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永垂不朽!
忧伤,像高耸云端的山脉,横亘天宇;忧伤,又像绵延不绝的壮歌,响彻云霄!而我们的民族,不正是从深重的苦难和忧伤中走来,向着幸福、民主和自由而披荆斩棘、艰难前进的吗!这份忧伤如此深沉、厚重,承载了整个民族千秋万代的追求和向往!
我又忧伤,我这细微的敏感、单薄的臂膀,在现实的繁华、喧嚣和迷雾中,略显孤单,几许寂寞。
时间久了,当独处成了最爱,忧伤也成为习惯。一有闲暇,我宁可与寂寞为伴,与自然为伴,与忧伤为伴。任忧伤蚀我怀,净我魂,明我心。
(实习编辑:王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