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上帝的眼睛”沈氿作品展开幕

时间:2009-11-19 13:02:11来源:北京文艺网

  2009年11月15日北京9艺术空间举办了“上帝的眼睛”沈氿作品展。进入展厅与以往的展览不同的是所有作品都是以钢笔作为媒介完成的纸本创作。沈氿(沈北雁)已经是67岁的老人,但画面的宏大叙事结构以及内容的丰富却是难得。

  沈氿(原名沈北雁),1942年10月生于重庆。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组美术创作员,出国前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1989年定居法国。赴法国后,潜心求索。油画作品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比较沙龙”、“秋季沙龙”等各种画展,并多次举办个人展览。作品多被藏家收藏。1999年开始钢笔画的创作至今,此次展出为钢笔画和速写作品。假如绘画始于空间中的一个点,那么沈氿则由此出发,用点的聚会、漫延,呈现出一个宏大的世界;一个他的世界;一个世人理解的世界。这里有人物、动物和大自然;有他自己的故事和包罗万象的存在来展现他看到的世界苍茫。但同时,他的精神远远超越了这一切,探索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入到深远的宇宙中。沈氿的作品表现出极强的震撼力和不可思议的魅力。在他的作品“西游记《人生》”画面从右上角开始叙述他的个人经历故事。这也是他同时代人经历过的中国历史中的一个侧面:出生、解放、学画、文化大革命、参军以及从事中国革命历史画创作……其中,“女红军”题材的作品用油画和木刻版画两种形式画了十多幅。对女红军真实历史的了解,深深影响了沈氿的后半生,他决定要到西方(法国)取经。在法国十多年的经历是四个字“艺术生活”。画面上部都是回忆过去,下方是大海两边相向的法国与中国现实。画面中梳理的核心是他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梳子采用了架上绘画的多种语言和范畴。在作品《卢梭的启蒙辩证》中,康德称卢梭为“道德世界的牛顿”。卢梭是第一个意识到启蒙的辩证法的人,他认为,“与大自然的和谐匀称相比”,人类是那样的混乱和没有秩序。“地球上的罪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理性。理性产生的科学、艺术、哲学和道德将把地球变成一片荒漠。”人们固然在将理性用于科学和艺术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理性在这是用过程中却变成了人欲望和激情的工具。在理性工具化过程中,它失去了自己的目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及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既是一例)人类的瑰宝,能够免受洪水的威胁吗?

  沈氿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提到作品与电影艺术的关系,借鉴电影画面中对空间的表达。关于钢笔画,沈氿说:“这是我熟悉的语言,是叙述故事的最好形式。在这里,我有攀上一个峰顶,独领风骚的可能”。“这也是个融和中西文化特性的园地。我追求宏观场面及多层空间感;追求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交织;追求黑与白的韵律”。“我的语言力量来源于传统,同时也有几乎所有画种的影子,但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乘着时代的劲风,自信的驾驶着这一切,化合出我独有的大型钢笔画这种形式来。”“在内容上较多采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视角与超现实主义的架构。在画中传递某种喻意及精神感知,并带有强烈的哲学信息”。“我想体现的格调是:敏锐的现代感觉,逶迤的古典叙述”。67岁的老人仍然充满创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仍然保持了孩童一样的心境。体验绘画带来的乐趣。

  (实习编辑:秦彩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