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浩大的“今日文献展”10月16号在今日美术馆开幕。
整个美术馆,里、外、上、下都撑满了!充满作品,挤满人。
一口气看完展览,不尽感慨:有了钱的推动,中国人的创造力真是无穷尽!相信去看的观众都会感受到艺术品爆炸式“能量”的冲击。
但细想想,这“能量”仅仅来源于在场的艺术品吗?还是到场的策展人和艺术家?恐怕不这么单纯。脑子里冒出上个月“艺术北京”博览会入口处的循环播放的video里面,方力钧叔叔朴实的话语。大意是:当代艺术远不是单纯的艺术,“艺术”只是一个托儿,各方面的人和物都借着“艺术”这个幌子在做各自的事情罢了。
艺术是个幌子?
恩,明白这一点,对很多现象就不会那么费解了。
艺术是个幌子
开幕式上来的人,除了艺术家,评论家和专业媒体,还有好多其他陌生面孔。这个好!各行各业的人,以艺术的名义走到一起,大银行、大公司 大媒体都乐意慷慨掺合!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前来凑热闹。这说明咱们艺术慢慢不再那么孤单了,有势头要进入有钱人的主流生活了!
瞧,民生银行的民生艺术基金居然成了本展的主办方之一(另一个主办方就是今日美术馆,当然),趁热打铁,积极在各种艺术活动上露面。入秋以来,他们已经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式上发言2次,软广告做得深入人心。周大福和奥迪这两大公司是赞助商。商场大佬们都明白:借着“艺术”提升自我品牌和品味,是相当时尚、经济而有效的途径。值得花钱。本次的媒体合作伙伴也特别强势。现代传播集团旗下的《周末画报》 《新视线》 《生活》共同出动,一起烘托“今日文献展”,让展览的光芒照得更远,热量散发更持久。中高端的时尚人文类杂志向来欢迎当代艺术元素。此次现代传播集团鼎立支持,恐怕和集团总裁邵忠先生的个人偏好也颇有关联。他本人很早就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藏品颇丰,眼光精到,品味不俗。
可见,私人银行、房地产、奢侈品、高端媒体……这些富人生活中的重要环节,都在艺术的“幌子”下聚集起来,最终目的是以此赚到更多富人的钱!——可喜可贺?
这时,艺术本身是什么,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她更像是个幌子。不同的人在下面开不同的店,而幌子本身的位置?布料?尺寸?花色?这些都不再重要了。——可悲可怜?
数字在传播 艺术没有传播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用在艺术市场中,一点不过。“今日文献展”一共展出了60位艺术家的200多件作品,作品的新陈代谢真是与时俱进,了不得!的确,有了钱,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力没边儿!绘画、雕塑、装置、录像、照片。样样都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能量巨大,叹为观止。
即使如此,有多少人是来关注艺术本身的吗?有多少人看懂展览了吗?坦白说,本人悟性欠佳,没有文字的辅助,我大抵是看不懂很多作品了。如果有很好的作品简介,那会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完全没有。亦或,很多作品就没啥好简介的,您爱懂不懂?次日,当我仔细察看给媒体的光盘里最详细的图文资料时,同样没能满足我的好奇心:资料大多是作品图片和艺术家简介(全是艺术家的参展履历表,充斥着数字和名称。这些对作品的理解有什么用?)。
想起“艺术北京”博览会上,我常会就感兴趣的作品问画廊,这个多少钱?恩。总是能得到热情地报价。但是,如果问画廊,这作品什么意思,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哼。往往是被一两句话打发完事,而且脸色极为不堪。这般赤裸裸:对金钱热情高涨,对艺术漠不关心。
写到这里,更联想起9月份为南方某时尚杂志写中国摄影市场的稿子。其中需梳理出截止发稿当天的中国摄影作品拍卖成交前10名。我当然做了一个漂亮的表格,写清作品名称、作者、估价和成交价,还有拍卖公司。但对方编辑非常负责,回电话说因为杂志的读者不是艺术专业人士,一定请我写出每一幅作品的含义。拍的啥?好在哪?结果,这个问题难住我!我开始翻越资料,网上搜索。抓狂的是搜出来的全是数字(成交价),极少艺术品的介绍!只有数字在传播,艺术没有传播。艺术沦落为数字的附属品。
简言之,对艺术品的解说,目前存在两种极端。要么就是没有解释,把作品仍给观众,爱懂不懂,您自己瞧着办。要么,就是所谓的评论家一番云雾缭绕的长篇大论,玄之又玄,晕之又晕,读完之后更加懵。所以,如果祈求艺术能有所真正传播的话,我们的眼睛里,我们的耳朵里,多一些深入浅出的、平民化的解说,会不会更好?(文/杜卡)
(实习编辑:郭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