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景作人
2009年3月11日《音乐周报》登载署名柳逊的文章,针对芝加哥交响乐团(下称芝交)访沪音乐会提出批评,“过去依靠强势媒体宣传和经济实力制造出来的所谓美国五大乐团笑傲江湖、世界十大乐团山姆大叔独占五家的神话可以休矣”。该团国家大剧院两场音乐会我都在现场,我的评价是:无愧于世界顶尖级乐团,演奏不仅技术精湛,音乐表现也是丰富和成熟的。这个乐团的鲜明风格是那样的震撼人心,在海丁克大师指挥下近乎完美地表现了马勒、海顿和布鲁克纳的音乐内涵。只想就柳逊文所谈及的问题作些商榷。
第一,柳文说芝交演奏的海顿《第101交响曲(时钟)》“机械乏味,像一杯白开水,既表现不出海顿交响曲特有的谐趣,更没有早期古典派作品那种明快单纯的美感。”一个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除了对作品风格的掌握略有差异外,是不可能完全表现不出作品音乐风貌的,且海丁克得到柳文一再夸赞。我认为,该团演奏的“海顿101”严谨自然、清晰明澈,丝毫不缺乏古典的美感,海丁克指挥相当稳健、自然而富有克制感,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欧洲乐团演奏的海顿。
第二,柳文说芝交铜管“高亢明亮有余,圆润和谐不足”。这是一种相当表面化的认识。在京听“马勒六”和“布鲁克纳七”,深感其“世界第一铜管”的威力。别的不说,圆号大师克莱文杰在两部作品中的多段独奏,完全是世界顶级水平,铜管整体的声音也极富魅力,那才是芝加哥交响乐团特有的纯正音色。“圆润和谐不足”,大概是与欧洲乐团比较而言,但他恰恰忽略了一点,欧洲乐团(特别是维也纳爱乐乐团)与美国乐团所使用的乐器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直接导致了演奏音色上的差异。以小号为例,欧洲乐团(如维也纳爱乐乐团及刚从北京离去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使用的都是扁键小号,其音色特点是宽、暗、柔;而美国乐团(如芝加哥交响乐团)使用的是立式键小号,其音色特点是尖、亮、刚,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第三,柳文说芝交演奏出的音乐较空、甚至苍白,是美国乐团重技术、轻表现的弊病体现。而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德累斯顿等欧洲乐团的演奏则是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甚至令人窒息的。对此我想说,这种观点太执意抱着老观念不放了。当今世界一流交响乐团,哪还有只重技术不重音乐的?那样还能称其为职业交响乐团吗?事实上,芝加哥交响乐团完全是一个成熟的乐团,音乐表现生动、准确而富有说服力。至于柳文列举的欧洲乐团,他们到北京访演音乐会我全听过,但水平并不在芝交之上。如刚在同一音乐厅演出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来说(芝加哥乐团走后不满一个月),尽管听他们的音乐会我很激动,也写了赞扬他们的评论文章,但我要说的是,他们演奏“海顿104”的水平绝对在芝交演奏的“海顿101”之下,这是得到现场众多专业人士所认同的。
世界一流乐团风格各异各自短长,但,风格差异≠水平高低。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两种风格完全不同。后者是典型的美国乐团,有着极强的管弦乐张力、灿烂恢宏的音响和细腻的艺术感染力,它的特点是在交响乐外延的宏观领域上取得丰富的效果;前者是一个强调传承的乐团,优势在于其数百年所形成的独特乐风,它的魅力在于古朴、细腻和丰富。两个乐团都是好乐团,只不过存在着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风格差异。客观地说,二者之间只有并存的同等关系,没有对峙的强弱关系。至于柳文强调的“强势媒体宣传说”和“经济实力制造说”,我认为都是些人为的枝节罗列。我们欣赏的是优秀乐团带给我们的艺术,而不是以某种偏见的态度去寻求这样或那样的“佐证”。难道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等就没有强势媒体和经济实力了吗?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