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琉璃机敏灵巧的登台亮相,到夹缬店接踵而至的制衣难题,再到尚衣局眼花缭乱的绣技展现,以初唐少女琉璃成长为主线的《风起霓裳》,自1月27日在湖南卫视和优酷开播以来,便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对于熟悉相关题材的行家来说,《风起霓裳》激起的这波热度并不意外。
以初唐为背景、女性为第一视角创作的古装剧集中,给观众真正留下印象的着实为数不多。在这些作品中,又有一大半是围绕着武则天做文章,剩下的一小部分则被公主和侠女抢占。
而近两年的古装爱情、古装励志题材剧则更偏爱架空,落实到真实朝代的剧集很少,其中讲述初唐故事的,《风起霓裳》应该是独一家。再加上别出心裁的市井视角、传承国粹的绣艺切口和文化融合的盛世背景,剧集的市场稀缺性不言而喻。
《风起霓裳》以励志、浪漫为主基调,布排了女主角跌宕的成长史;将传统绣艺贯穿呈现,成为连缀剧作的金线;同时,主创又熟稔地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将主角们的命运周转巧妙嵌入史实缝隙,在初唐盛景中,上演了一出传奇性与历史氛围俱佳的女性大戏。
女性成长穿针
正如不少剧迷们在弹幕和各大社交平台上讨论的那样,《风起霓裳》的女主角库狄琉璃是一个有历史原型的角色。
历史上,她是唐朝名将裴行俭的妻子库狄氏,因与武则天关系极好在后宫影响力不小。但关于此人的其他记载,正史上不过寥寥数笔。这便给主创在人物性格塑造、命运编织上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说,男主角裴行俭昂扬进取、家国天下的胸襟,更多地引申于历史上关于这名大将文武双全、功名赫赫的记载。那么,在琉璃这个角色的塑造上,主创则发挥了更多能动性,不仅把她作为整部剧的叙述主视角,还突出了她成长历程的波折起伏,赋予了她更多性格侧面。
前6集虽然情节展开并不多,但琉璃的多舛命运、坚韧性格却已经初现端倪。
童年的琉璃被母亲保护得很好,这让天真烂漫、自信聪慧成为了她的性格底色。她天真无畏,敢在武才人面前维护母亲的手艺;她又足够顽皮,偷学母亲的绣工,还攀高在茶花树上绣花。她有着被充足爱意滋养出的安全感,这也让她在后续坎坷的成长经历中,依旧能保持爱与信任的能力。
家庭突遭变故,接受过母亲良好教育的小琉璃虽然恐惧,但还是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她因为不愿牵连武府和救命恩人,宁愿割绳坠马,被大理寺带走。在狱中与母亲天人两别后,她被迫在深宫隐姓埋名,却一直将母亲教诲的对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谨记于心。
初长成的琉璃,成了扮着男装的豆医官。十一年的宫中边缘生活,她长成了乐观、豁达的大姑娘。晦暗的过往并未能影响她,她依旧不信人性凉薄,为受冷落的亡妃做寿衣,对周遭人无条件信任;她也依旧向往美好、热爱生活,闲来耍宝的是她,偷着刺绣的也是她。
六集播完,琉璃被迫出宫回归市井生活。在长安西市的街巷中,还有更多的命运波折在等着她。而她将如何从天真升级为勇敢,由自信成长为坚韧,也是《风起霓裳》的最大悬念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琉璃的独立自由、自信果敢,固然是她的个性,但与初唐盛世社会大发展、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也不无关系。塑造这样的卓越女性,是以史中可能之逻辑,行史上可能之事。同时,这样的励志成长史,也能让当下观众产生共鸣。
业界常说,古装剧的人物塑造讲究“博古通今”。所谓“博古”,是指人物要有历史感,而所谓“通今”,是指人物超越历史的感染力。《风起霓裳》在女主角琉璃的塑造上,很好地兼顾了这两点。
传统绣艺引线
女性独立从来不是下个决心、转变个观念就能成就的,尤其在封建礼制的束缚下。因此,要想书写一个古代女性改写命运,跳出依附循环的故事,自由之精神和立足之本领一样都不能少。
《风起霓裳》值得称道之处便也在此。它从第一集起,就给了女主角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刺绣制衣。
说是安身立命,丝毫不夸张。女主角的多次命运转折都因制衣、刺绣而起,对刺绣工艺、门道的展现,便在剧中起到贯穿金线的作用。
在前六集的剧情里,琉璃遭遇了家庭变故,也与命中贵人武媚娘和人生知己裴行俭相遇、相识。而这三个重大的命运转折都与刺绣有关,其中前两个尤为密切。
先说说这家庭突遭变故的戏。祸端便是因琉璃母亲——“天下第一针”安大家——被迫替尚服局修改皇后袆衣而起。
尚服局的旧徒居心不端,甩锅嫁祸的情节我们暂且不谈,就说这修改袆衣的门道。袆衣是皇后最高形制的礼服,宫中礼制对其的样式、颜色、质地、纹样乃至配饰都有严苛要求,因此绣艺不精者往往限于呆板。正如剧中琉璃所言,衣服上的“鸟儿不是活的”,说的正是袆衣的“翚翟之形”的纹样。
而安大家修改衣服所做的点睛之笔,便是在“蔽膝”(系在衣服前的围)上绣上一只起视觉统领作用的大鸟。这样的修改,理论上依旧符合礼制,但却能暗含百鸟朝凤之意,巧思立现。
这场戏本来是作为琉璃命运转折的铺垫部分,但结合上这制衣的门道、绣活的设计,一下就细腻了,也落地了。小琉璃对刺绣技艺的审美天赋,也因为这件事立了起来。
再说说这与武媚娘相识的戏。武家为刚封才人的武媚娘定制进宫吉服,慕名来到了安家的如意夹缬店,制衣的要求是艳而不俗又要力压群芳。
进宫吉服其实就是婚礼吉服,都是正红色,很难做出差异,怎么能艳而不俗又力压群芳呢?安大家给出答案是诗词与画意入衣。新衣上绣诗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同时散绣一枝桃花,取一枝独秀意,别致新颖。
这一段戏,算是剧中的重要伏笔。结识武媚娘让琉璃后来的人生几次柳暗花明。同时,作为各有志向的女性,她们又形成了对照。从绣艺元素来说,诗词画境入绣也正是唐代刺绣艺术的重大发展,与史实相合。
要知道,唐代对于刺绣工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
正是从唐代开始,文人们开始逐渐参与刺绣画稿的设计。文人画所表现的诗词境界、书法和绘画的雅致,影响到民间刺绣的创作。不少有文化的富家女子的刺绣创作,更使刺绣工艺臻于精细绝妙,拓展了刺绣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风起霓裳》让女主角琉璃以“闺中翰墨”刺绣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以史中可然之逻辑,行可然之事的设计。
通过把制衣刺绣的精湛技艺、历史演变巧妙揉进故事,《风起霓裳》这不仅让剧集的历史感与精彩程度都更上一层楼,还在潜移默化中普及了传统文化,可谓多效并举。
人、艺、景交融编织初唐气韵
历史剧创作讲究三大要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氛围。
具体到历史传奇剧领域,人物与事件可以调大虚构的阈限,但历史氛围还是要讲究精心营造、真实还原。《风起霓裳》显然抓到了这道法门。
开篇以来,从象征市井生活的夹缬店、醉香楼、西市街道,到代表宫廷生活的甘露殿、尚服局,剧中的各色场景特色鲜明、精致考究,熙攘恢弘的大唐气象跃然而生。
比如这里,五行八作和谐兼容,各族客商来往相通,一个纵深的镜头调度,初唐时期蒸蒸日上的繁荣气息就出来了。
尚服局则是宫中制衣、刺绣之地,也是剧中第一个重要的宫廷场景。这里的轴线和层次设计也让人印象深刻。一组镜头下来,繁复递进的空间不消多语便暗示了宫中生活的秩序与华贵。
《风起霓裳》的道具设计也同样严谨。这不仅体现在生活器具、武器这类明显有朝代特色的物件上,更体现在与制衣刺绣相关的工艺、配色和纹样设计上。
比如,剧中琉璃长大后第一次换回女装时的造型,衣服的棕、绿、橙配色,就是敦煌壁画中的经典配色。而她在夹缬店中看到的布料纹样,也是唐代流行的宝相花纹、唐草纹等。
有了这些有史可依的道具和造型,《风起霓裳》成功还原了初唐盛世的历史氛围。这不仅为琉璃的成长故事搭建了让人信服的情境,也为传统绣艺大放光彩提供了历史舞台。如此一来,女性励志成长与唐代开放气象相交,绣艺文化展现与盛世气韵相合,人、艺、景巧妙交融,成就了一部不流俗、通古今、有意味的古装爱情励志剧。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