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明天就要死去,最后的晚餐你会吃什么?”
在能如期播出的日剧寥寥无几的情况下,《美食侦探 明智五郎》(简称:《美食侦探》)被许多观众打上了“下饭剧”的标签。
《美食侦探》的主角明智五郎是一位在锦衣玉食环境中长大的富二代,无意继承家族企业的他自己开设了一家侦探事务所,凭借对于食物的特殊喜好和敏感度,从被害者“最后的晚餐”入手,来探究其死亡的真相。
全剧复古的色调,穿插在人物对话中大量的进食镜头以及食物的特写,十分符合观众们对于“下饭剧”的预期。而属于“侦探”的部分,由于每一集的特邀主演都是熟脸,在大家心里都清楚凶手是谁的情况下,推理的过程并不算太出彩。
这一点其实不令人意外,不管是漫画原作者东村明子,还是进行改编的田边茂范,两人都不是以推理作品见长的创作者。前者更擅长女性话题(《东京白日梦之女》,而后者的代表作,是一部青春励志校园剧(《表参道校园合唱部》)。
然而上周日播出的第四集,却一改“下饭剧”的套路。在剧情、画面、以及人物命运上来了一个急转弯,甩得观众措手不及。
首先在出场的菜肴上,对比起前几集中精巧的日式便当,法式料理,第四集中只出现了普通的家常炖菜。并且,在此集最后,出现了两次限制级血腥镜头,让人不寒而栗。
这集播出后,即便是在尺度一向宽松的日本,也引起了轩然大波。有观众在剧集讨论区无奈地表示,由于是以美食为主题的推理剧,自己还跟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一起观看,却没想到看到了如此让人反胃的一幕。
“骗”了观众三集,《美食侦探》终于揭开了其香气四溢的“下饭剧”伪装,在猎奇与“贩恶”的路上开足了马力。
但是,放下手里的食物再看,这部《美食侦探》似乎更“香”了。
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从第一案中被妻子用刀划开喉咙的丈夫开始,四个案子中,被害者丧命的原因,都是由于没能好好“吃饭”。
“吃”是人类的本能,而当人类可以很容易地摄取食物填饱肚子以后,“吃饭”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意义、社会意义,以及仪式感。
对夫妇和恋人来说,吃对方为自己制作的食物,是维持亲密关系所必备的情感纽带;对厨师来说,为客人进行烹饪,无疑是他们获得成就感,找寻自我认可的方式。
当美食与爱意紧密联结,不同的食物便成为了每个人心中独特的情感图腾。
第一案是一场由普通的出轨调查演变成的杀人案。一位温柔矜持的家庭主妇,从明智五郎口中得知自己的丈夫每天中午会到一间私厨,在那里停留一个小时后,她跟着丈夫来到那家小餐馆,用新婚时买的菜刀,割开了丈夫的喉咙。
而妻子的杀机,并不是源于丈夫瞒着她去见年轻女性,而是十年来,只让妻子做一样的饭菜从不夸奖饭菜味道的丈夫,居然愿意去品尝其他女性所做的各种菜肴。对妻子来说,这是最不可原谅的背叛。
妻子的愤怒却没有因为丈夫的死而消亡,以跳崖假死掩饰身份,重生以后的妻子化名 “抹大拉的玛利亚”,成为了一名乐于辅助他人杀人的“魔女”。
第二案中,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男性,抛弃了乡下的初恋,搭上了大城市里的富家女。心碎的乡下女孩听从玛利亚的建议,熬制了有毒的苹果酱。
她本来只想毒死自己的情敌。毕竟男人如此嫌弃自己,自然也会嫌弃这一份他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却没想到,当苹果酱有了“五星级酒店人气早餐”的包装后,男人竟然主动吃下了一大勺。
第三案,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年代,根本不懂法式料理的“美食博主”在网络上大放厥词,无法忍受的厨师得到了玛利亚的指示,用法餐中特有的面包噎死了他。
第四案,故事再次回到夫妻之间。母亲为儿子准备的饭菜和食材塞满了一个新婚家庭的冰箱,也同时带来了丈夫的家暴,打碎了年轻女性对于婚姻的所有幻想。
在玛利亚的唆使下,年轻的妻子在半夜将婆婆寄来的饭菜全部扔进了垃圾桶,并且一刀捅死了起来阻止的丈夫。
在《美食侦探》的世界观中,人类对食物的态度,映射着他们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又同时倒映着日本社会的疯狂和病态。
中年夫妇之间的彼此压抑,年轻夫妇之间的互相折磨,人们面对诱惑时的软弱,对流行的浅薄追求,对严肃事物的轻率鄙夷……食物作为人类每日生活的必需品,见证着人性的丑恶。
在剧本将人对于食物的情感图腾化,信仰化之后,将食物与当代社会的阴暗面相连接,并转化为对于他人的杀意,对于日式社会派推理剧来说,也算是一种创新的表达。
此外,将能带给人愉悦感的美食镜头,和血腥的死亡镜头拼接在一起,配合复古的腔调,形成一种游离于现实之外,若即若离的恐怖美感,也让这套推理大餐别有风味。
伊甸园的亚当与抹大拉的玛利亚
将对食物的执念上升为一种精神上的信仰,甚至愿意为其杀人。要将这种极端的世界观呈现出来,便更需要在影像和人物上进行夸张和风格化。
剧中加入了不少宗教元素。主要以《圣经》的传说,来增加人物的神秘感和戏剧感。与明智五郎总是心心念念的“最后的晚餐”相对应,达芬奇的另一幅画作《蒙娜丽莎》在剧中则是作为剧中最大反派,杀人狂“玛利亚”的意象出现。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这两幅名画在历史上本就谜团重重,并牵扯到基督教中关于人子耶稣的各种奇妙传闻。
然而,对于普通的日本观众来说,西方基督的故事毕竟陌生,因此《美食侦探》也对原本的宗教人物进行了重塑。在日本观众熟悉的伊甸园的故事上,把抹大拉的玛利亚和夏娃重叠,耶稣与亚当重叠。
耶稣拯救了抹大拉的玛利亚,而夏娃引诱亚当走出伊甸园。善与恶,在剧中杀人狂玛利亚的身上形成奇妙的统一。这就让侦探与罪犯之间,除了善恶上的对立,还有了更加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联系。
由于“侦探”明智五郎的调查,一位循规蹈矩的主妇变成以杀人为乐的“玛利亚”,这让明智五郎十分自责。但对玛利亚来说,明智五郎是她的拯救者——这是十年来唯一一位夸奖了她的烹饪手艺的异性,也可能是唯一一位鼓励她做自己的异性。
明智五郎或许是想鼓励玛利亚乐观面对生活,但在已经扭曲了的玛利亚心里,这话反而成了对恶意的滋养。
玛利亚是纯粹恶意的集合体,她不像以往社会派推理剧里的凶手一样有难言之隐,而是单纯享受着杀人的乐趣,并享受着明智五郎对她的追查。
周日晚上十点似乎是一个特别适合变态角色的档期,前有《轮到你了》的黑岛,后有《美食侦探》里的玛利亚。
变态的恶人角色最需要反差,却也最容易在性格转变上出问题。当年黑岛在结局的突然黑化便被人斥为烂尾,而玛利亚在第一集以“重生”为由头的黑化却也不能细究。更加令人在意的,是她与明智五郎之间的关系,会如何转变。
明智五郎在墙上看见玛利亚的幻影
虽然片名叫《美食侦探》,但在前四集中身为主角的侦探,在故事里没有任何的高光时刻,几乎全程被玛利亚牵着鼻子走。尤其第四案,他的老同学被杀,他的助手被绑架,绝望的犯人自己跳进了垃圾粉碎机里,对于一名侦探来说,这是莫大的失败。
从角色上来说,不管是在剧情中,还是在观感上,玛利亚都已经完全压了明智五郎一头。
当然,这与明智五郎的背景故事还未完全展开,也有很大的关系。
高中时期,第一次吃到同学母亲亲手做的菜而落泪的明智五郎
侦探与凶手,尤其是宿敌式的变态凶手如何相处,大多数作品的套路逃不开福尔摩斯与莫里亚蒂的模式。而将“莫里亚蒂”变成美丽并懂得如何玩弄人心的女性,利用两性暧昧关系将善恶之争复杂化,这在《火村英生的推理》《相棒》等推理作品中都有出现。
因此,玛利亚这个角色虽然吸睛,却并不惊喜。她身上的“恶”,主要通过对常规伦理和道德的挑战来呈现。比如承认自己喜欢杀人,比如在知道公寓楼道里有垃圾粉碎机时,惊喜地来了一句“日本真是杀人犯的天堂”。
但好在,四集下来《美食侦探》有渐入佳境的趋势。
用四集来介绍所有的人物和世界观,第五集才开始真正的对抗,对于本身篇幅有限的日剧来说,这么做足够奢侈。
这并不是一部每集独立成篇的单元剧,剧情和出场人物上,都具有紧密的联系性。第五集的预告中,与明智五郎合作办案的警察之女,在学校备受欺凌。玛利亚找到了这个小女孩,并教唆她在学校的午餐里下毒。
这也许会是在内容伦理底线上游走的一集。在几乎所有的日剧推理作品中,虐杀未成年的罪犯一般都会放在剧集最后,以最为凶恶和丧心病狂的罪犯形象出现,并接受严厉的制裁。但《美食侦探》在第五集就放“大招”,的确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如果用食物来形容这部剧,《美食侦探》更像是一套要从前菜一直延续到甜点的厨师特选套餐。虽然大概知道上菜的顺序和类型,但具体是什么食材做的,却要等菜上了才能知道。
(编辑: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