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环太平洋2》 太现实就丢了“机甲浪漫”

2018-03-26 08:47:18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罗往烟

   
和《环太1》所展现的科技乐观主义精神相反,《环太2》的忧患主题折射的对科技、对未来无处释放的忧虑。


 
  和《环太1》所展现的科技乐观主义精神相反,《环太2》的忧患主题折射的对科技、对未来无处释放的忧虑。粗粝笨重的蒸朋机甲充溢的是乐观气质和二次元少年文化特需的“燃”感,而光滑鲜亮的无人机甲带来的确是科技步入中年后忧虑阴影的笼罩,给“机甲浪漫”高举的理想翅膀坠上了现实科技的沉重秤砣。


  机甲迷不认可续作机甲形象


  最近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以下简称《环太2》),故事线接续在2013年《环太平洋1》十年之后,讲述了前作中被击退的外星怪兽卷土重来,又再次被人类操纵的机甲击败的故事。《环太1》虽然讲述的依然是十分老旧的美国英雄——固然存在协助他的日、中、俄等大国伙伴,但美国仍然是最终主导——拯救世界的好莱坞旧故事。但在托罗导演标志性的黑色电影美学烘托下,以及他作为资深“机甲迷”对二次元机甲文化爱好者的兴奋点的精准把握,使得《环太1》在传统好莱坞大制片受众和二次元亚文化受众中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时隔五年,由好莱坞本土导演斯蒂文·S·迪奈特执导的《雷霆再起》上映后,在大众还是在二次元机甲亚文化爱好者中的反馈却都显得并不尽如人意。平心而论,《环太2》和《环太1》相比,剧情完成度和人物塑造方面确有草率单薄之处,但影片也不乏优点和亮点,比如增加了人类内鬼设定和情节的意外反转;较之《环太1》的机甲打怪兽单线剧情,《环太2》的机甲打机甲、机甲打怪兽、机甲打合体怪兽的三段推进显得更为复杂跌宕;作为续作,《环太2》也相当忠实本分地履行了“挑明前作伏笔、扩展世界观”的功能(与此形成对比的反例如今年春节档的《捉妖记2》,对前作世界观毫无扩展)。


  但这些优点尚且不足以挽救《环太2》的口碑。针对一和二观感的落差,此中最有趣的评论或许就是某些机甲迷观众的评价:“导演不懂机甲的浪漫”、“机甲变形金刚化”、“拍成了最滥套的好莱坞故事”等等。


  《环太1》


  “机甲浪漫”是末日氛围的科技乐观主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机甲的浪漫?机甲的浪漫和“陈旧”好莱坞美学有何区别?有观众指出,比如《环太2》机甲运动太过灵活,缺乏重大机械移动时的笨重感;比如从以对机甲的高山仰止的仰拍视角为主改为俯瞰视角为主,显得场景的摄影棚造作感更重;比如除了前作的流浪者号,对其他机甲的特征缺乏细致描绘等等。


  这些零零散散的美学要求,看起来是机甲迷内部通用、自成一体的审美成规,但在“外行人”看来也并非完全无规律可循。


  《环太1》的托罗导演在他十分擅长营造的阴暗潮湿的末日氛围中托举出来的巨大机甲,作为对日本经典动画《EVA》、《高达》等机甲作品的致敬和“情书”(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评价),同时展示了典型的“蒸汽朋克”美学精神。所谓蒸汽朋克里的蒸汽,指的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蒸汽工业发达时期的美学特征,而朋克指向一种标新立异、拒绝向传统权威妥协的叛逆精神。


  《环太1》所设置的笨重的机甲,以流浪者号为例,其钢铁外壳,外露的钢筋、软管、齿轮,沉重步伐中带出大工业时代特有的履带声,正是蒸汽朋克美学的典型。和现代科技讲究深藏机关芯片,外表简洁光滑的电子科技产品相反,蒸汽朋克造物讲究的正是古朴、笨重、粗粝结构外露。与之相应的是造机甲的香港基地,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地下基地,它简陋、粗粝、阴暗,还保留着非信息时代的大工厂特征。


  和这种美学特质相应的,是电影在末日氛围中依旧弥漫着的科技乐观主义精神——外星怪物固然可怕,但人类科技的进取精神终究可以战胜它们,甚至可以将外星生物器官为我所用——这种乐观正是十九世纪特有的科技乐观主义精神,是蒸汽朋克美学背后的题中之义。


  《环太2》


  “恐惧科技”是陈旧的好莱坞美学


  《环太2》中的主角机甲队虽然保留了前作的外形设计,但动作的灵活、用光的敞亮等等特征显然已经背离了十九世纪式的蒸汽朋克精神。这种背离更鲜明地体现在影片中由代表高精尖科技霸主的“邵氏工业”制造用来取代人控机甲的无人机甲身上——新的无人机甲外形雪白光滑,由电脑统一控制,出生在充满信息时代特征的邵氏工业大厦里,体现的正是现实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们太“现实”了,反而“不浪漫”,相反,却再次携带着好莱坞科幻电影的一大陈旧母题归来——人类对科技的恐惧。


  《环太2》的人类内鬼、电脑控制的无人机甲、外星反派“先驱”合作反叛人类的设置,不难看出20世纪30年代典型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世界之主》的影子:《世界之主》中,德国科学家制造了一批机器人去替代人类从事危险的工作,但这些机器人却被科学家助手所利用,意图替代工人的工作并夺取世界的控制权。《环太2》中人工智能取代人类驾驶员的故事又一次重复了这个“科学家或科技公司对自己的创造物失去控制”的人工智能母题,抒发了人类对科技造物凌驾人类自身的忧虑,而外星人入侵无人机甲并最终被人控机甲打败,不过是再次讲述了传统好莱坞、美国主流保守价值观中“机器脑终归不如人脑”的人道主义期望。


  和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科技上升期的科技乐观主义精神相反,忧患主题折射的是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一系列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后,在后工业时代渐渐发展出来的对科技、对未来的无处释放的忧虑。粗粝笨重的蒸朋机甲充溢的是乐观气质和二次元少年文化特需的“燃”感,而光滑鲜亮的无人机甲带来的确是科技步入中年后忧虑阴影的笼罩,给“机甲浪漫”高举的理想翅膀坠上了现实科技的沉重秤砣。


  从《环太1》到《环太2》的这种转变,似乎也离不开和近年来美国身为老牌世界霸主越发忧患的暮年意识。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