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泰囧》的票房超过5个亿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事件,徐峥自己都没想到观众“饥饿”成这个样子。事实上一部小制作类型片的票房摸高到了11个多亿,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来自观众的“报复性”消费,是对同期大制作影片表达不满的一种“群殴”,也是一种集体凑热闹。尽管有各种分析,从影片类型、档期等等角度做了深入探讨,但不得不说的是,《泰囧》即便不算是高级幽默,徐峥自己更是认为这部电影缺乏情怀,无论怎样评价这部电影,徐峥的清醒都是令人尊敬的。
教授晓苏炮轰电影《泰囧》是对于文化产业的不良示范,我不能完全认同。首先,这不是一部高格调的电影,但也没有沦落到三俗那么严重,影片的价值取向没问题。对于王宝强所饰演的王宝,我也没有看出“贱下”的意味,反而表现出一些草根的韧性,还算是正能量。至于炫富,咱也没看出来,无非是两个经济比较富足的高级白领之间的斗法,稍显夸张而已。
设想《泰囧》票房如果只有两三亿那么多,教授还会为此大光其火吗?教授的指责还是因为这部电影广泛被接受。
那么教授是不是危言耸听呢?却也未必。一部并无特别之处的段子串烧变成了华语电影历史上的票房里程碑,这并不正常。尽管媒体说这是一部笑点频出的“喜剧”,但事实是《泰囧》《失恋33天》《画皮2》这些票房大获成功的电影,它们的观影主体普遍低龄。别拿爆米花不当干粮,这个观影群体已经构成市场主力军,不过他们还有成长的空间,不必悲观。
话说回来,电影票房是一个被动选择的结果,拿这个结果来评价电影有欠公正。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