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盗梦空间》剧照
电视剧《浮沉》剧照
我们的一些创作,在细节处理上,有点过于想当然,或者草率,或者是杜撰,缺乏一种真实和真诚。
我们在剧作上,在合理上找合情,在合情上找合理,一定在感觉上要对,要曲折多变。
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有一个真实的人存在,做了一件真实的事。如果这个环境你都不相信的话,你能相信这个环境中的人和事吗?
电影的叙事原则是提出问题,但是,电影的1.5小时永远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而永远不解决问题,而且,永远让观众去想故事的结尾。电影的叙事强调的是过程,而且,我们也会知道和猜到结果。我们享受的也就是这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就是在让观众享受了其所表现的过程,然后再去考虑电影的结果,这是电影最大的魅力。
电视剧的叙事原则是不断出现问题,按照电视编剧的行话就是3分钟出一个事,但是,永远是不解决问题,永远用新出的事把前面的事淹没,用新出现的问题,替代、冲淡原来的问题,而且,给观众一个结尾,或者是开放(猜想)的结尾。
中国的电视剧更多的是迎合了中国观众的欣赏和观看习惯,喜欢皆大欢喜的结局,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但是我觉得电影和电视剧这两个不同的特点要区分开来,也不要将其截然分开,好像电影永远是怎么样,电视剧是怎么样。
相比之下,电影更阳春白雪一点,电视剧可能更关注观众,信息量更大一些,可能有酣畅淋漓的一种感觉。我们在电视剧创作上,一般的情况是,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写一个事情,把这个事情完全放在大的时代背景里。
在结构上:可以进行两极分化的叙事处理。可以做到大背景模糊,囫囵吞枣地把事情发生的环境讲一下,但是,细节非常清楚;或者大背景清楚,细节非常模糊。现在包括部分人物传记的电视剧,也大多是这样的方式。即便大背景比较清晰,小的细节我们也不能忽略。我们不是政治家,不是历史学家,我们只是再现和还原那段历史,再现在那样的环境中的人物。
在总体结构上,我们可以做到倒叙、插叙、交错叙事。结构的处理和排列,是需要非常讲究的,这样会有很多的好处。比如电影《盗梦空间》,有好多的人说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太牛了,人物进入了做梦的状态,往回做,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如果我们了解西方电影史,看了很多西方电影,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结构的手法上,这就是叙述中的倒叙。我们之所以觉得它比较新颖,是因为没有在中国电影中看过这种叙事方法和结构方式的影片,其实该片基本上就是倒叙和不断闪回。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穿越剧,其实也就是结构上的处理,倒叙,闪回,意识流。但实际上,我们所要达到的、做的就是,这些事件在假定性的基础上,在不同的年代出现,把这些事件有计划、有顺序地表现出来,就构成了事件、年代、人物、顺序的交叉。[NextPage]
电视剧《圣天门口》剧照
在情节上:在情节上我有一种观点,反正剧作的情节是编的,可以有真的东西,也可以有假的,也可以有杜撰的,可以合情,但不一定合理。社会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是合情。我们说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不一定合法。那么我们在剧作上,在合理上找合情,在合情上找合理,一定在感觉上要对,要曲折多变。其实我们现在看,有一些电视剧创作中,恰恰是在合情和合理的拿捏上把握不准,我看过很多戏,题材很过瘾,人物也鲜明,但是,好多细节有些站不住脚,经不住推敲,如果再细化一下可能会更好。
在事件上:我们强调电视剧永远要发生不同的事,有人就会有事出现,应该做到层出不穷。不是所有剧作的事件都会构成矛盾。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永远是事件:我给这个人发信息,我拿酒敬酒他不喝,我拿一个扫帚扫地,那个人把我扫帚抢了,这种事永远是事件。但是如果再出来一个人干涉这件事情,就会有情节,可能产生矛盾,也可能不产生矛盾。有的事件就是事件,没有矛盾。但是剧作中只要有三个人就会有情节或者是有矛盾产生,只要三个人存在就会有情节设置的可能。对于电影和电视剧,让事件交替出现或者是交替叙述。好的情节就是在不断出现的事件中构成的。
也不是事情多就好,现在好多电视台热播的写年轻人的一些戏,我觉得在事情设计上控制不好,发生得太多了。可以看出来编剧故意编出很多事,这些编剧很累。
同时,在事件的设定上,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如何让事件前后有倒叙和顺叙的关系,或者是让事件叠加、交错,或者是让事件产生误解,然后用新的事件再把它解决。
在细节上:我们的一些创作,在细节处理上,有点过于想当然,或者草率,或者是杜撰,缺乏一种真实和真诚。切记剧作要真诚、真实。所有生活中的真实是存在的,而剧作的一些细节是建立在假定性基础上的真实,要有真实的内容。情节是编的,所以这个建立在假定性基础上的具有真实感的细节,一定要有更多的真诚。
我自己的创作经验时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这个人物一开始的设计和出现挺真诚的,但是,后来就发现这个人说的话和做的事特假,那么,我们就要判断编剧是怎么想的,还要考虑演员怎么进行创作的,还有我们自己怎么想。在二度的创作中,首先要尊重编剧,无论作为一个制片方还是导演,一定要跟编剧把涉及到真实、细节的事情谈清楚,知道他的想法,尽量不要改,并且在后来的创作中完成。同时,要看看这些细节能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是感人不感人。如果这个细节不感人,那我们在这里这样写是什么意思?要看细节,要看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是否真实,如果不真实那我们就尽量不要去做。
在环境上:电视剧的环境,一定是多变的,丰富的,在影像的叙事中应该是多元的。电视剧中的环境在视觉上可以帮助完成人物塑造和叙事。
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编剧已经帮助中国影视剧创作在环境的设计和设置上,解决了很多的问题。1981年时,我在南京拍毕业作业《邻居》,经常在研究分镜头的时候,就开始想,去哪儿拍这些场景和镜头,基本上考虑的是在哪里省钱,在哪儿没有人干扰拍摄,而实际上更应该考虑怎么样的环境对故事和人物塑造有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去想这个环境对这个情节有什么推动作用,对人物的塑造和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样的帮助。
剧作的魅力就在于: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有一个真实的人,做了一件真实的事。如果这个环境你都不相信的话,你能相信这个环境中的人和事吗?有一个生活细节:一个人对家的布置和环境的布置,和这个人的生活细节是有关系的,完全是带着他的生活印迹。所以好莱坞有一种说法就是:没有我的环境就没有我的人物。在一个剧当中,在一个环境中应该出什么事?我们没有让它出这件事,而是出了一件我们谁都意想不到的事情。这种出其不意或是意料之外,都可以找到一种逻辑上的联系。所以,在剧本写作过程当中,就是告诉人们大概的环境,甚至可以写一些关于环境的若干描述,这样便于后面的创作以及二度创作,按照这个轨迹去布置这个环境,去完成和实现这个环境中的故事。现在的电视剧更需要我们重现环境选择和表现。[NextPage]
在人物上:电视剧中的人物,这是最最难写的,而且,如果我们生活当中有模型,可以照着这些人物的模型进行创作,问题是没有人物模型怎么办?
剧作中的人物,基本上是两个形式或者类型,一种是贯穿式的人物,性格要富于变化。有些戏写得挺好,这个人一开始挺正经,很严肃,到后来又很活泼,有点歇斯底里,处于崩溃状态。我觉得这个人物接地气,会很好。第二种是临时性的人物,出现消失匆匆。写这类人物时就要注意,别让他(她)太突出,太个性化和奇异化,这样容易把主要人物的戏给夺了。中国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很多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甚至在电影当中演更为小的角色的人,之所以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剧作创作过程当中对这个人的塑造没有负担,写作没有框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以写得非常极致,非常潇洒,因此这样的人物反而好看。演员演这样的人物,心理比较坦然,反正是小人物,就一天戏,演完就走,就会完全放开和抡圆了演,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写作上就要特别注意。
在语言上:电视剧中的人物语言,严格意义上,是叙事的主体。所有的人物语言,是叙事发展的根本环节,是人物性格的重要支撑,可以繁琐而生动,也可以简洁而生动。编剧最害怕写人物的语言,对话,台词,甚至到最后就是没得可写了,完全写吐了,写虚脱了,写残废了。就是不知道这个人物该说什么话,该怎么样说话,甚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话。
剧作的语言的问题,是离不开叙事的脉络,离不开环境,离不开与对手的反应。可以设计,但是在实际的表现中不能去细致地想,必须是话赶话地往下走。
作为编剧要理解导演、演员在二度创作时有一个增改对话、语言的过程。有的编剧会特别气愤,说我写的东西就是一个字不能改。演员有的时候觉得写的东西挺拗口,我得加点什么才可以顺下去。作为编剧应该允许他们有二度创作的过程。作为演员,也要充分理解编剧这种对人物的语言设计和刻画。
语言就是情节,语言就是人物,语言就是风格,语言就是手段。外面如果有一个人喊了一句话,说怎么了、怎么了,这情节戏马上就会有非常多的改变,这时的语言是会很管用的。现在我们电视剧创作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把人物的主要语言内容和脉络写了,那个演员是为了给自己的塑造增加内容,或者是增加镜头的长度,把那个话搭得特别繁琐,特别密集。对手的演员拍戏的时候就会觉得特别烦,不知道往哪儿接。所以,编剧的语言别太繁琐。
在动作上:动作不是剧作可以写出来的,我觉得动作不是编剧需要特别想的事。动作是赋予人物生命力,要做到有特色、有性格。剧作当中,人物关系给了这个人物的动作的一个基本思路,或者是环境的规定性,给了人物动作的基本内容。当然,编剧也可以给人物以习惯性的动作,而且提示这个习惯性的动作,是可以通过这个动作赋予其更多的有生命力、有个性的内容的。
(编辑: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