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纪录片该怎样讲自己的故事

2007-12-12 15:17:54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作者:曲琪

  “中国纪录片很难进入西方主流媒体,首先是中国的文化背景与西方的差距大,纪录片的叙述、制作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因而这种闭门创作的作品基本上是自产自销。”中国五洲传播中心国际部主任井水清坦言。 
 
  近日,五洲传播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签约,该中心影视片库的1000小时纪录片、5000小时纪实节目素材,首次“入驻”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让这一世界影像传媒市场的平台上第一次有了“中国元素”。

  尽管“借船出海”使得中国纪录片正在摆脱以往难以走出国门的尴尬,然而许多业界人士对此却并不十分乐观,他们认为这与中国纪录片得到国际认可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纪录片当务之急是学会怎样讲故事。

  以往在人们印象中,纪录片是一个颇为尴尬的艺术形式,几乎少有商业运作的先例。中国不是没有好节目、好素材,但摄制单位投入上千万元制作的纪录片,往往只是在国内播出,“墙内开花墙内香”。

  井水清认为,目前,纪录片正日益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为全球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找到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而中国纪录片同行却面对这样一个现状:摄制单位投入巨资制作的纪录片,却很难被国际媒体采用。这些年通过与国外纪录片机构联合拍片,越发感到问题不是出在技术上而是叙述方式上。

  德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和制作人沙维·克拉森在谈到她对中国纪录片的看法时,曾很诚恳地指出,不少中国纪录片“说得太多”,这是中国纪录片的通病。她说,看了20多部中国纪录片之后她有一个总体印象:中国纪录片中的解说词、片中人物说话实在太多了,这不是好事情。“要靠镜头语言说话,靠画面讲述故事,而不是把解说词和人物的表述强加到画面上去。说教味太重了。导演居高临下的姿态是不对的。”

  不会用镜头语言讲故事,情节缺乏吸引力,没有悬念。面对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又一个软肋,央视纪录片栏目《纪事》制片人刘鸿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DV技术日益大众化,纪录片制作的门槛降到了任何一个普通人的面前。制作技术虽然在前进,可纪录片市场反而开始萎缩。一方面,花样繁多的娱乐节目泛滥开来,另一方面,纪录片栏目量多质低的问题逐渐严重,最终使得观众纷纷逃离。纪录片真的在中国没有市场吗?

  “不是我们的老百姓不喜欢看,而是我们制作得还不够好。”正在举行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不少业内人士如此认为。

  中国纪录片与外国纪录片在制作方面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中国纪录片怎样更好地借鉴各国优秀纪录片制作经验,如何通过交流和合作,让中国纪录片更好地走向世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成长中的中国纪录片。

  每年20万美元,6个中国新锐导演,拍摄6部纪录片。国际著名的Discovery探索频道的中国“新锐导演计划”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四届,对中国一大批年轻导演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本届新锐导演余琼表示,参与此次活动最大的收益就是“学会了如何‘跳出来’把本土特色用全球化的标准展现出来”。让中国导演来拍摄中国的故事,Discovery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很多导演开始有意地向 D isco v e ry 的口味靠近。事实上,Discovery那种商业化、娱乐化的观念,与我们国人心目中担负着社会责任和艺术理想的纪录片是有区别的。Discovery为中国的纪录片作者提供了一个不错的舞台,但对中国纪录片来说,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光靠热情或是依赖Discovery这样的制作机构远远不够。对中国的纪录片制片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学习他们的经验和开阔的思维。然后用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自己身边的生活。

  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影视文化传播机构,中国关于文化、历史、自然等纪录片最大的生产商之一,五洲传播中心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媒体及制作机构联合制作了《水立方》、《伟大的中国杂技》等一批高质量的中国题材纪实片,在国际舞台上频频获奖的同时,在海外播出也屡创佳绩。随着合拍纪录片的增多,中国纪录片在叙述方式上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这些年,中国纪录片在创作、思路、理念、叙事、镜头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诞生了一批像《故宫》、《丝绸之路》等高质量的纪录片。其中,央视一套近期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森林之歌》更是亮出了商业纪录片“讲故事”的杀手锏,每一集为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森林中的故事,“用猴子讲哈姆雷特的故事”、“用老虎讲李尔王的故事”,把动物的行为拟人化理解。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认为,中国纪录片以往宏大叙事、解说词先导等教科书式的拍摄理念有了很大的改观。采用国际化的创作视野和国外熟悉的影像方式,可以弱化文化误读的问题,这也是其得以走向世界的一个客观因素。

  据了解,五洲传播中心此次“入驻”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的6000小时纪实节目素材,内容涵盖了2008奥运场馆建设、中国运动员备战奥运的训练场面;西藏、新疆、云南等反映中国各少数民族风情的素材;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的珍贵资料,此外还有中国建筑、宗教、民俗、舞台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见证中国近20年来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影像素材。

  五洲传播中心负责人说,和美国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签约后,五洲传播中心将扩大和国外的合作,用更加国际化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影像资料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编辑:全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