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一周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之旅终于在上周六画上了句号,布赫宾德向人们揭示了诠释贝多芬一种最本质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有人比贝多芬更聪明。10月18日到20日三天的音乐会,中期和晚期的作品还是占多数,这其中包括了“华尔斯坦”“热情”这样的中期巅峰之作和乐圣深邃的最后三首奏鸣曲。当然,也包括了“悲怆”这部早期的转型之作。
“华尔斯坦”“悲怆”极致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在19日晚间,布赫宾德演奏的“华尔斯坦”几乎将这部作品呈现到了极致。他流畅的演奏创造出了最舒展的音乐线条,第一乐章音乐流畅无比,多变而又细腻的音色变化让这个灿烂的乐章如同万花筒一样抛洒出了夺目的光彩,他对于节奏的精准把握赋予了作品十足的朝气。布赫宾德演奏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对整体音响的平衡掌握。在他的手下,观众可以清晰地听到每一个声部。在第三乐章,布赫宾德深谙力度的严格对比对音乐的意义所在,温暖的音响让观众如同享受阳光浴一样感受着《华尔斯坦》的美感。
在这一晚,“悲怆”是另一个让人无法忘却的演奏。这几年的现场音乐会中,我从未听过如此之淳朴却又气象万千的表现。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感扑面而来,低音声部的轰鸣仿佛每一次都击打在了听众心里最准确的位置。布赫宾德的演奏真的让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贝多芬这样的作曲家,演奏者完全不需要画蛇添足——只要你有炉火纯青的演奏能力,将乐谱上的一切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即可诞生伟大的演奏。
“热情”略显矫揉
在18日晚上,《热情》奏鸣曲更多的是用速度、动力感和流畅性来体现,虽然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钢琴家,但布赫宾德的技巧没有退化。在第三乐章他能保持始终如一的速度,伴随着时而惊现的低音和弦轰鸣,乐章无穷动式的风格在他的处理下汹涌无比。不过在二乐章,布赫宾德对于伸缩速度的处理略显不合时宜——这个清新、伟大的变奏曲主题,过于随意的速度换来的只能是矫揉。
贝多芬之旅浩瀚
此次系列演奏的高潮最终还是在20日的夜晚到来。第30至32号这最后三首奏鸣曲每一首都包罗万象,从作品结构到音乐的性格,三部作品都散发出了贝多芬的音乐哲理。布赫宾德均衡的演奏在这里再显奇效,得当的分句和呼吸让乐句话语一般诉说着贝多芬的心境,音乐为听者打开了一个浩瀚的想象空间。
在演奏完第32号奏鸣曲之后,布赫宾德关上了琴键盖子,宣示着一次伟大的演奏之旅到此结束。对于布赫宾德而言,这是他人生中第47次完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演奏,对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听众而言,布赫宾德这几天的演奏不单单带来了听觉的享受,更启发了人们对于演奏的美学思考。
(实习编辑:王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