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来,人艺的舞台上诞生了濮存昕、宋丹丹、冯远征、王姬、陈小艺等大批影视明星。如今,他们在影视方面名利双收,再次走上话剧舞台,自然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于是,在人艺60周年论坛上,一些老艺术家就这种“明星制”现象展开激烈讨论,有人认为它破坏了人艺的根本,但也有人认为,话剧演员明星化与艺术并不矛盾。
反对方 明星制破坏了人艺的根本
近两年,首都剧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某位明星出场后,场下会有一些粉丝打着“我爱你”的条幅尖叫,这样的画面让人艺一些老一辈艺术家觉得很不妥。“这哪里还是首都剧场,简直变成了演唱会现场。”在蓝天野、顾威等老艺术家看来,话剧艺术是严肃的。顾威认为,这种现象是浮躁的表现。此外,剧院如今还出现上戏时间要根据明星档期来安排的现象,这种事在过去是不可能出现的。还有一种现象,有些演员演电视剧出名了,结果回到人艺舞台就什么角色都能演了,这也是不正常的。因为哪怕是于是之、刁光覃这样的资深演员,也会有自己的局限,不是什么角色都能演。
在人艺60周年的纪念画册上,话剧《日出》的部分里,陈好的剧照被放在醒目位置,在该话剧今年复演时,她只演了3场。对此,老艺术家认为,这正是“明星效益”、“眼球经济”的表现。
支持方 明星制与话剧艺术不矛盾
与一些老艺术家的观点不同,人艺的一些后辈认为,明星化与话剧艺术并不矛盾。濮存昕曾表示,不管外面的世界多精彩,话剧舞台始终是神圣的。他举例说,老艺术家朱旭演了一辈子话剧也没几个人知道,但演了两集电视剧,上街后就有人认识他了。再有,像宋丹丹、陈小艺,她们在话剧舞台上没演过太多角色,而是凭借小品、影视剧走红。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她们心里,话剧舞台依然要比影视剧神圣。“话剧演员出演影视剧不是坏事,整天呆在剧院,生活圈子变窄,拍影视剧等于体验生活。如果在影视剧里闯出名堂,还能培养演员的自信,表演能力也会进步。当年我父亲排话剧《蔡文姬》时,之所以选中徐帆,就是因为她‘靓’,这种‘靓’就是影视剧赋予她的明星气质。 ”濮存昕说。
大家之言
形式要创新内容更要创新
人艺走过的60年里,一直坚守“经典”阵地,在一些老艺术家看来,如今依然需要对经典心存敬畏。顾威说,2004年,他重排《雷雨》时,看了曹禺的一段话。据悉,繁漪是曹禺最钟爱的角色,但他始终对繁漪的扮演者不满意,因为几代演员都把繁漪演得很冰凉。事实上,曹禺心中的繁漪最具“雷雨”性格。所以,顾威决定让繁漪成为第一主角。
顾威认为,现在人们总是注重形式创新,而忽略内容创新,特别是声光电等高科技的大量运用,形式几乎盖过内容,包括时下推崇的先锋派、创新派的演出,完全以形式作卖点,以至于观众看过之后印象不深。
(编辑:刘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