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剧本荒”让戏剧伤不起

2012-05-07 08:35:36来源:天天新报    作者:宋宝珍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前提,它的文学价值历来为人重视,以致著名学者梁实秋认为,好剧本是供有感悟力的人阅读品鉴的,而不是供一帮艺人随意扮演的。

  戏剧的创作与演出,本来是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的事情,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颠倒错置,剧本的艺术质量被人为忽视,场面性的炫目演出日趋强势。一方面是演出市场的喧闹,你方唱罢我登场;另一方面却是剧本的创意不足,低水平重复,不足以供后人研究与解读,“剧本荒”的问题再次引人关注。

  剧本创作难发表难

  “剧本荒”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创作数量的严重不足,而此不足的背面则是创作人员的边缘化和整体素质的下滑。据不完全统计,河北、河南、广西等省区的专业戏剧创作人员,大都不足以10人计。随之而来的还有剧本发表园地的锐减,一些在上世纪80年代兼发剧本的文学刊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对戏剧关闭门扉,剧本被逐出了文学的伊甸园,单行本的出版更是难上加难。剧本难以创作、创作难以发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戏剧。

  在探讨如何走出戏剧低谷的问题上,理论界并非没有责任。那时,人们没能看到危机的实质,是创作观念的落后和剧本构思的僵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内涵的贫瘠与艺术质量的低下,反而把戏剧危机中的诸多问题,一股脑地归结为表现手段的欠缺,于是将主要精力花在了形式革新上。结果是,不仅未能使积弱的戏剧恢复活力,反而迅速将导演中心制绝对化,剧本成了任人剪裁、拼贴的素材,剧作家被导演、被剧场边缘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商业大潮席卷而来,剧场变成了卖场,快餐式文化兴起,票房的多寡成为演出成功与否的标志。

  人文精神的缺失

  不可否认,时下戏剧创作热闹风光,时有佳作出现。但是近年来,思想弱化、主题平庸、创意贫乏、人物扁平的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剧作家面对商品经济的大潮,面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以及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失去了直面与判定的能力,对人性的复杂性失去了探索的锐气……如此一来,戏剧的精神诉求明显弱化。

  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认为,戏剧是特定情境下人类灵魂的实验室,自有戏剧以来,其对于人类存在的普遍困境和人性内涵的深入开掘就不曾停止过。因此,戏剧不仅仅是高台教化或简单娱乐,它还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引导人心向着崇高的伦理道德和永恒正义迈近的阶梯。

  戏剧固然是综合的艺术,但是剧本的创作却是剧作家个体精神与生命意识灌注其中的产物。因此,我们应当尊重艺术的规律和艺术家创作的自由。

  每个剧作家的人生阅历、精神境界、心理状态、艺术思维各不相同,创作出来的戏剧作品本来应该丰富多彩,别样生动;但是,现实中戏剧的主题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关系却总是趋于雷同,于是单调成为共性。

  经济杠杆压倒审美诉求

  人类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对于戏剧的论述,当代著名美学理论家苏珊·朗格作了更明确的概括:戏剧“创造了一切诗所具有的基本幻想——虚幻的历史。戏剧实质上是人类生活——目的、手段、得失、浮沉以及死亡——的映象。它具有一种幻觉经验的结构,这正是诗作的文学产物” 。

  戏剧创作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等都是在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经验之后,才开始动笔写戏的。

  但是在当下,剧作家的创造性劳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创作一个剧本的收入,不仅无法和一集电视剧的收入相抵,甚至也仅仅是导演收入的十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一部大剧场戏剧,制作费用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很多的钱花在了聘导演、请明星、做布景上面了, 而对于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剧本的打磨、艺术质量的提高,投入的资金有多少?于是乎,剧本的文学性不强,戏剧张力不够,人物干瘪,情节穿凿,只好靠大制作的豪华场面来弥补,舞台上光怪陆离,叠床架屋,观众看过后头晕目眩,不知所云。

  目前的戏剧生产机制存在着问题,主要是轻剧本创作、重演出营销,轻观众需求、重领导意见,轻主题内涵、重形式外表,艺术的价值与价格相背离,市场的经济杠杆压倒了艺术的审美诉求。在这种情形下,剧本创作被忽视、被贬低也就不足为奇。

  近年来,戏剧的创作问题已经得到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中国剧协开始着手强化戏剧队伍,青年编剧的培养计划已经启动,一期又一期的编剧读书班、训练班正在进行中。戏剧演出的版税制也在局部地区开始实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剧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和自身权益。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尊重剧作家的艺术劳动,保护好他们的创作热情,就是为戏剧生产准备基础和实力,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编辑:臧传刘苗)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