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谋”12月12日开幕
“共谋”源于建构某一“共同世界”的认同、设计和努力。无论这一建构是被动的参与还是主动的营造。
“共同世界”有时表现为具有群体特征的共同体,如民族、国家、宗教团体或某个戏曲爱好者协会,有时则体现为带有普遍性的存在形态,如网络、消费主义、现代化等。
“共同世界”不必然等同于“普遍世界”,后者能够在意义和价值层面释放一种强规定性,并对其他有关的一切活动和观念构成约束、克制或影响。无论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中国历史和文化心理中的“天下”传统,帝制时代的儒教意识形态,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的狂热叙事,均可以理解为对“普遍世界”的建构努力。
而“共同世界”则被迫接纳世界之被给定这一既成事实,“共同世界”以容许差异性存在和对一般性自由的共享为前提,它像一个夜空,不因为一束焰火的瑰丽而排斥其他焰火的升空和绽放,因为,它根本无意追求一个意义领域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倒毋宁说是一个多元存在和复数诉求的集合体。“共同世界”是一个主人缺席的世界,宛如各种力量此消彼长,盲目涌动的大海;又像是一张永远无由完成的工程蓝图,为一个没有最终发展形态的设计思想所延耽。
因此,它既鼓励共谋,也启迪私欲的煽风点火。比如眼前这个生龙活虎而又让人垂手无力的世界。
(实习编辑:秦彩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