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以色列上演的水中舞蹈
以色列有个传统的说法:“在耶路撒冷学习,在海法工作,到特拉维夫跳舞。”
圣经时代: 在上帝面前跳舞的以色列祖先
以色列人最为骄傲的就是他们的祖先曾在上帝面前跳过舞。《旧经圣经·撒母耳记》曾记载,古以色列的王,大卫,当他命人把耶和华的约柜抬回大卫城的时候, 他“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一部《圣经》充满了对舞蹈的描述,当摩西带领以色列人穿越红海,“亚伦的姊妹,女先知米利暗,手里拿着鼓,众妇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
古代以色列人生活中的一切重大事件都与舞蹈相连,他们跳舞庆祝胜利,也跳舞蹈敬神、庆祝丰收和欢度节日。
公元前70年,罗马人征服了古代以色列,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他们忘记了大卫王在上帝面前的舞蹈,也忘记了与农事相关的宗教舞蹈,但是舞蹈的精神已经融入了犹太人的血液。12世纪,欧洲各个犹太社区,舞蹈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聘请犹太舞蹈老师更是司空见惯。
在现代西方舞蹈史上,更从来不乏犹太名家。芭蕾舞史上最伟大的犹太编舞家要数浪漫时期的法国人亚瑟·圣·莱昂、现代时期的美国人杰罗姆·罗宾斯。此外,俄国芭蕾舞蹈家艾达·鲁宾斯坦、美籍芭蕾舞蹈家阿道姆·波尔姆、英国芭蕾的创始人阿丽西娅·马尔科娃和玛丽·兰伯特等,这些散居于欧美各国的犹太舞蹈名家,他们都为人类舞蹈艺术的发展、进程贡献过智慧和力量。
20世纪初:
没有犹太舞蹈 只有犹太舞蹈家
犹太人一直散居于世界各国,直至19世纪末的“锡安主义”掀起回归潮,来自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才开始抵达古老的故乡。400多年来那里一直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人们从迁出地带来了不同的舞蹈基因:波兰的波尔卡舞和克拉考维雅克舞,俄国的车尔克西亚舞、卡撒特抄克舞,以及罗马尼亚的霍拉舞等,这些舞蹈连同阿拉伯和德鲁兹人的达布卡舞,即以色列建国前的民间舞蹈。
20世纪初,现代舞的观念在以色列也迅速扎下了根,以色列虽然没有自己的民族舞蹈,但是现代舞在那里蓬勃兴起,并走向了辉煌。在今天,当人们提起以色列舞蹈,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表演出色的现代舞团。“以色列舞蹈第一人”指的是俄国移民巴鲁克·阿加达蒂,然而最早建立舞蹈学校和开设现代舞课的是玛格丽特·奥伦斯坦,她敢想敢干,教学、写作,还为两个女儿编舞。她们舞遍全国各地,两个女儿成为以色列最早成名的舞蹈家。
纳粹时期,欧洲大批犹太血统的现代舞蹈家们为逃避迫害来到了以色列,最重要的移民舞蹈家是来自维也纳的格特鲁德·克劳泽,她是以色列第二代舞蹈家中最着名的一位。1935年移民以色列,在特拉维夫开设了舞蹈学校,她的舞蹈课常在海滩或在楼顶上展开,舞蹈的身体在充沛精力的驱使下,高高跃入空中,开阔而自由,她培育了第一批以色列专业舞者。
20世纪30年代,许多著名的外国舞蹈家均造访过以色列,以色列青年一代的舞蹈家也都纷纷奔向欧洲,于维也纳、柏林或德累斯顿学习现代舞。但是随着1939年二战爆发,以色列经历了近10年与世隔绝的孤岛状态。
建国后:舞团开枝散叶 脚踏大地冲向世界
1948年以色列建国。外国舞团开始赴以色列巡回演出,美国的犹太舞蹈家们也回到了以色列,以色列人这时才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的现代舞蹈已落后于时代,他们在二三十年代称之为先锋和现代的东西已变得幼稚可笑,根本无法同外来的专业舞团相比。直至一个叫“因巴尔”的新兴舞团出现才有所改变。
因巴尔舞蹈剧院1950年由萨拉·莱维-塔奈创建,大部分节目来自《东方诗集》、《圣经》、婚礼和农业背景,以及关于重建以色列的思想,舞蹈形式则基于也门犹太人的祭祀仪式、音乐和舞蹈。
同样在50年代,以色列女侯爵巴希瓦·德·罗特希尔德开始对以色列的剧场舞蹈发生兴趣。她将贝莎比送到美国跟随葛兰姆学习现代舞。贝莎比后来成为葛兰姆的学生兼知心好友,60年代她回到以色列帮女侯爵创建了巴希瓦舞团。巴希瓦舞团的创建,意味着以色列舞蹈的新纪元——从此以色列舞蹈界昂首挺胸走向外部世界。葛兰姆出任该团艺术指导,她的舞蹈动作有无坚不摧的力度,非常适合那些满怀激情和戏剧感强烈的以色列年轻舞者。当这个初出茅庐的舞团赴美演出时,评论家们赞美“其个性和能量可与葛兰姆直系舞团相媲美”。
巴希瓦舞团在90年代欧哈德·纳哈林接任艺术指导阶段享誉国际,纳哈林也成为国际舞坛新一代编舞大师。他于1952年6月22日出于基布兹农庄,其最具实验性作品当属以中国书法为灵感创作的《墨舞》。他创建了GAGA舞蹈技术,这一舞蹈形式很快风靡世界。令人印象颇深的是2011年日本地震期间,欧哈德·纳哈林在特拉维夫发动800人跳GAGA舞为日本筹款。
巴希瓦舞团很多舞者在走向成熟后离开,开创自己的天地。在今天,以色列很多活跃国际现代舞坛的舞蹈团体,都是来自巴希瓦舞团的舞者们创建的。
除巴希瓦,最着名的还有同样创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特·多尔舞团和基布兹当代舞蹈团。后者是一个坚持扎根于泥土、却又不忘时代的舞团(“基布兹”,“集体农庄”的意思,以色列一种独特的互助生产组织),舞团创始人耶胡迪·阿农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战期间蹲过法西斯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她通过手舞足蹈保持了乐观的精神,由此意识到舞蹈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并发誓如能活着出去,一定要终生从事舞蹈,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舞蹈的欢乐。她自由后,找到机会向德国现代舞大师库特·尤斯的弟子正规学舞。
成立舞团后,她的舞者们都来自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集体农庄,这些舞者兼劳动者们在牛圈里压腿,在稻草中下蹲,在田野里旋转,在夜幕下大跳,正是这种根植于泥土的艺术光彩形成了这个舞团独树一帜的个性魅力。光阴飞驰,基布兹舞团以其弥足珍贵的质朴和铿锵有力的舞蹈力度,冲上了国际舞台。阿农的继任者、出生于基布兹农庄的拉米·贝尔创出了许多动人心魄的力作,如《裸城》、《战争备忘录》,其作品永不消失的主题便是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80年代后:放弃神话主题 描绘日常生活
自80年代开始,以色列舞蹈开始渐渐摆脱葛兰姆的美国风格,缓缓回到以皮娜·鲍什为首的德国风格上去,种种神话和《圣经》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和对整个社会的反思。这一时期最有名的现代舞蹈家便是伊多·塔德穆尔,少年时代在以色列和纽约度过,他以身体超常的开度、软度和力度三结合,超人的敏感和出众的舞蹈意识深得国内外名师的赞叹,是以色列青少年的青春偶像。他后来在纽约成为拉·柳波奇舞团的主演,曾有幸同许多世界级的编导一道工作。而他自己编导的《七点遗言》和《西玛的锅碗瓢盆》,受到权威舞评家的赞誉。
如果去参加卡米埃尔舞蹈节,三个昼夜你不需要住旅馆,你可以从一个剧场跑向另一个剧场,在一场舞蹈节目中睡过去,在另一场舞蹈节目中醒来。你也可以走向体育场或公园、露天剧场,那里有数万人通宵狂欢跳舞。就像以色列的“民间舞蹈之母”古丽特·卡德曼在书中写的一样:“他们进行着简单的,但有活力的舞蹈动作:跺脚、跳跃和踢腿等;舞跳得如何并不重要,关键是不停地跳啊,跳啊……”
即便是在以色列独立战争期间,边界战事不断的背景下,犹太与阿拉伯这两大民族的舞者们仍能同台共舞,达到身心交融的情境时,不少观众流下热泪。
舞蹈,是战争之外的事情。
(编辑:刘颖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