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彤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需要用文化这只温软的手来抚慰人们的心灵。沈城2008年文化娱乐支出人均307.6元,促使我们思考——
小沈阳借春晚这个文化舞台“火”了起来,而我们的大沈阳能否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掀起文化消费的热潮,让文化这只温软的手来抚慰人们的心灵呢?
市统计局副局长李争时表示,2008年,全市人均文化教育类支出1640.6元,同比增长14.6%,而文化娱乐支出307.6元,同比增长51.8%。
文化娱乐消费仍是少数人的事
307.6元,这个数字对于儿童来讲,只够一家三口看一次木偶剧的钱;对于中学生来讲,无外乎一个中高档“兵人”玩具的价钱;而对青年人来说,勉强够唱一场卡拉OK,还得少喝酒。然而,对于中老年市民来说,307.6元,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姜先生今年52岁,在沈阳市某机关工作,谈起每年娱乐消费307元,他明确表示用不了那么多。“有些人可能3700元都不够,但这307元我肯定花不出去。第一,不买书不买杂志,工作忙根本没时间看;第二,除了有人给票外剧院根本不去;第三,既不爱听歌,也不会唱,KTV、酒吧从来不去,网吧更不去,所以一年的娱乐消费也就花在有线电视上了。”
由此看来,沈阳市文化消费的结构并不均衡。
影院的尴尬:10家改演二人转
春节期间,市内影院买票排队的现象并不普遍。春节期间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全国前50名票房的城市中,没有沈阳。
市电影公司总经理赵春雨介绍,沈阳的电影市场去年营业收入全口径统计6000万元。然而大连市的影院在2007年就达到了8000万元的收入。据省文化厅厅长郭兴文介绍,仅刘老根大舞台的利税去年就达到1700余万元。相比之下影院显得尴尬:全市目前共有影院8家,其中电影公司属下4家,另外还有10家剧院具备播映电影的条件,但这10家剧院目前都改演二人转了。
据赵春雨介绍,人们对电影的需求没有下降。那么,为什么影院不能吸足够的观众,其中原因有三,首先是电影终端建设(影院建设)问题,在这方面,沈阳市的起点就比大连低;其次是管理服务的模式问题,国有企业的思想和模式显然不适应影院业当前的发展;第三消费的引导问题。
其实,影院并非年轻人的天下,美国人也有家庭影院,但其电影消费却是极为高涨。这方面属实存在着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问题。建议沈城的中老年观众,要从容走进影院,至少要体验体验——如今的影院已经不是光板坐椅、三翼电扇的时代了。
书店:你一年去过几次?
总有人认为逛书店的目的就是买书,这种观念至少落后30年了。选一本书,在消费区里要上一杯热巧克力,然后坐上小半天,你不觉得惬意吗?这种情景不光出现在影视剧中,只要喜欢,在北方图书城和太原街新华购书中心都会看到。而对普通市民而言,屈指算算,自己一年去过几次书店呢?
据沈阳新华书店总经理王京介绍,去年沈阳市图书零售额达到9800万元,虽有上升,但也只是与沈阳自身相比。而与人们推着超市购物车逛书店的上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然,新华书店在全市一些分店的场地等问题,都在消费者心理上造成了阻碍。比如,马路湾新华书店,机动车停在哪,实在挠头,总不能为买本20元的书,再让警察贴上100元的罚单吧?
即使成人自己不进书店也罢,但应尽最大努力,引领孩子走进书店,让他们从小就亲近书籍,喜看正版。
(编辑:许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