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该给予底层人群更多的善意,应该能有听任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群的特殊关照,更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须。
据报道,从2003年起,杭州市图书馆就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他们的底线是,只要你的穿着和举止不是特别出格,比如赤膊或大声喧哗,都可以免费在这里看书、休息、听音乐甚至会朋友。杭州市图书馆的做法,“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而馆长楮树青两年前曾说过:“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
正如杭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所言,对所有人平等地开放,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杭州图书馆的做法不应让人感到惊奇,真正让人奇怪的是“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从这些“不满”中,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某些“文化人”对这些同样生活于城市的底层民众,有着怎样冷漠的态度。
他们介意的应该不是乞丐和拾荒者看书,而是介意和这些穿着举止不够干净文雅的人“共处一室”。这种对乞丐和拾荒者的排斥情绪,不仅见于图书馆,也常见于很多城市的公共场合。
城市之所以形成,原本正是由于各色人等的聚集,五方杂处,八面云集。惟其驳杂,所以丰富;惟其不同,所以平等。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机会”,创造自己的“价值”,最终成就一个个城市的繁花似锦。
但让人困惑的是,光鲜起来的城市开始讨厌那种原初的杂乱或者说丰富了,城市“美容运动”由此发轫并愈演愈烈。这种美化的冲动,不止体现在建筑物、道路的改造升级上,更体现在对人的遴选和排斥上。很多城市不约而同地制定了吸纳精英人才、排斥低端人群的社会政策,以地方法规的刚性姿态表达了一个城市的价值取向。禁乞、要求市民不得向行乞者施舍等等规定,堂皇出炉。
有的大城市甚至连低端劳动者都要一并划入清除之列,全然罔顾这些看似低级、简单的行当早已经融入城市的肌体,成了维持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原动力。而这些设想的提出,有的是出于控制人口的目的,有的是基于所谓的“大都市形象”的概念。可是,一个拒绝给底层人群,包括乞丐拾荒者机会的城市,还能是一个健康而有尊严的城市吗?[NextPage]
这样的误解太深了,直到目前,很少有城市有认真的反省,遑论具体的做法。而这种注重表面的光鲜、歧视低端人群的倾向,不仅见于一些城市的决策者,很多生活于城市的普通人,也失去了应有的开阔胸襟,不愿和拾荒者一起看书,厌恶和农民工一起乘坐公交……
杭州市图书馆如此善意的举动,对每一座城市,都该是一种唤醒。城市应该给予底层人群更多的善意,应该能有听任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这不仅是对一个人群的特殊关照,更是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必须。
城市向底层人群释放出友好和善意,必将获得超值的回报。一个棱角柔和的城市,远远比一个坚硬冰冷的城市更宜居、更平等,也更幸福。正如微博博友所言: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但愿这样的“成熟”城市会多起来。
(编辑:李九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