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念生
日前,友人向我谈起刚刚在荷兰观看的一场文艺演出,内容是来自中国的武术杂技表演。演出票价不菲,场内观众也不少。来自国内某武术流派的弟子们,在台上表演武术动作,嘴里喊声不断,场内观众也随之鼓掌呐喊,气氛颇为热烈。看完演出,友人却不无担忧地坦言:台上翻滚打斗,喊声震天,确有气势,也很好看,可遗憾的是,表演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略显苍白,很难展现中国功夫的要义。因为西方观众虽然喜欢中国功夫,但对武术来历了解有限,知之不深,误以为舞台上杂耍般的表演就代表了中华武术。这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题其实是相悖的。
友人可能言之过重,但也不无道理。的确,作为国粹,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有阳刚如少林,龙腾虎跃,刚健有力,“拳打卧牛之地”;有阴柔如武当,行云流水,倜傥洒脱,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还有刚柔相济如蛾眉,动静并用,内外相重,姿态优美而威力十足。对于中华武术的精要,如只通过台上的几个动作,几个热闹场面,而没有深入的解说作铺垫,没有大师级人物不凡的气势来展示,西方观众恐怕无从了解。
这些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西方观众了解中国的需求与日俱增,海外的中国文化市场也更加成熟。不少西方公司看准商机,组织中国的艺术院团与武术团队到欧美巡演,时常引起轰动,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自然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利益为导向的文化市场需求增长之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开始显现。如何选派品位高、特色足、内涵丰富、实力雄厚的团体到海外巡演,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今年初在比利时结束的欧罗巴利亚中国文化节,之所以能赢得观众,达到名利双收之功效,关键在于演出团体与展览项目水准较高,特色较强,古代展品精粹集纳、美轮美奂,现代节目时尚典雅、不落俗套,可谓古今并重,全方位、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美绝妙。
相比之下,每逢春节期间在欧洲上演的一些来自中国的综艺节目,虽然歌唱得不错,舞跳得甚欢,但形式雷同,特色难现。如此年复一年,欧洲观众难免会产生视觉疲劳,敬而远之。笔者连续数年关注荷、比、卢地区的一些春节活动,发现这里的观众已有逐年减少之势。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法国强盛之时,法语文化深受欧洲各国上流社会追捧;美国强大之后,美式文化几乎遍布世界角落。中国文化“走出去”,现在正当其时,它无疑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消除误解,赢得认同。但中华文化传播不能走样,它不仅要向人们介绍曲艺民乐、民族歌舞、武术杂技,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现文化精粹来传播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等思想理念,让更多的外国受众切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本质和魅力。
(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