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化 时评 狂言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面目可疑的大学国际化

2010-01-03 16:11:40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作者:熊丙奇

  2004年到2009年这五年间,黑龙江大学的高山教授在一本名为《晶体学报E卷:结构报告网络版》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了数量惊人的279篇论文。《人民日报》记者在调查后方知,论文作者并没有造假,之所以写出那么多论文,是因为“团队起早贪黑,培养的晶体多,再加上解析及时,投论文熟能生巧”。

  没有造假,发表279篇“国际论文”,是不是就代表突出贡献与高水平呢?答案并非如此。有专家解释,在国际上有一类科技杂志,好比一本大字典,每篇论文代表一个新字。因此“在像《晶体学报》这样的科技杂志上短时期内刊登数篇、甚至数十篇论文的,并不是没可能”。这几乎就相当于在国内写学术报道,一个记者一年可以撰写几十上百篇。

  原来如此!发“国际论文”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大家把国际期刊论文看得太神秘。

  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一向有 “国际”与“论文”双情结,只要是“国际”的,就是“一流”的,或者至少更接近“一流”,现在依旧是国内高校评价一个人才及其学术贡献的尺度。比如,有的高校引进人才,一定要求应聘者有海外求学经历。几年前,丘成桐先生曾批评国内高校的人才“假引进”,这种人才“假引进”,就是“国际”人才观惹的事。有的高校组织学术会议,一定要求“国际化”,而那些国际化的会议,与会的两三百人中,往往只有三四个外国友人,几乎就是一个友人代表一个国家。有的高校搞课题论证,一定要求请国际专家,而据笔者所知,所谓的国际专家,有时就是来本校的访问学者,请他们做个“托”而已。

  “国际”究竟是个什么水平,大家其实心照不宣。有人说,这反映出国内学界的不自信,还想用“国际”装点门面。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么多年来,每所重点高校的海外人才比例已达30%甚至更高;一些高校每年的国际交往次数也以“百”为单位。也就是说,“国际”已经见得多了。但为何“国际”还成为无往不胜的通行证呢?

  观察我国有些高校,建设世界一流的实际行动有限,可“研究”什么是世界一流很是深入,具体而言,就是创造出国外大学没有的“国际”评价体系,进而根据这一标准进行建设,以便宣称与世界接轨。

  哈佛大学建校370多年,成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学府,可这所大学却似乎“忘了”去做一件“填补世界空白”的事,给世界一流大学制订一个标准。而据说,这个“空白”已被我国高校的一些研究机构成功填补,它们制订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世标”——还不是“国标”。这其实是比国际论文还神奇的事:一个连现代大学制度都还在探索的国家的研究者,居然有这样的国际创见,甚至可以宣布谁是世界第一、世界第二,不是很牛么?

  纵使没有真正的大学,没有真正的教育家,纵使垃圾论文满天,只要国际论文数量可观,可以预期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大学会被宣布建设成了世界一流大学。

  “国际”越来越成为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中国大学自娱自乐的东西。本来,自娱自乐不要紧,但这自娱自乐,用的可是公帑,无论是政府课题,还是教育经费。这样的国际自娱自乐,就不仅仅是国际玩笑,而会渐渐成为国际丑闻。

  最近有报道说,国内演艺团体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95%是商演,而且是送票请人来看,并不代表演出水平;还有国外一些机构专门针对国内对 “国际”的旺盛需求,设立只发给国人的“国际奖”。教育界和学术界中也有很多“国际”奖项,有多少货真价实,其实不用去验证,单看今天大学的现状,就可知晓。比如,一些学生参与竞赛的国际奖,国外学生是凭兴趣去“玩”的,而我们这里是专业的竞赛选手,经过数年的竞赛准备,去努力拼奖。 

  大学要国际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国际化不是表面的数据和形象,而是基本的制度与文化层面。如果我国高校不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没有办教育和做学术的健康土壤,很难指望去追赶世界一流大学,“国际”数据由此将成为办学者营造表面政绩的工具,而大学的真实国际竞争力会日益下降。

  (实习编辑:赵宁)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