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看20年前成功的改革,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那场改革,成功之处在于中央制定大方向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很可惜2005年以后,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停顿下来。土地问题的本质在于地方财政,地方财政财税改革在1993年进行了一轮,非常成功,但是这么多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动,怎么改?我觉得还是中央定方向,各个地方、各个企业要因地制宜。
改革不是革命,革命可以要纲领,革命可以由领导人或领袖一句话定一个方案,一刀切,就进行变革了。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变迁的过程。英国这么多年改革就是基层摸索经验,摸石头过河的过程。法国就是搞立法。过去的改革要反思为什么停滞不前,就是过分地强调了顶层设计。工程技术问题,也许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改革怎么能有顶层设计呢?
再举一个例子,《劳动合同法》2008年出台,那就是顶层设计的结果。几百个人在人民大会堂一投票就决定了,这几百个人经过认真调研了吗?中国这么大,这么多不同的行业,用一个《劳动合同法》实事求是吗?所以我讲,要解决政府跟社会跟企业的关系,必须由中央定大方向,各个地方去探索,去摸索。再讲具体一点,国有企业的问题必须去摸索,不同的行业企业去摸索,有些大型企业打破垄断,局部的让民营企业进来。比如说勘探民营企业进来,或者石油民营企业进来,或者钻井架子这个行业打破垄断,中石油不许自己用自己的,必须要用社会化的东西,这是一个小例子,要因地制宜。
再比如说很多国有企业可以基金化管理,把国资委转变成若干个大小相等透明化的基金,把这个作为财政的基础,各有各的办法。土地问题也应该因地制宜,就不能一刀切,就不能采取一个办法。各个地方因地制宜,然后总结经验。当前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怎么解决?不能完全靠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顶多是个方向,下面要因地制宜。
(编辑:陈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