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水墨装置,蔡小松 2012
在刚结束不久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中国当代水墨的亮相,一时引起各种对当代水墨展览层出不穷的评论,似乎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提供了被关注的另一种可能。
自主的觉悟还是他主的选择
中国当代艺术界一直以来把“当代艺术”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无形的引领作用,这种主动接受被引领的观念已近百年历史。虽然,中国艺术家对于水墨的探索已多年,如何将传统水墨赋予其当代性的讨论也举办过无数次,囿于业内推广的能力与价值多元取向的问题,水墨艺术发展始终介于探索和再议的过程。
这次国外拍卖机构出于对新的市场增长点的考虑(当然不能忽视中国经济实力)大力助推中国当代水墨,显然是一种更实际的策略。然而,业内学术的意见却显得无力和无奈,对于国外艺术市场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可能国内学术意见并不那么重要,甚至还是拖累推广的绊脚石,结果也一定落得被忽略的结局。其实,国内自身的艺术市场本来也不在乎什么业内学术意见。百年养成的追随习惯,一时无法改变,尤其是面对探索意义的文化价值判断问题,更需要观察别人如何举动。这次西方推出的中国当代水墨与以往有些差异——主要在于由原先的采用西方文化价值观去判定中国当代艺术,转变为以利益为主导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特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体面地表述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东方文化发展的尊重。不论结果如何,当代水墨的兴起是一种自主的觉悟还是他主的随就选择,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冒险意味着一种存在和喜悦
水墨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意义。从物质与精神层面而论,水墨的发展各有不同。水墨,在物质上的发展主要指艺术家在使用工具、材料上的演变历程;宥于物质发展的程度,时代给予可选择的材料与工具以及物质世界的变化在过去只能安于当时的发展现状;因此,在农业社会时期,水墨在工具、材料上的发展对于艺术家而言并不那么显得重要。在精神上的发展主要是指艺术家通过不同方法所表达的不同的时代诉求和内容;显然,水墨艺术的发展历史在精神意义上的拓展胜于物质意义。
我们无法漠视今天的世界和随之带来的生命感悟,我认为,其中的困惑主要来自于如何融通“开放与独立”的关系问题。当然,喜欢保守追古休闲的人是另外一回事了。“当代”是一个发展概念,这种概念是向上、向前的,它意味着冒险、创新,带来的是一种存在的喜悦;“追古”是一种继承的概念,它意味着向下、向后的,可以获取一种陶冶与安宁,本质上与修身养性毫无差别。
概念和推广与时代性有关
水墨发展至今,面临着范围不断地被扩延。这不是水墨的问题,而是时代的诉求。笔者以为,水墨的发展不必强求其原有的传统介质或材料工具等因素。
水墨现象这个词用得很当代,它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水墨可能在任何物质材料上发生,同时,水墨现象也体现于自然世界的变化中。事实上,我们在东西方当代艺术中不难发现各种水墨作品的产生,自然万象确也比比皆露水墨意韵。水墨现象本身就已经表达了脱离固有材料的桎梏,成为了一种文化与自然的融通后果。因此,我们无法依然固守传统观念去拒绝现实所产生的多元水墨意韵的视界。
如果作为艺术流派,新水墨或实验水墨的叫法还不够确切,主要是它泛于任何时代。新命名的概念和推广运用与时代性有关,它主要伴随新艺术现象的特点、影响范围程度,以及界定的不可替代性而产生。当然这一切需要有一个人提出,并通过时间达成共识。至于对水墨意韵的拓展,还需艺术家对艺术史有一定深入的了解,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和创作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否则,产生的水墨创作作品会流于平庸,也无法超越以往境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望共勉之。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