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穿过东方的界域

2010-11-17 09:34:31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胡宇清

   

  在意大利思波列托市政府的邀请下,来自中国的九位当代艺术家将于2010年12月11日至2011年1月2日在该市举办一个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他们中大多数来自中国的湖北省和四川省,是一群在中国和国际艺术界都享有知名度的中青年艺术家。

  展览以“穿过”为题。“穿过”是从某处到另一处的意思,就本展览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可以看作是艺术家从遥远的东方穿过种种文化的障碍,来到西方。意大利是世界古代文明和艺术的摇篮之一,在18世纪泛游欧洲大陆的时候曾经是全世界的艺术家都向往的朝圣之地,即使在今天她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和灿烂,仍然令无数艺术家向往和着迷。意大利位这种靠近并深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由中欧到达非洲的天然陆桥,意大利往东是希腊和土耳其,某种意义上也是沟通亚洲到欧洲的其中一道桥梁,因此可以看作是过滤东西方文化的一方土壤。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在一个全球化日益强化和资讯沟通异常发达的时代,当代艺术语言较鲜明的一个特征是在文化之间的互相穿越、融合和迁移,“对文化,时间和地域的超越,消除人类在感觉上相融相通的阻碍因素,本就是艺术的特质”(栗宪庭语)。艺术创作在这样的语境中至少形态上的差异越来越小,而且有摒弃民族主义的倾向,即民族特色的语言不再是凸显艺术家身份的标志。从展览的作品来看,画面中的中国元素或者东方的元素并不很明显,并不能以其画面的元素来识别其地域的身份。从艺术史的脉络来看,作品受到美国的表现主义和欧洲的抽象主义的影响;在选择抽象还是具象的表达方式上,尚杨和甘一飞坚定地抛弃具象的表现手法,而马林、余丽和秦明则典型秉承具象的风格。

  中国当代艺术新潮的建立要追溯到1989年,艺术家要摒弃艺术要为政治服务的需要,追求自由的创作道路。从思想观念来看,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众多的艺术家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心情感的体验或者是刻画周遭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而表达社会现实的意义,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位艺术家以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关注中国社会在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时期造成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比如尚杨的作品对人和自然的状态进行拷问,徐泽的作品反映的是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不平衡的问题,廖振武通过记录汶川大地震受灾的场景而表达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尚杨

  尚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开端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他是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新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勇于挑战自我,实验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在中国当代艺术史占有重要的位置。

  《董其昌计划》不是模仿董其昌的山水画,对传统文人生活的或者现代的自然景观的再现,而是受古人对自然抒怀的启发,结合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特别是后现代艺术的实践感悟,赋予自然观念性的哲理思辨,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和人类的生存状态的思考。虽然使用了抽象的表现手法,但是却不是西方的冷抽象,而是,画面的山和水的形象仍清晰可辨,完全不受传统的笔墨限制,我们也许无法在传统水墨的审美层面上去欣赏,它是属于观念艺术范畴的。形式表达上,作品尺寸巨幅,产生一种气场和视觉的张力,给观者以恢弘震撼的效果。使用综合媒材的技法技巧:墨笔勾勒的线条,文字的书写,大写意般喷洒的液体胶结合数字图像的运用,形成画面上特殊的肌理效果。

  艺术家在谈到《董其昌计划》创作意图时表示他希望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语言是当代的和中国的,这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是一致的。

  马林

  即使在抽象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马林仍然坚持用最精湛和深厚的写实技巧进行艺术创作,武汉美术学院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写实基础,之后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系学习绘画,并系统地了解西方古典美术到当代美术史,这段经历奠定了他日后的创作观念。

  他定居意大利,在意大利画坛有一定的知名度,对意大利的艺术充满狂热之爱,中国文化血浓于水无处不体现在他的作品里。近年他的作品中出现强烈的中西方文化对照的关系,他把中国文化中有丰富象征意义的人物或者形象,跟西方文化中同样富含象征意义的人物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上,造成一种超脱于现实的诧异的视觉效果。比如最近的作品,《斗兽场和鸟巢的对话》,画面上身穿红袍的关公恭敬地托起古罗马帝国象征的建筑物斗兽场,他的旁边站着一位时髦年轻的意大利姑娘,她用双手捧着体现北京奥运会最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鸟巢。艺术家直接地运用两种文化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符号去表达一种身处西方文化,却又情系东方的情结。作品中偶尔出现的动漫形象则表达我们身处一个各种文化相交融的世界以及无处不在的现代传媒的渗透。

  廖真武

  艺术家的力作《凝固》和《面孔》两个系列有感于汶川大地震。这场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的大地震深深震撼了艺术家的心灵,灾难发生的第二天,艺术家亲自前往灾区,亲身感受了汶川人民的苦难,从而创作了汶川地震系列作品,记录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画面深深感动每一个观者的灵魂。作品带着悲怆和绝望的调子,主要采用灰色和黑色,从微观到宏观地描写局部化和片段化的场景,把受灾人民流露出来的对死亡的恐惧和挣扎以及无助的痛苦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种痛苦是从身体而及心灵的一种巨悲巨痛。无论是作品的调子本身,还是艺术语言的运用选择本身,都体现了画家对色彩的选择和视觉表达语言的选择的深思熟虑并理解其对于主题表达的重要性,因此,他选择了单色来结构其创作基调,运用有如水墨画般的笔触去营造画面氛围。在对逝者、伤者的形象塑造上,他有意去回避那种具象的真实的表象描述。艺术家以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艺术的方式去告慰那些灾难中死去的灵魂。

  余丽

  栗子的作品描绘女性的形象,但是并没有落入俗套(另外一个词)描绘女性健康的形象,画面中央反复出现一对的光头女性,她们面容秀丽,脸部特别拉长,身材清瘦嶙峋,她们眼睛紧闭,相拥接吻,却感觉不到亲密的状态,或者画面是一具面朝下,漂浮在水面上的女性尸体,画面的背景惨灰,这些女性不属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像是来自异灵的空间,她们互相之间喃喃细语,又好像对着我们传递着什么,一种说不出来的凄美忧伤和丝丝痛苦的感觉弥漫着画面。

  艺术家在某次访谈中谈到自己的作品受到佛教和成长中的感情经历影响,佛教中神秘的人和神之间的中间状态使艺术家着迷和醉心,飘渺的另一个世界可能给艺术家带来宁静和安详,现实的世界却是痛苦,现实和虚幻并不能截然分开,艺术家相信在可触摸的现实和不可见的精神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她试图通过捕捉内心隐晦的私密的不可捉摸的似幻似真的内心情感状态来表现这种联系。作品的思想基础受到后期象征主义影响。

[NextPage]

  秦明

  秦明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移居北美,深厚的写实功夫使他成为一名职业肖像画家。在上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很多旅居海外的画家都选择从事绘画像,个中的原因也许很多,最重要也许跟海外艺术家的艰辛的生存环境不无关系。

  对西方历代肖像大师的作品的深入的研究和学习使秦明的肖像作品能紧紧抓住被描绘对象的内心灵魂,没有流于单纯追求表现外在逼真的形象。近年艺术家抛弃之前沿用的特定的表现模式和技巧,新的题材和创作语言赋予了艺术家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表现活力,是在肖像创作道路上的大胆革新。画面定格于记忆的梦境中迸发出的某个瞬间,艺术家聚焦在记忆梦境过程中人物即将消失的瞬间所呈现的画面,似乎被描绘的不是艺术家记忆中恒久而稳定的形象,而是来自记忆中某个遥远而被遗忘的角落,并非连续和完整而是倏忽而过的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它们可能是温馨暖和的,也可能是冷冰狰狞的,带着一股张力,冲击观者的感官。

  甘一飞

  兼备教师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现为美国马里兰州豪尔德社区学院艺术系资深教授,中国西南大学客座教授。他活跃于美国画坛,获得许多的艺术奖项,同时担负传道授业教授艺术的职责,他在两种角色中游刃有余。

  西方的艺术中,13世纪的绘画就开始准确表现空间和深度,之后时空关系一直是艺术家不断进行探索的话题直到巴罗克时期这种表现技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和物似乎能够跳出平面的框框而进入到实际的空间里。20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当代艺术大师丰塔纳提出所有的艺术问题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的都与空间有关, 他在平面的画布切开一道道口子,重新建立起画面中这头和另一头的空间的连续性。甘一飞的作品研究两维的空间中体现三维空间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艺术家把雕塑的空间放入绘画之中,平面的绘画为日后创作成雕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取名《无限》的系列作品属于抽象的表现手法,在平涂的颜色或一的背景上,绞缠着扭曲成各种形态的环形管道,他们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在空间里不断地延伸和扭转。

  徐泽

  徐泽是活跃于北京和四川的一位艺术家,他在省级和国家级的美术展览中多次获奖。近期的作品《中国风景》系列描绘中国城市高度发展过程中城市风景被人为地破坏和践踏而满目疮痍的景象,促使我们正面我们面对的严峻的生存环境,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作品保留了中国山水画的高远的布局方式,在技巧上也保留了其皴法,乍看之下传递出传统山水的信息,仔细看并没有把观者带入一个传统国画的宁静致远的境界,画面中秀丽的树木竹林和高山和近处由于城市过度扩张而被强行拆倒的建筑物层层地堆积,诗意和暴力、温柔和横蛮赤裸裸地呈现在观者面前,令人痛心疾首。从形式到内容,画面都凸显着不可调和的对立和矛盾:古与今,现代和传统,写实和意象,田园和水泥钢筋,是那么的刺眼但却又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周围。作品对自然景观进行观念化的描写,对当下的中国高度城市化发展中环境恶化提出积极的批判,表达了一个艺术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切的人文的关怀。

  刘兴涛

  刘兴涛的《溃夜》系列表现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城市夜生活的景观,用油画的技法,影像搬地记录切实发生在城市夜幕里的情景。 一段城市的柏油马路,商店的橱窗和闪烁的霓虹灯,疾驰的汽车,巨幅的广告灯箱,酒店房间里昏暗的角落,还有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的人物,他们以一对恋人互相拥吻的镜头出现在空旷的街道上。人在画面中是一个重要的元素,时而占据画面中央的位置,时而又出现在远处,男人的上身赤裸,模糊而朦胧,画家用大胆的笔触,表现性的单色平涂技巧记录21世纪出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有的城市景观和人的欲望和焦虑之间挣扎的状态。

  这些真实又荒诞的镜头是解读中国在上世纪初开始的城市化过程中不可缺少图像。今天的中国,仍以高速的城市化和高度发达的消费主义被其他国家啧啧称奇,中国人在过程中承受不可想象的巨大心理的折变。艺术家以独特的方式见证其中的某个历程,作品引发的思辨和忧虑,显得弥足珍贵。

  王晓璐

  中国肖像艺术虽然注重写实,但并不止于追求形、容的相似,更注重于主体内在情感、意志的体验与表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艺术家的肖像作品属于具象主义范畴,无意刻画肖像人物的美,也不拘泥于像传统的肖像艺术一丝不苟表现人物脸部的细节,而是紧紧抓住主体情感流露的瞬间用短促有粗犷的线条迅速写意“抓拍”,背景的颜色强烈而单纯,人物似乎正消失在背景色调之中,被描绘的主体面目模糊不清,似乎并非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传达出一种莫名的紧张和焦虑的状态,画面凝聚着力量和速度,也总是充满生命的力量,或者一种来自生命的鲜活的存在感。她的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人性和社会现实冲突的关注和探索。

  艺术家2005年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

  展览的举办适逢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开幕,今年也是中意建交40周年纪念年,为了表示对中国文化和文化年的重视,罗马政府别出心裁在夜幕来临之际在斗兽场外墙投射一层柔和的红光,在与之相连的帝国大道的每一个灯柱顶端挂一对中国传统的红灯笼。这只是其中一个举措,接下来有包括本展览在内的为数众多文化活动在意大利举办,让意大利人民更全面地了解和中国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次展览得到思波列托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对给予展览支持的所有人特别是Luca Filipponi教授和马林先生表示感谢!祝展览取得完满成功!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