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当代艺术的当代困境

2010-01-04 12:00:46来源:网友推荐    作者:

   

作者:杨杰

  当代艺术,如果从字面上解释,应当是反映距离我们最近时代的艺术,并能够反映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但是,现在对“当代艺术”的讨论往往意味着对过去的回忆,20世纪以来的艺术,亦或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的艺术,改革开放之后的艺术都被认为是当代艺术所关注的范畴。或许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对过去的认识还不清晰,亦或是,我们正在根据当下的现实判断过去的历史。但是,真正的当代问题、当代的艺术,反而成为了被忽视的话题。
  
  谁也不能否认,“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过去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对过去的重新梳理意味着对“当代”的认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今天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过去成名的艺术家身上,这似乎暴露出当代艺术的问题。今天艺术的新生力量已经创造出商业价值的神话,但是,在新生艺术家所展示出的他们的时代体验中,并未能够成为普遍的认同,当代艺术的标签并未被赋予给他们。这或许,才是当代艺术的悲哀。因为,这样的现象意味着当代艺术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意味着我们对当下现实的无语,我们记忆的空白。因此,对于新的艺术中存在的问题应当成为当代艺术讨论的重点,特别是新艺术家艺术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对新问题的发现意味着对当代艺术的推动。
  
  如果说,当代艺术史的发生是建立在急剧变化的现实中,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文革的现实处境,改革开放之后的体制变化,这些是造就艺术家、艺术感染力的源泉。那么当前相对稳定、和平静的环境则消解了艺术体验者的苦难体验。新生的艺术家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作品中缺少了时代的苦难记忆,一个不断物质化的时代,成为他们灵感的源泉,人所制造的物质空间替代了现实,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记忆。“卡通一代”、“果冻时代”、“QQ一代”、“虚拟一代”,成为他们的标志。在虚拟的世界中,只有自我、和无须负责任的体验,替代了现实的磨合与挫折。如果说,这就是新人类对于时代的记忆,那么这种记忆也太过沉迷于个体自我的体验中,而缺少自身之外的现实。他们的艺术并非是在感知现实的变化、问题,他们的艺术仅仅局限于自我。
  
  然而,如果我们反观我们正在经历的周遭世界,虽然在相对平静的环境中,但是,问题仍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的分配不均、底层民众的生活现状等问题同样也是这个时代的潜在危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并不和谐的现实。如果这个时候,新兴的艺术家仅仅将自己的青春期与现实磨合的经历、对于流行、消费文化的态度,在虚拟世界中的体验,都当做大问题,那么是否意味着对现实的忽视?这或许就是这些“当代艺术家”无论在商业上取得多高的价值,都无法被当代艺术所接纳的原因。
  
  然而,当代艺术的问题并不止于此,当下,艺术家的创作环境比以往的时代都要宽松,既没有过去艺术家受到来自外界的政治压力,同时,现实也接纳艺术家独立创作生活的选择。宋庄、798、画家村相继成立,90年代独立艺术家的努力已经为后来的艺术家争取到较为宽广的艺术空间,艺术市场也为艺术家提供自由展示的平台,但是,艺术的温床反而成为艺术的陷阱,参与艺术所产生的附带价值反而成为制造艺术的主要价值。也许正是这个让我们感到舒适的年代,使我们太过在意艺术被制造之后的获得。既然,自己的体验能够符合新时代的需求,何乐而不为呢?这或许是新时期艺术家的心声。
  
  当下,当代艺术的表达语言越来越多样,除了传统的艺术语言之外,现成品、借鉴消费文化的符号成为这个时代普遍采用的视觉语言,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运用这些新的语言并不意味着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因为,这些语言本身就是一个过去式。西方的现代、后现代艺术通过多样的方式表达艺术理念,其意义在于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超越与突破,但是,我们现在借鉴现代、后现代的艺术理念、方法,本身缺少一种创新的精神,我们不过是在复制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形式。
  
  或许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都忘记了什么是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在有问题的现实中展开。民国时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艺术家远赴日本、欧美求学,是渴望艺术对于中国现实的改变。文革中,千万人为了心目中虚妄的真理,不惜相互恶斗、甚至抛弃亲情、骨肉相残,程丛林用画笔记录下文革中的恶斗《1968年×月×日的雪》,更多的是出于伤痛的记忆与对待历史的责任。伴随着改革开放,东西方之间又一次展开碰撞和交流,西方的现代、后现代艺术重新登陆中国。中国的艺术家也用借鉴来的各种艺术形式、艺术理念完成了一次对于中国现实的构建。90年代的“盲流艺术家”用自己的独立声音,表达了对于自由创作的渴望,推进了艺术创作自由的空间。这些都是当代艺术的过去。
  
  但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行为中体现着当代艺术的历程和价值,他们至少明白艺术中不光有自己的悲喜,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在感知时代、发现现实的问题。这也许是当下的艺术家所缺少的。对于这一段当代艺术历史的梳理,并非是在诉说,当代艺术的创造者有多么的伟大,他们是时代中的“精英”,而是,他们在时代中的选择、行为是值得任何时代借鉴、学习的。现在对他们的回忆是希望当下的艺术家从自我体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看到周遭的现实,对待自己的艺术多少有些责任感,那么,当代艺术的精神将会得到继续。
  
  附录:
  
  全球化只是我们的一种理想,,我们当然希望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能够相互尊重、人人平等、和睦相处,但是,这不是现实,美国入侵伊拉克、巴勒斯坦和以斯列的长期战争、恐怖和反恐都在说明,当今的时代并非是“大同世界”,矛盾和分歧仍然长时间存在。如果说,全球化倒是灾难在全球化,非典、禽流感、甲流,倒是进入了全球化的时代,灾难不分国界,普遍存在。现实的处境还未全球化。
  
  如果说,今天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来谈论中国当代艺术,是在说明,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中国的艺术也要走向世界。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今天所取得成绩,是中国人正视现实中的困难,而后努力改变的结果。所以,中国人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当代艺术反映现实的问题,才是中国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立足的根本。

  (实习编辑:崔婷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