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迪
从严格意义上说,绍纳石雕并不能成为津巴布韦石雕的统称。在殖民主义到来之前“绍纳”这个用来描述现在津巴布韦同种文化族群的词是不存在的,“绍纳”源于恩德贝莱人用语‘abetshona’,意思是那些从那里来的人,这个词在殖民地时代才被广泛应用。那些被统称为绍纳的人并不是起源于一个族群,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因为说着相同的方言而被定义为同一个民族,他们被认为是大津巴布韦缔造者的后裔,但拥有“纯正血统”的“缔造者后裔”在绍纳人里面实际上微乎其微,绍纳是一个由非洲各民族在近代融合成的新民族,如果有人把绍纳称作是津巴布韦最古老的部落,那就错了,他们所谓的绍纳可能是大津巴布韦的建立者,实际上他们中的有些人比恩德贝莱人到达的时间还要晚,所以从民族学的概念上说,称绍纳石雕为津巴布韦石雕应该更贴切。
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大津巴布韦时期,绍纳人的祖先就开始用雕刻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部落宗教信仰了。绍纳人的宗教非常精神化,他们崇拜祖先留下的精神也信奉善灵和恶灵,恶灵与巫术有关,而善灵则通过医术、音乐和艺术技能来激发个人潜能,绍纳人石雕表现的是生活中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两种向导力之间的关系。雕塑家们相信每一块石头里面包含了一种精神实质,它影响着这块石头在雕刻中以及最后要成什么样的形状,他们的工作就是把石头中的灵魂释放出来,这种信仰就给了艺术家真正创造和表达的能力。很多津巴布韦的艺术家能够自学成才,很大程度上也是赖于原始宗教崇拜在精神上给人的鼓励。
Frank McEwen、Tom Blomefield石雕艺术的开拓者
绍纳是一个近代概念,绍纳石雕的崛起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津巴布韦石雕飞速发展的时期,Frank McEwen和Tom Blomefield两位人物功不可没。McEwen受雇于罗得西亚国立画廊,初衷是要让欧洲艺术在罗德西亚遍地开花,相比之下,古朴、原始、粗犷的非洲艺术更让他感到稀奇,而且他也发现基本上每一个当地人都可以制作精美的艺术品,把艺术产业化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油然而生,于是,他扮演了一个艺术鼓励者、引导者的角色,经常光顾雕塑家们的“工作室”,挑选、评论、引导他们的创作,一场文化运动就这样在McEwen的带领下悄然展开。McEwen向当地人提供创作材料、工作室,并孜孜不倦地同国际上的文化协会协商,在巴黎、伦敦等地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展览的推出受到欧洲社会的普遍认同,大批的赞美和订单铺天盖地地向他和他的艺术家们涌来。为了避免商业的成功让这种“新生的”艺术形式腐化,McEwen决定成立一个农村艺术公社,他和身边的朋友负责管理公社里的一切事务,这就是被称为Vukutu的艺术公社。当然,McEwen并不单是把非洲的艺术引向欧洲,他也把欧洲的油画技术传授给当地的艺人,在他的影响下,当地涌现出不少出色的油画家。
Tom Blomefield是另外一位在津巴布韦石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和McEwen不同Tom Blomefield非科班出身,他最初是一位经营烟草业的农场主,战争的原因迫使他鼓励自己农场的工人由农业生产向艺术创作转变,后来在McEwen等人的支持下,他组织农场工人在津巴布韦东北部成立了Tengenenge艺术公社,艺术区坐落在一条质地良好适合雕刻的天然矿带上,借助这个条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的工人和他们的作品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尊敬和欢迎。Frank McEwen和Tom Blomefield是一种艺术制度的组织者和开创者,早在McEwen到达非洲之前,当地的土著人就已经在打破固有的形式制作石雕向游客出售了,只是土著人的经营方式激发了二人的灵感,他们依靠财力和政府的支持做到了更广泛、更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在Frank McEwen和Tom Blomefield的引导下,津巴布韦出现了几位顶级的石雕大师,像Nicholas Mukomberanwa, Henry Munyaradzi作为第一代石雕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第二代和第三代人的作品。
津巴布韦的石雕大师Nicholas Mukomberanwa
非洲人生来受神的眷顾,他们拥有比其他大洲民族更灵敏的艺术嗅觉,这句话不假,因为很多非洲艺术家即使没有文化,没有受过艺术培训也能雕刻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神秘、巫术的世界里,如果对其他人来说艺术创造是上帝赋予的奢侈能力的话,对非洲人来说它就像制造工具一样是一种必备的本领。顶级石雕大师Nicholas Mukomberanwa和其他人一样并不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化人,1940年他生于Buhera的农村,在塞利马教会学校他受到了传统非洲艺术和欧洲宗教艺术的熏陶,但学校的教育非常有限,而且刻板、严厉的教条严重束缚了天赋的发挥。McEwen的到来,他“只要对人天然、潜在的艺术天赋稍加引导,那么这个人就可以成为艺术家”的理念让Nicholas耳目一新。津巴布韦第一代雕刻家很多都不以艺术为谋生的手段,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人或者文员,Nicholas最初的职业是警察,还在当警察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在雕刻方面非常有天赋,随后在McEwen的帮助下,他开始参加一些国内和国际的展览并广受好评。为了不让早期的成功影响创作,Nicholas对名利非常淡漠,他认为一个艺术家必需明白什么是好的艺术,什么是坏的艺术,这样才能让他的头脑时刻保持清醒状态,他时常用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
津巴布韦石雕在中国
近些年,随着中国和津巴布韦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津巴布韦石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2002年至今,中国各地相继举办了很多津巴布韦石雕展,像广东美术馆举办的“非洲的激情”以及上海举办的津巴布韦石雕艺术家展览等,让中国大众的审美得到拓展。北京和深圳的奢侈品市场也出现了非洲艺术品的影子,北京富诺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中国最早经营非洲艺术品的公司之一,十多年前,公司经营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把兴趣变成了毕生致力的事业。对很多人来说欣赏或者拥有一件津巴布韦石雕的机会并不是很多,为了能让津巴的石雕艺术在中国得到更多了解,中国相关的文化部门和津巴布韦驻中国使馆多次邀请当地的石雕艺人在中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使得国内的艺术爱好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非洲石雕的制作过程。
现在津巴布韦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石雕创作,他们不仅仅是本地人,还有很多人从莫桑比克、安哥拉、南非等地专门赶来加入到艺术公社里面,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自由创作更能够让人兴奋的事情了。Raphael是Tengenenge艺术公社的一员,他算是第二代石雕艺术家,目前在南非、津巴布韦等地参加过多个展览,对他来说“艺术像宗教一样,每次敲打都像是深深的祈祷,每完成一件雕塑作品,巨大的满足感充溢着我”。和第一代石雕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相比目前津巴布韦艺术公社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解和收藏津巴布韦石雕的人也越来越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Vukutu和Tengenenge艺术公社的艺术家们的心灵依然很平静,他们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坚信将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必定会因为拥有一件津巴布韦的石雕而自豪!
(实习编辑:魏巍)